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穿戴式科技产品发展如火如荼,一般电子表到监测生理信息的电子装置,甚至近期吸引众多目光的Google智能眼镜,以及可与手机联机的智能手表等均陆续问世,然而,这些造型酷炫精巧、使用电池供电的穿戴式产品背后可能衍生出诸多安全问题。UL公司亚太区高科技事业工程部总监蔡英哲从安全与无线充电的角度,针对穿戴式产品安全与未来发展提出解决方案。
根据Gartner预测报告显示,到2016年,穿戴式智能电子产品的市场产值至2016年将上看100亿美元,吸引各家大厂纷纷推出新的智能型穿戴式产品,为符合人体配戴,产品越做越精细小巧,如电影钢铁人一般把众多智能科技穿戴在身上不再是梦想,加上为满足消费者随时可充电的需求,未来无线充电也将大举获得穿戴式电子设备制造大厂采用,安全性将是随之而来的重要议题。
穿戴式装置牵涉到的安全问题
蔡英哲指出,拆解这些穿戴式电子产品的各零部件可以发现其实对人体处处充满危机。以智能眼镜为例,镜架若采用金属材质,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很容易通过金属更快地导热到人体皮肤,就容易产生热的危险,因此标准规定,若要长时间穿戴在人体的电子产品,金属表面温度不可超过48℃。
此外,金属若有锐角就存在穿刺皮肤的危险;喇叭耳机存有辐射音波疑虑;耳机音压不稳或长时间过大可能对耳膜造成伤害;电池是热源与能量源就有热与火的危险;产品附加的LED灯是否会对人眼或皮肤造成的伤害;上网视频通讯传输功能就牵涉隐私安全问题;甚至若边开车边使用智能眼镜是否涉及违反交通安全法规…等,这些安全问题皆是制造商在开发产品,也是消费者使用穿戴式电子产品时必须逐一考虑的重点。
{pagination}
提升穿戴式装置安全的重要标准规范
由于穿戴式电子产品隐藏了许多安全性问题,目前国际与国内的相关标准包括:针对信息类产品的CNS14336-1和UL 60950-1;影音类产品的CNS14408和UL 60065;评估LED光源及光源系统之光生物安全的CNS15592和IEC 62471;最新信息影音类产品标准的UL 62368-1;针对电池芯的UL 1642、携带型电池包UL 2054、携带型电池的CNS15364和IEC 62133;最大音压量测方法及限制考虑的EN50332。其中CNS为国内的标准。
在设计端就融入安全考虑是未来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制造商必须注意最新的安规标准趋势,这将直接影响未来的产品研发,为迎合科技产品生命周期及融合各项功能的特性,未来标准IEC / UL 62368-1推广的是防止潜在危险的产品设计概念,即从设计初期就把所谓热、导电、化学、火等危险源先找出来,并对人体进行适当的保护,避免危害的发生,也因此制造商必须将各类安全问题在产品设计初期就考虑进去,相较于传统安规,更有助于确保产品的安全。
{pagination}
无线充电新契机
另一方面,探讨穿戴式电子产品延伸而来的热门议题 – 无线充电,由于穿戴式装置设计较精巧,相对的内部电池无法太大,电容量也因此有限,能随时透过无线传输充电成为必要需求,这也给予无线充电技术新的市场契机,未来穿戴式电子产品势必将导入无线充电技术。
现阶段无线充电技术有三大联盟--WPC、A4WP与PMA,分析各联盟的会员组成国家与产业,市场呈现三强鼎立状态,但目前仅WPC有相关产品问世。UL与各无线标准联盟皆有合作,不仅已是 WPC 认可的实验室,明年初UL将成为 PMA 全球第一家认证实验室,协助制造商把关安全与装置互容性。
从数据来看,WPC因商品化落实地快,会员数在短时间快速成长,观察今年7月到9月约两个多月的时间,认证品几乎呈现翻倍成长。而PMA联盟则走消费者通路模式推广,在美国星巴克与机场、欧洲麦当劳与机场,都可以看到相关的应用。而A4WP 正发展第二代共振式充电技术,期望拉长充电距离,若能快速落实,将是穿戴式装置的最佳应用。
当前的无线充电安规标准 – UL 2738
无线充电技术现在可区分为磁感应充电与共振式充电两种,针对不同产品属性,预期未来各有其发展市场。目前UL针对低功率无线充电器已拟定安全标准UL 2738 ,这主要是针对以电磁感应技术为主低功率的接收与发送产品。另针对共振式技术,由于目前尚未有产品问世, UL将持续观察并与业界探讨相关技术发展,而UL正着力发展的电动车无线充电标准草案 UL Subject 2750 ,其正是属于共振式技术的安规标准。
无线充电是未来的大热门应用,UL除积极参与全球相关无线联盟的标准制定,亦将持续联合相关单位与产业制造商,共同制定规范以提升无线充电的安全性,进一步推动处处可无线充电的愿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