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属于无人机行业的月份:尖兵之翼第十届无人机大会于6月12日在北京召开,会上专家们发表了各自对行业的看法和预测。6月20-22日第三届世界无人机大会也将在深圳召开。
众所周知,消费类无人机基本上是大疆一家独大;植保无人机经过极飞等众多企业的深耕,在大疆携价格战策略加入之后更是成为“血海”;工业无人机乱象丛生,低端竞争与暴利共存,高端市场处于尴尬境地; 5G、人工智能与无人机的结合应用已经开始;物流无人机即将试点;低空交通无人机逐渐进入生活;.......在这个属于无人机的六月,机器人网将推出独家分析:无人机行业的路在何方?我们将根据无人机行业的现状对消费无人机,植保无人机,行业无人机,高端无人机等各个领域进行分析,以供行业发展参考。
大家一说到消费类无人机就想起大疆,其实消费类也主要分为航拍娱乐、儿童教育、低端玩具三大类。
1、在航拍娱乐方面,大疆占有超过80%的市场,随着各个消费类无人机公司的难以为继,这个比例甚至更高。其他中小公司基本不敢再在这个行业耕耘了。
而据机器人网对无人机核心部件供应链的了解,大疆在2018年的消费类航拍市场也遭遇了严重下滑,幅度可能达到1/3。这个大疆应该也早就有所觉察,以至于2018年中开始全面发力行业无人机市场,特别是在植保无人机、电力线巡检等垂直行业,也打破了以前不碰政府部门市场的原则。
2、在儿童教育市场,大疆子公司推出了699元的特洛无人机,另外有一款用脑电波意念控制的无人机,逐渐浮出市场水面,但是功能与模式还有待进化。儿童教育类无人机市场还未真正形成,虽然大疆已于2017年早已介入,但这几天推出了教育机器人RoboMaster S1,价格达到3499。可见大疆在儿童教育无人机市场目前还未成功。未来儿童教育类无人机市场能否成长有待探索。
大疆曾希望用特洛无人机开发儿童市场,进而培养下一代死忠粉,继续独霸消费类无人机天下,无奈教育市场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不知何时开始,少儿编程这股风刮的呼呼响,于是大疆酝酿了多年的机器人机甲战士S1正式推出,主打编程与教育。
但是,教育类市场非常难做,原因在于目前中国一二线城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学习负担非常重,根本没什么时间去做太多的课外学习。而三线以下城市的消费能力有限。同时国外教育市场的模式又区别很大。因此,笔者判断,教育类行业的所谓编程市场都是一个伪命题。
3、低端玩具市场分为几个档次:
A、100左右价位的玩具无人机由汕头澄海的玩具无人机厂商长期经营,外部很难超越其成本优势。
B、300元左右的仿大疆外形,具有各种花哨功能的玩具无人机也基本上由汕头澄海生产。这就是2018年大疆曾经大面积起诉汕头澄海各无人机生产企业的原因之一,后来不知何故大疆主动撤诉了。
C、300-500市场,雷军曾亲自代言的米兔遥控小飞机以399元的价格在这个档位很有竞争力,但是销量未实现突破。
玩具无人机市场小米曾经想利用自己红米的剩余芯片一统江湖,无奈在价格与质量的平衡下怎么也拼不过汕头澄海的玩具厂家,最终作罢。
其他有点理想的公司对这类低端玩具市场基本不屑一顾,其实,低端玩具无人机市场的销量是最大的,全球年销量近亿台,远远不是大疆垄断下的每年一百万销量的消费类无人机市场可比的。
由此看来,消费类市场似乎无路可走。
不过,越是难做的市场,越有机会,而且最关键的是消费类无人机市场(排除玩具无人机)目前很小,全球才每年一百万台,如果与手机、汽车行业相比,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假如消费类无人机市场能刺激增长到10倍,也才1000万,这对人口众多、消费发达的地球人来说不是个事,关键在于怎样下沉到用户行为,提高用户体验,贴近用户习惯。这在后面的续集再详细分析。
在农药喷洒等植保机市场,已经倒下了一个又一个企业。
2018年8月,位于深圳东莞交界地凤岗的新三板上市公司广东莱盛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莱盛隆)告知全体员工:
公司因经营不善,现仍拖欠全厂员工2018年5月份部分及6月、7月、8月份工资,已无能力支付拖欠员工的工资。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及各股东充分考虑,决定正式放弃经营 。
2016年2月,莱盛隆于新三板挂牌上市。同年7月,莱盛隆无人机事业部成立,标志着其正式进军无人机领域。
2017年,无人机龙头企业大疆创新和极飞科技开始在中国农业植保无人机领域展开厮杀,从价格、性能方面实力碾压其它厂家。
莱盛隆为抢占市场,不得不发起 “价格战”。资金链出现问题,在发展无人机的三年内,莱盛隆只能通过频繁的股权质押来获得流动资金。
资金短缺,市场抢夺。内忧外患的处境直接反映在产品研发和质量方面。进入2018年, 其“植保无人机”被频繁爆出炸机、坠落、失控等事故。7月份,因为“炸机”问题,来自黑龙江多个代理商跑到莱盛隆公司门口拉横幅维权。同时,宣称订购的20多台无人机说好的4月份交货,但7月份依然还未交货。
事件曝光后,给了莱盛隆“致命一击”。
至此,植保无人机行业剩下大疆和极飞继续厮杀,大疆以其惯有的价格策略,从发布前透露的10万,到正式发布的5万多,到随后的三万多,最后到代理商爆出低于2万的价格,在这样的价格战下,恐怕极飞也难以在这个“战场”与大疆进行持久战。
其实,植保机行业国家很早就有补贴,从开始的农机机械设备补贴(在这个阶段,植保无人机产品没有跟上,从而错过),到后面的喷洒农药出现区域性垄断情况,而农药喷洒市场已经呈现天花板。市场容量有限,周期长(只在农忙时节需要),维护成本高,严重依赖飞手等诸多原因,已经说明植保市场留给无人机的空间很小了。
在这个市场,哪怕大疆再一次独霸植保行业,最终的利润估计也很低,也没有更好的商业模式了。难道垄断市场后,再把无人机的价格提上去?
因此,大家似乎又希望重新开辟第二战场:飞播,在前段时间机器人网基于网络整理的《无人机飞播市场,短期内难有突破》中也提到植保无人机的另一个战场:飞播行业,再次遭遇价格战,极飞与大疆再次上演雌雄决战,胜负谁出,最终还看市场冷暖。
其实,植保市场虽然有天花板,容量有限,但是这个行业稳定,在国外,譬如日美,情况就较好,日本的银行与农户、设备厂商之间就在开展三方金融合作,寻求多赢。这个市场需要良性、理性的竞争,而不是一味的为了销售额去独占市场,最终可能打下了江山,可利润不再,市场萎缩,却无法获得长远、持续的发展。
“工业级无人机发展并不成熟,低端竞争和暴利现象同时存在,各领域发展很不均衡。最大的技术趋势在于智能化,包括集群智能等技术尚有很大应用空间。”在“尖兵之翼”的展会现场,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综合规划院总监佟京昊就工业级无人机的发展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根据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卫征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民用无人机主要应用领域里,消费级占据40.32%,农林植保为25.81%,电力巡检19.35%,警用安防8.06%,其他类型为6.45%。目前,已登记约 28.5 万架无人机,无人机拥有者约 26.8 万个,各类无人机型号 3720 个,制造厂家和代理商注册数 1228 家。其中用于个人娱乐的无人机约 19.2 万架,用于农业植保、电力巡线、遥感物探、货物递送等用途的无人机约 9.3 万架。无人机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正促进农业、电力、通信、气象、林业、海洋、勘探、影视、执法、救援、快递等行业转型升级发展,且国内相关市场规模去年超过70亿元,“预计到2025年,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约400亿,其中农林植保约200亿,安防市场约为150亿,电力巡检约为50亿。”
不过,就目前而言,佟京昊认为民用无人机生产纳入高科技制造业还很勉强;作为一个智能化平台,民用无人机伴随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进步和军用飞行器设计技术的进步,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工业无人机对于市场来说,就是行业用户,而中国的行业大户是政府企事业单位,对于这类客户最难的是客户关系的维护和持续性,而技术方面目前还没有谁是别人做不到,或者差很远的。
而随着国内政府部门采购的日益规范和职能的清晰,其商业模式也该朝着持续盈利与发展的方向去探索。后面章节再详细分析。
飞上蓝天,几乎是每个人孩提时候的梦想,无人机就是承载着这个梦想的载体,无论是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无人机都是一个吸睛的高大上行业,在经过市场的洗礼、冷静、回归下,相信无人机无论是消费类还是行业类会真正发展成未来的一个巨大产业。
由于作者篇幅和时间有限,《无人机行业之路在何方?》独家分析一就先写到此,独家分析二将在近期发表,敬请关注。
本文由Challey原创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否则ASPENCORE跨国媒体集团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