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投资客中感受的爱护越来越少,同时受到中国政府的扶持政策诱惑着,一些中国的海外IC设计公司从纳斯达克退市回归,被收归为半国有企业。
展讯和锐迪科从政府渴望掌控半导体产业的计划中获益。澜起科技也正在被另一个中国的基金收购,这个收购预期会在今年秋天完成。炬力也会跟随回归,但目前还没有收购方出现。
让我们将其称为中国IC设计业的“第二阶段”吧。
中国目前的IC设计市场,有太多小的脆弱的企业,集中在国内低利润率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机顶盒业务争食,很难长期维持。为了打破这个怪圈,IC设计公司就必须有新的业务重点,更多的不同市场/产品的差异化,更少但却更有耐心的投资人,也许还需要一些更加成熟的经理人。
通过退市回归,这些公司变成“国有”企业,寻找注入新的国家资金。但这些策略并不能保证会成功。这仅仅是中国IC设计公司成长和赢利的最新的视角。
全球半导体联盟(GSA)亚太区执行董事Jeremy Wang,告诉我们从美国金融市场退市是一个可预见的趋势。“从历史上看,当第一家无晶圆厂公司十年前在规划上市时,就没有合适的中国金融市场。现在政府一直强调创新和技术要在半导体中发挥关键作用。”
一些中国股票市场传统的赢家(例如房地产和银行)被新的政策限制已经降慢了速度,国家的焦点在发生转移。“股票市场可以增加一些新的成分来重振起来,半导体就有可能成为其中之一。”他说。
{pagination}
上海展讯,之前通过开发TD-SCDMA基带芯片取得快速的增长,是首批被清华紫光收归怀中的公司之一。
清华紫光51%的股份是清华控制的,后者是一家中国清华大学100%全国企信托投资基金。清华紫光其它的股份都是由私有企业赵伟国所控制的健坤投资集团所有。
展讯在2013年7月同意出售,将说售价是17.8亿美元。去年12月23日交易完成。
去年夏天,清华紫光集团又拿到一个收购锐迪科微电子的交易,这是一家RF芯片的领导者。并计划将这两家公司合并。当该计划正式宣布时,业界人士都期待这两个国内的IC设计公司会强强联手,可以与台湾的MTK竞争,即使不能够与美国高通相抗衡。
展讯和锐迪科,中国最成功的两家IC公司,在几年前都在纳斯达克提出上市。然而,这次的“逼婚”遇到了来自锐迪科内部员工的抵制。公司主席CEO戴保家(Vincent Tai),报道称其反对紫光集团的收购计划,但在去年底被锐迪科的董事会炒掉。信任追随戴的锐迪科员工,也反对与展讯合并。
尽管花了近一年来平息这些争论,清华紫光最终还是在上个月以9.07亿美元的价格结束了对锐迪科的收购。展望和锐迪科的合并将诞生出一家统一的国有企业。
在中国对清华紫光的收购的观点各不相同。一些人认为这是一场纯粹的金融收购,私有资本会将这家合并的公司尽快地在A股上市。另一个看法则是体现了政府在幕后的支持,以加强中国的电子产业。
而国内其它的IC设计公司如全志和瑞芯的命运,则依然未明。
{pagination}
今年,澜起科技被另一家国企上海浦东科技投资公司收购。澜起科技是国内一家聚集于模拟与混合信号半导体的公司,主要提供机顶盒方案和服务器的内存接口芯片。6月两家公司达到意向性收购协议,上海浦东科技将以22.60美元每股的价格收购澜起科技的流通普通股。
8月1日澜起的股东通过了这个交易,但它还需要反垄断的及其它管理机构的审核。
当3月浦东科技向澜起提出收购时,在中国电子产业内带来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产业人士认为它更是一个政治上的游戏。在此前的展讯和锐迪科的收购中,上海基金已经两次被北京的清华紫光击败。消息纷纷传出上海浦东科技决不容许清华紫光在其后院将澜起偷走。
炬力计划从纳斯达克退市并一拆为二。这家公司怎么才能达成所愿--或即使它是可行的--仍需边走边看。炬力CEO说公司在8月15日计划宣布第二季的财报之前都是静默期,不便回应。
Jeremy Wang表示将炬力按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和盈亏平衡模式(P&L models)不拆分成两个事业群,“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件好事”来缓和在两个事业群之间的摩擦。然而,他警告拆分公司将会使得炬力的资源优势不再。
{pagination}
中国的芯片公司高管们都在想尽办法要得到政府打算投入到国内芯片产业中的号称巨大的资金。这笔计划的投资,包括了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的投入,可能每年有100亿至150亿美元,从2015年开始。有人说投入会持续10年,但另有说法是5年。
几个不同的国家的消息都指出,不能让政府来决定投入到哪一个IC领域,一致的看法是各地来“建立一个基金”,让专业的投资人来决定哪些实体---IC设计公司、晶圆制造企业、和(或)研究机构--来取得资金。此外也有消息称,投资监管人不应该是政府,而应该是设有可见的目标和真实的回报的基金经理。
尽管细节依然有待讨论,但可以确认的是,一些国家控制的企业,如清华紫光和浦东科技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它可以解释为什么去年展讯、锐迪科和澜起收到了收购的要约。
“如果我们再回头看半导体产业本身,它一直都是一个国家的生意。”Jeremy Wangyu,“尽管我们有这么多成功的全球级的企业,它还依然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刺激。”
同样重要的还有一个健康的当地的金融市场来提升产业的价值,以及不断被吸引进入的能够创新的人才。
“如果我们再看一看美国、日本、韩国、欧洲和台湾,这些地区的主要的领先企业都是在他们自己的金融市场上市,为什么中国会有不同?”他说。
翻译:御凌
本文授权翻译自EE TIMES,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