OPTION_5:HP
大众(VW)/奥迪(Audi)的柴油车款排气量检验数据造假事 件,是一个潜伏了至少8年、却在短短5天内就导致大混乱的问题,其实我与同事们这些年来对这类问题有过不少讨论;在这里我想详细探讨其中的危险,以及这样 一场全球性技术灾难与诈欺事件可能的技术与法律缓解方法。如此规模的技术诈欺,如果我们工程师自己不积极面对,恐怕会见证因世界各地急切的政策制订者以及 律师们所引发的技术法规海啸。
先略提一下我本人的背景;我从1970年代以来就担任汽车解决方案的工程师,在这个领域有一些发明,并在一家汽车零件厂商任职,曾做过一段时间排放控制引擎车用计算机的逆向工程。我因为在学校时参加过大学校园的洁净车辆大赛,注意过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 (NHTSA)与环保署(EPA)的相关法规,而且在法规干预之前就做过车辆环保测试报告(包括城市与郊区环境);此外我数十年来都是汽车工程师学会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的活跃成员,这几年来还为汽车杂志(Autoweek)撰写技术专栏。
最后,我已故的岳父John Crone是任职于Texaco Research、为政府与产业界研究柴油燃料与催化剂的首席研究员,我们时常促膝长谈有关于清洁“最脏的天然燃料”的各种可能──以及不可能──的方 法。我记得John曾经对大众新一代的智能柴油引擎非常惊讶,因为该种在2008年问世的技术,不需要大量的一次性洗涤剂(expendable scrubber)以及催化用化学品(通常是尿素- UREA);但无论如何他私底下说绝对不会买柴油车,因为他知道太多有关于该类车款会产生的、可能危害家人的毒性氮化物问题。
大众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全球性车厂企图走旁门左道通过测试标准的案例,美国车厂通用(GM)在1970与1990年代也曾经犯过类似的错;柴油货运车产业在17年前还曾因此被罚款10亿美元。此外我们大家心照不宣,其他柴油车厂或许只是并没有像大众那样公开承认,而现在得悄悄打消做坏事的念头。
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光是在美国就有48万2,000辆以上的大众/奥迪汽车受到影响,全球则是有1,100万辆;根据相关报导,那些车排放的不良氮氧化物 是允许量的40倍,若与水结合将形成不同型态的硝酸(nitric acid),成为动植物与人类的危害。据推测,这场骗局从2008年出厂的车款就已经开始,有可能光是在美国就得支付180亿美元的罚款,但那只是大众卖 出那些汽车总所得的二十五分之一。而惩罚将不会包括允许将那些车款改造以符合法令,就算在技术、经济或法律上是有可行性的。
已辞职下台的大众前首席执行官声明他对此事非常震惊,我倾向于相信他以及其他高层可能是被蒙在鼓里的;而此事件将动用多大程度的法律与政府公权力来厘清责任归属 尚未可知。也许这个骗局在一开始,就是因为有工程师对可行的点子表示赞同…是的,对不愿意推卸道德责任的工程师,有可能是以他们的生计为要挟;综观历史, 这样的计划显然是有高层协助。那么到底大众员工是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人知道,还是十个人里就有一个人知道?这个世界需要知道真相,而且要快。
大众柴油车测试数据造假的事件将对汽车产业带来什么影响?
对产业界的影响
大众的这桩“柴油门”事件,可能也会对电子与运算设备,甚至是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国际电信联盟(ITU)以及其他监管机构。是谁负责监督空白频 段的RF设备以及功率水平(power levels)与干扰(jamming)的滥用?显然我们需要更多的现场监督,因为已经有1,100万辆大众的问题车从测试厂驶出、排放出比法规允许高出 40倍的污染,而且长达七、八年!
那些汽车的拥有者该怎么办?难道就这样一直成为制造空污的违法者?真的没有任何一家经销商 知道真相吗?有鉴于全球汽车销售人员如此快速的转职频率,要隐瞒这样一桩丑闻是很困难的,这我不怀疑。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愿意雇用涉入这样一桩诈欺案件的 工程师或是经理吗?或是你愿意与这样的人共事吗?
我们是否需要监管机构的改革──添加更多现场检查、减少官僚化?我的看法是 当然要。这些年来,FCC聘雇了更多现场工程师而非职员,但现在人数还是不够;许多其他科技机构也有同样的问题,并没有能力去感受或侦测──更别说是强制 执行──大量安全监管机构要求的检查。也许新崛起的一些私人单位能填补这类需求?端看此事件的发展情况,诸如UL实验室等私人测试服务业者可能会需要扩充业务。
我个人对于这个利用工程技巧诈欺的事件非常愤怒,我很想看到那些参与其中的主事者受到惩罚,而且不只是罚款;这是预谋 性的,而不管你来自哪个国家,这种人都会被认为是犯罪,该受到像是抢劫犯或是暴徒同等的对待。但我不会那么狠心地放出大众柴油引擎废气来对付他们的──那 会非常残酷!
或许公共医疗保健单位也会受波及?该如何评估汽车拥有人、其家人以及其他一般民众,因为那近1,100万辆排放 废气超过标准值40倍的汽车,可能受到的立即性与累积性肺部损害?所以对以上提到的各个相关单位,快速提出应变之道是关键;在这部分,德国总理梅克尔 (Chancellor Merkel)能发挥很大的力量,因为大众总部在德国,在那里有更多问题汽车。
此外为何德国并没有 在美国环保署之前就发现这个问题?而工程科系与法律相关科系的老师们,该如何教导学生有关于这样的技术诈欺案可能会达到多大规模、并影响数百万人?IEEE与其他专业机构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以免立法机构的限制扼杀了工程师在设计上的自由度?还有许多没有答案的问题,也欢迎你发表看法!
编译:Judith Cheng
本文作者Richard Doherty,为The Envisioneering Group创办人暨研究总监
本文授权编译自EE Times,版权所有,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