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对能源行业作出了部署,指出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电力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过去的五年,电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发电装机容量增长40%以上。同时,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发电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28.1%;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同比增长11.2%。
回顾自2019年以来的政府报告,电力供应保障是重点话题之一:
2022年 ——
• 保障民生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用电
• 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
• 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作用
2021年 ——
• 允许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
• 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2020年 ——
•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充电桩,推广系能源汽车
• 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电力产供销体系
2019年 ——
• 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清理电价附加收费,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
• 推进乡村建设,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 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加快解决风、光、水电消纳问题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IDC给出如下建议:
1. 电力系统的发输供用等环节,涉及政府、企业、社会各个方面。煤电是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部分。未来,可以通过探索创新绿色新型煤电,统筹做好煤电规划布局,完善煤电健康市场机制,推动煤电相关技术体系设计标准革新,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全面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把淘汰落后机组转为应急和调峰机组,把传统燃煤电厂转为新型绿色智慧电厂来实现污染物减排和节能降碳,强化煤炭发电的兜底保障作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也提到,全面实施煤电灵活性改造,优先提升30万千瓦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小型燃煤机组的调节能力。有序淘汰一批煤电落后产能,“十四五”期间预计退役3000万千瓦。同时,深入推进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形成新型能源体系。
2. 电网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能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同时也能更好支撑输电和用电需求。未来,经济复苏将带来用电需求的不断增长,电网连接电力生产和消费,是各类能源转换利用和优化配置的重要平台。我国电网企业已具备良好基础条件,国家电网不仅建成全球输电能力最强的电网,且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均居全球第一。下一步,国网将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3. 在新能源方面,建设风电光伏基地,支持风光火储及源网荷储一体化。推进氢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抽水蓄能等项目的开发,加快发展移动储能,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开展虚拟电厂试点示范。可以通过利用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的时空互补性,最大限度减小其间歇性和波动性,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友好性。通过发挥大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加强跨省跨区电力运行统筹协调,实现电力余缺互济。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接连实现三个新的突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2亿千瓦、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年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全国风电光伏发电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风电光伏发电年新增装机超1亿千瓦以上成为新常态,这也标志着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进入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的新阶段。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技术形成对风功率和光伏发电功率的准确预测,减少风光发电的波动性。
4. 在储能方面,其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重要技术和基础,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将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开发,同时要求优化电网侧储能布局,支持用户侧储能发展。电源侧储能任务是改善新能源电站出力特性,电网侧储能的作用则是有助于消纳新能源、削峰填谷,以及增强电网的稳定性,用户侧储能可以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并参与系统调峰。
5. 同时,电力系统的消费侧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我国制造业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未来需要持续优化充电网络布局,完善充电设施接入流程,丰富车网互动等应用场景,持续保障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