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栏目的嘉宾是Wilf Corrigan,他近日获得了EE Times 2006年度ACE终身成就奖。此次访谈中,这位行业老将和我们畅谈了中国电子行业的发展历程,并站在全球市场的角度剖析了未来中国的发展之路。
1960年化学工程系毕业后,Wilf Corrigan面前有三个工作机会:一家是澳大利亚的火药厂、一家是德国企业,还有一家是位于波士顿的Transitron公司。当时,Transitron提供的薪酬是前两家公司的两倍,于是一直呆在利物浦的Wilf Corrigan收拾行囊前往新英格兰,开始了或许可以称作是半导体先驱的生涯。后来,他在硅谷扎根,并于1981年在硅谷创建了LSI Logic公司,实实在在投身于ASIC产业。在近期举办的硅谷嵌入式系统研讨会上,EE Times授予Wilf Corrigan 2006年度ACE终身成就奖。
在过去的日子里,您曾率领LSI Logic在多个技术领域中进退。这是否要求您必须行事敏捷?
技术领域瞬息万变,必须保持头脑敏捷。回溯上世纪80年代中叶,那时大家都颇有见地的对通信、消费电子以及计算机的融合高谈阔论。但是这些全都没有实际意义,因为这是三个独立的领域。直到后来互联网的出现,才使这三大领域出现交叠。现在,消费电子领域所发生的变化最为深远,而且在未来5年这种变化还将进一步演化。消费电子将成为最终的驱动力量,目前,该领域正处于一片混战之中。
可以看到,在过去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一些日本大型公司非常有计划地控制着整个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流程。这些产品首先在日本上市,并以很高的价格在日本国内销售。因而是日本的消费者资助了产品开发。
接着,这些公司降低产品售价,并将其推向美国和欧洲市场。随之,他们会宣布一项崭新且受其控制的标准,以垂直的一体化制造和市场营销为手段从头至尾操控市场。现在,中国公司异军突起,而且制造的某些消费电子产品比日本的还好。
风水转到中国这边了吗?
自从柏林墙倒塌、中国决定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全球消费者的数量顿时翻了一番。这就是我们必须要适应的现实,整个游戏规则已经发生了改变。大型日本消费品制造公司已经无法再控制产品投放市场的流程,中国不会允许他们这么做。现在,中国产品的低价格主宰了一切。
目前看来,中国的各种行为都由政府引导,而日本也曾这样做过。
中国现在所处的阶段多多少少都有些像日本的80年代,当时,日本政府借国际贸易及工业部(MITI,简称通产省)强力介入很多行为。但是,中国与日本的巨大差异在于,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人很有理性的发问:“我们不理解为什么中国要崛起,难道是为了向微软这样的公司纳税吗?或者是为了高清电视而向日本的大公司交钱?”以DVD播放机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公司不得不向日本联盟交纳不菲的版税。中国政府表示(我认为很明智,虽然有些人认为不公平):“我们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市场,它将成为全球市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不希望外国政府来告诉我们,我们必须为在自己国家销售的所有产品上税。”
中国人也表示:“我们不会接受你们的国际标准。我们将有自己的电话标准、自己的计算机标准以及自己的消费电子产品标准。而且,如果你们想进入中国市场,那么你们就必须遵守这些标准。不要本末倒置地强迫我们接受你们的国际标准。”
我认为有关中国本土标准的下一个显著例子将出现在2008年奥运会,即高清DVD标准。目前有两个日本牵头的高清标准。日本公司认为,相比售价在30到40美元的传统DVD播放机,他们能以1,000美元的高价出售高清DVD播放机。但是中国将在2008年以前拥有自己的高清标准,而且会将高清DVD播放机的售价控制在100美元左右,这样价格的产品必将大卖。电视的情况同样如此。日本公司固守老观念,认为他们控制了标准,从而能够控制价格。但是这种游戏规则早已过时。中国公司认为:“我们有10亿人购买电视,仅在国内就能维持一个大市场。在我们自己的市场中,我们不会让别人在每台电视上抽走10到20美元的税钱。”
您所指的税(tax)和知识产权(IP)保护之间有什么区别?
一个联盟建立了一组行业标准并称:“这就是你们应该遵守的。”中国则表示:“不,我们对这些标准没兴趣,我们将建立自己的标准。”欧洲就是这样做的。德国电信(Deutsche Telecom)在德国国内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法国也有自己的一套。即使在今天,当你在欧洲旅行时,也需要一系列插头来适应不同的制式。中国公司认为,中国拥有15亿人口(上下相差不超过1亿),庞大的人口使他们能够以极低的价格为中国人提供消费电子产品。
自然界里没有真空。如果一套系统在中国的单价是100美元,而在日本则卖1,000美元,那么就不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局面。事实上,有一天你会看到中国建立了很多标准,因为他们通过建立标准来达到最低价格。其他人说,这种技术我们首先想卖2,000美元,第2年卖1,000美元,然后再继续便宜下去等等。但是中国人却说:“不,我们马上就会推出100美元的产品。”有气魄!市场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引证说,在中国需要对掩模级和设计级进行IP保护。如果我们不小心,而且忽略了中国有10多亿人口,那么我们会输掉IP保护之战吗?
虽然IP和标准有许多相同的特征,但是二者却存在微妙区别。IP通常由一家公司控制,而标准则由一个组织控制。对消费产品而言,各种标准都是由日本大型的垂直一体化公司所建立,例如飞利浦就是协会的准会员。
IP保护是件好事,我不认为中国最终会抵制IP保护。因为如果不提供IP保护,中国连一家软件公司都发展不起来。而且中国人认识到,软件正在成为任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主干。没有IP保护,美国或日本的公司甚至连在中国开发软件的意愿都没有,如果现在他们那么说的话肯定只是在口头敷衍。这种情况在日本曾经发生过,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日本盗版一切!日本有个镇子取名为USA,所以日本人就借机在产品上打上“Made in USA”的招牌。可是现在去翻翻每年核准的专利申请前10或50名的机构,日本公司占据了主导地位。
美国公司怎样?它们在消费电子领域有竞争力吗?
当然了,戴尔就是个好例子。大的日本公司需要35%的毛利润,而戴尔这样的公司只需22%。戴尔表示:“我们使用自己的销售渠道。”今年,戴尔可能是美国平板电视最大的销售商。
LSI Logic对消费品市场有哪些感悟?
许多年以来,芯片一直是定制的,系统公司之间通过定制芯片得以区分。LSI曾为索尼的PS1和PS2提供定制芯片。但现在事情却变为另一种方式,目前的消费电子市场由标准产品把持,其中许多产品来自美国公司,某些情况下也有欧洲公司。所以,中国公司会找到美国芯片制造商(而不是一家日本大公司)说,我们打算生产一款MP3或一台高清电视。除了大型日本公司外,他们现在还能买到其他公司为某类产品定义好的芯片。日本根本不愿把芯片卖给中国或韩国公司,这样会使这两个国家的公司更有竞争力。中国和韩国公司现在发现通过购买标准芯片能使产品在12个月内更快地上市,而过去通常需要3年时间。
那么还有公司重视差异化吗?为重用进行设计(design-for-reuse)的技术已在消费类SoC中显露头角了吗?
我们不会采取单一战略。LSI为苹果的iPod制造音频芯片就是完全定制的。但对大部分公司来说,在芯片级都是标准产品,定制只发生在软件层面。当我们在LSI Logic制造一款可录制的DVD芯片时,或许会同20家中国公司洽谈这款产品。每家公司都希望自己的产品有不同的外观和感觉,他们也许会为此花费2个月的时间编制软件。但芯片还是同一个。
在标准非常清晰的领域,客户主要希望标准产品的定制化通过软件来体现。消费电子市场正在采用PC模式,即直接经营和直销模式。
教育背景:
皇家科学院化学工程学士学位
卡尔加里大学法学博士
利物浦大学工程博士
皇家工程学会会员、帝国学院会员、伦敦城市和行业协会会员
工作背景:
1981~2005.5 LSI Logic公司创始人,主席兼CEO
1974~1980 飞兆照相机和仪器公司CEO、总裁、主席
1968~1974 飞兆半导体公司管理职位
1960~1968 摩托罗拉公司管理职位
1960 Transitron公司产品工程师
获奖情况
EE Times的ACE终身成就奖,2006年
IEEE的罗伯特·诺伊斯奖章,2005年
半导体行业协会的罗伯特·诺伊斯奖章,1998年
拥有专利:
拥有5项与薄氧化物成型、半导体开关、场效应器件制造和气蚀相关的发明专利。
作者:来大伟
EETimes-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