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中科院微电子所在表面等离激元光纤生化传感器方面取得进展

2023-05-30 07:27:38 中科院微电子所 阅读:  
近日,微电子所健康电子中心路鑫超、黄成军课题组在SPR光纤传感器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广告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光纤生化传感器因其体积小、抗干扰、高灵敏度、无标记、可实现远端检测等优势,在生化传感、即时现场检测(POCT)、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近日,微电子所健康电子中心路鑫超、黄成军课题组在SPR光纤传感器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课题组基于等离子体—光子腔复合结构,实现了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稳定性的光纤生化传感器,如图1a所示,该光纤传感器主要由CVD制备的光子腔和自组装制备的等离子体金纳米颗粒构成,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干涉与局域SPR(LSPR)间的耦合共振构建了特征峰。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灵敏度达到530 nm/RIU,且对纳米颗粒间距波动不敏感,具有优秀的稳定性与重复性(DOI: 10.1016/j.snb.2022.132059)。基于该原理的光纤传感器,成功实现了对纳摩尔浓度的免疫球蛋白G(IgG)以及肿瘤标志物PD-L1的特异性实时检测(IEEE Transducers 2023)。 

课题组开发出一种三维光纤微结构传感方案,解决了传输SPR波矢匹配的难题。如图1b所示,在光纤端面集成微米尺寸圆台波导,通过横向波导限制及纵向圆台斜角共同调控入射波矢,高效激发传输SPR,实现了1439 nm/RIU的检测灵敏度。得益于光纤头上微米尺寸传感结构和蘸入—读取检出方式,该传感器可用于极小体积样品(如5 μL)的即时检测。实验表明,其对IgG检测极限为1.11 nM,为高时空分辨率的生化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DOI: 10.1016/j.snb.2023.133647)。 

广告

课题组研发出一种基于LSPR暗模式光纤传感器,如图1c所示。该传感器由腐蚀得到的圆柱波导和侧壁吸附的金纳米颗粒阵列构成,通过金颗粒阵列极化耦合及圆柱波导光传输相差所致场迟滞效应,激发金颗粒阵列的暗模式。得益于暗模式的长等离激元寿命及极强局域场增强,实验获得了2019 nm/RIU的高灵敏度,比传统LSPR亮模式光纤传感器灵敏度提高了3至10倍(IEEE Transducers 2023)。 

基于上述光纤传感器,课题组针对传统SPR光纤传感器实际应用中依赖大尺寸光源及光谱仪的问题,进一步研制出一套以RGB LED为光源、光电二极管为探测器的小型化、便携式光纤传感系统。如图2所示,该系统尺寸为12 cm × 10 cm × 8 cm,重量仅为263 g,对IgG检测极限为9.1 nM,性能优于同类商业化小型SPR设备的检测结果(15.7 nM),成本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以上。该工作为进一步促进SPR光纤生化传感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低成本途径(DOI: 10.1039/D3AN00028A)。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支持。相关成果近期分别发表在传感器领域知名的国际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和Analyst期刊上,并入选Analyst封面文章(图3),部分最新研究成果被传感器领域知名的国际会议Transducers 2023录用。微电子所博士研究生李鑫和王飞分别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微电子所黄成军研究员、路鑫超研究员、张灵倩副研究员、和刘虹遥副研究员分别为上述文章的通讯作者。 

 

图 1  三种表面等离激元光纤传感器 (a)等离子体-光子腔复合结构,(b)微型三维圆台结构,(c)圆柱波导激发暗模式结构 

图 2  小型化、便携式光纤传感系统及其生化检测性能(a)系统照片,(b)IgG检测的响应曲线 

图 3 入选Analyst期刊2023年第8期封面 

    

参考文献: 

1.    X. Li et al., Plasmonic-photonic hybrid configuration on optical fiber tip: Toward low-cost and miniaturized biosensing probe.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367, 132059 (2022). 

2.    F. Wang et al., 3D fiber-prob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microsensor towards small volume sensing.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384, 133647 (2023). 

3.    X. Li et al., A parylene-mediated plasmonic-photonic hybrid fiber-optic sensor and its instrumentation for miniaturized and self-referenced biosensing. Analyst 148, 1672-1681 (2023). 

  • 初步评估0121地震未造成台南晶圆厂重大损害,但恐加剧1Q25电视面板 嘉义地区里氏规模6.4地震,台南亦是重要面板产地,厂商实际受影响情况尚待确认,只是此次地震可能加大2025年第一季电视面板供给压力......
  • 2025年中国云终端市场七大洞察 前瞻未来市场将面对的机遇和挑战,IDC总结并给出了2025年中国云终端市场七大洞察……
  • 中科院微电子所在大区域掩模三维光刻潜像的快速仿真方面取得新进 该方法首先建立掩模三维潜像数据库,以训练条件生成对抗网络。使用训练好的网络计算出大区域掩模中局部位置的三维潜像,通过拼接获得最终结果。
  • 中国汽车厂商的全球扩张会加速电动汽车的普及吗? • 中国本土汽车厂商的海外业务正在表现出显着增长,与 2023 年上半年相比,这些厂商在中国以外的销售额翻了一番。 • 欧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厂商的主要目标市场。 • 2023 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 由于地缘政治的保护主义政策愈演愈烈,中国汽车厂商的快速扩张可能会在某些市场放缓。
  • 含硅还是不含硅? 大多数研发人员和导热界面材料配方设计师可能会推荐使用具备诸多优异特性的硅。然而,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这些问题强调了在选择导热界面材料时考虑终端产品最终应用的重要性.....
  • CES 2025:芯科科技CTO Daniel Cooley专访 在与芯科科技(Silicon Labs)首席技术官Daniel Cooley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该公司在物联网(IoT)和智能边缘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和未来发展。
  • 欧洲汽车制造商面临双重打击!中国攻势猛烈,排放标准严苛 • 2024欧洲电动汽车销售遭遇增长瓶颈,多家车企将面临因无法满足欧七排放标准而带来的巨额罚款风险。 • 汽车厂商将电动汽车销售贡献作为降低旗下所有车辆平均排放量的关键。 • 汽车制造商需要解决消费者对电动汽车价格高、相关保险费和充电体验差的看法,以提高电动汽车的销量。
  • 2024Q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 2%,收入和平均售价创历史新高 • 2024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 2%,出货量达到 3.07 亿部。 • 全球智能手机收入同比增长 10%,平均售价增长 7%。收入和平均售价均创下历史新高。 • 三星在出货量方面继续领跑市场,占据 19% 的销量份额。 • 苹果在营收方面领先,并创下了其历年第三季度出货量、收入和平均售价的最高记录。 • 小米位居第三,收入增长超过出货量增长比例,而 OPPO 则位居第四。vivo 在前五大手机品牌厂商 中同比增长最快。
  • 人工智能服务器目前占全球服务器市场的三分之一 • 由于对 AI 服务器的强劲需求,服务器市场在 2024 年第二季度急剧增长,同比增长了 35%。 • 三大巨头分别是戴尔、超微和HPE。但由于微软、亚马逊、谷歌和 Meta 继续定制自己的服务器,ODM 直销占据主导地位。
  • 中国成为最大腕戴设备市场,引领全球增长 腕戴设备市场包含智能手表和手环产品。其中,智能手表市场在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出货量1.1亿台,同比下降3.8%;而中国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3,286万台,同比增长……
广告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