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嵌入式系统中,利用DMA的微控制器,通过有效地管理外部输入,释放CPU的高速处理能力,从而有效提高CPU的运行效率。本文介绍使用直接内存访问的用例和优缺点,描述了DMA如何与外设和内存模块交互,还将为读者介绍不同的DMA总线访问架构及各自的优点。

嵌入式系统执行的一个常见任务是管理外部输入。管理输入会给处理器带来很多不必要的计算压力,导致处理器处于有功功率模式下的时间更长,响应速度更慢。为了优化功率,保持对事件的快速响应以及管理大量数据连续传输,具有直接内存访问(DMA)的微控制器可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直接内存访问

在涉及外设的系统应用中,微处理器在许多点可能都会遭遇瓶颈。例如,在管理一个不断发送数据的ADC时,处理器可能时常被中断,导致它很难完成其他任务。DMA是一种在大型或快速数据处理事务中移动数据和尽量减少处理器参与的方法。您可以将DMA控制器当作一个协处理器,它的唯一作用就是与存储器和外设交互。通过这种方式,主处理器可以成功管理工作量大的外设,专注于处理其他任务,甚至可以在后台处理数据时进入睡眠状态,以节省功率。例如,在Arm®架构上,DMA模块可以在LP2(睡眠)或LP3(运行)模式下运行。对于需要更长的电池寿命的应用,例如可穿戴传感器中枢和智能手表,这具有明显的优势。

优点和缺点

在许多数字系统中,DMA很有用处,有时甚至用于管理大量总线流量。它还用于网卡、显卡,甚至一些原始的IBM个人电脑中。也就是说,将DMA集成到设计中时,确实需要进行一些权衡考量。

总线访问和CPU周期

虽然DMA控制器在节能或加速嵌入式系统方面非常有效,但它们的实现方案还没有高度标准化。可以使用多种方案来确保不会与CPU同时授予内部总线访问权限。总线访问方案的主要目标是避免同时访问相同的存储器位置,以免发生缓存区不连续和逻辑错误。单个DMA控制器通常配置为采用这些方案之一,因为使用每种方案可能需要不同的硬件或固件控制。大多数DMA控制器使用的总线访问方案是突发、周期窃用和透明模式的DMA。

图1:DMA运行期间,突发DMA的架构图。

突发DMA是借由不常见的大型突发事件发生,在此期间,DMA会根据缓冲区可以存储的容量,向目标缓冲区发送尽可能多的数据。DMA控制器会在短时间内阻止CPU运行,以移动大量内存,然后将总线交还给主CPU,并一直重复该过程,直到传输完成。突发DMA通常被认为是速度最快的类型。

图2:在DMA运行期间,周期窃用DMA发生在两个CPU周期之间。

相反,单字节传输或周期窃用DMA从CPU获取提示,并且仅在CPU指令之间执行操作。它在两个CPU周期之间插入一个操作,因此实际上“窃取”了CPU时间。由于一次只能执行一项操作的限制,它通常比突发DMA慢。

图3:在DMA运行期间,透明DMA在处理器处理不访问数据或地址总线的任务时发生。

透明DMA一次只能执行一项操作,但是,它也必须等待处理器执行指令,以获得对所需数据或地址总线的访问。验证这种访问限制需要使用额外的逻辑,这种类型DMA的速度通常最慢。在不需要访问存储器总线但需要进行额外的处理的应用中,透明DMA可能具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优势在于消除了对CPU的节流,因为处理器无需完全停止运行。

突发DMA架构示例

图4:MAX32660上的DMA控制器的架构图。

关于突发DMA控制器示例,可以参见MAX32660(参见图4)。上方路径对应数据流,下方路径代表先进的高性能总线(AHB)和DMA逻辑之间的控制/状态流。DMA控制器可以用作AHB和存储器或外设模块之间的缓冲区接口,具体取决于其配置方式。DMA逻辑位于DMA缓冲区和每个外设之间,用于在处理期间独立管理每个唯一的外设总线。DMA运行一次可以移动多达32个字节,只要源/目标缓冲区中可以包含这么多数据。缓冲区最高可存储16 MB,除了内部存储器传输外,还可以配置为发送或接收I2C、SPI、I2S和UART。编程DMA控制可能会因协议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外设事务完全由DMA控制器管理。仲裁模块控制四个DMA通道和CPU之间的总线访问限制,根据优先级系统批准请求。

现代DMA选项

总之,对于管理大量传感器并要求高吞吐量、高效率和低功耗操作的现代嵌入式系统来说,DMA是一个关键特性。它就像是一个专门用于处理存储器和外设总线事务的协处理器。

许多应用必须使用DMA,以尽可能降低功耗和减轻处理器负载。例如,健康和可穿戴设备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吞吐量,但它们也必须尽可能地节省电池电量,同时还要处理敏感数据。ADI公司在适用于低功耗可穿戴设备的微控制器上采用快速突发DMA架构,例如MAX32660和MAX32670。此外,DARWIN Arm微控制器(例如MAX32666)是为集成Bluetooth® 5的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应用而设计的。这些器件采用2个8通道突发DMA控制器,支持基于事件的事务。它们甚至配备了出色的安全硬件,具有安全引导加载程序和信任保护单元(TPU),可以加速ECDSA、SHA-2和AES加密。从早期的IBM电脑到网卡,再到现在的安全、低功耗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设备,DMA是现代数字系统的基本特征。

(参考原文:How to Accelerate Peripheral Monitoring in Low Power Wearables with DMA )

本文为《电子工程专辑》2021年4月刊杂志文章,版权所有,禁止转载。点击申请免费杂志订

责编:Amy.wu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感兴趣
功率器件(如MOSFET、IGBT和二极管)需要适当的封装设计,以优化散热、提高效率和确保可靠性。热管理对于避免过热、保持性能和延长器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随着GaN器件在电机驱动器和电动汽车等高电压、高频率应用中的使用,散热、封装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通过解决重大的热管理问题,创新封装技术的最新进展旨在缓解这些挑战,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整体系统可靠性。
随着先进芯片设计格局的迅速演变,新的验证和确认方法变得至关重要。众多前沿设计由系统公司在先进的工艺节点下完成,具有大量的逻辑门,并依赖于复杂的片上网络、SRAM池以及精密的电源、时钟和测试架构。
太倒霉了,把儿童手表的充电线,接到了骨传导耳机上,当下耳机就被烧了!是手表充电线电流过大导致的损坏?还是正负极反接造成的?
业界正从“引线框架”设计转向在具有复杂布线图案的多层电路衬底上安装IC,这一转变推动了对先进IC衬底的需求,并催生了对新型绝缘材料的迫切需求。
碳化硅技术正在彻底改变电力电子行业,使各种应用实现更高的效率、更紧凑的设计和更好的热性能。ST、安森美、Wolfspeed、罗姆和英飞凌等领先制造商均提供SiC解决方案,可根据特定用例提供分立器件、功率模块或裸片形式的产品。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点击上方蓝字谈思实验室获取更多汽车网络安全资讯3 月 5 日,据中国经济网报道,近日有传言毛京波即将卸任莲花中国总裁,调整至海外市场。莲花汽车内部人士证实了此事:“毛总(毛京波)已经有几天没有出现在办
千万级中标项目5个,百万级中标项目12个。文|新战略根据公开信息,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5年2月,国内发布35项中标公告,披露总金额超15527.01万元。(由新战略移动机器人全
差分运算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得到有效抑制,而只对差分信号进行放大,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差分电路的电路构型    上图是差分电路。    目标处理电压:是采集处理电压,比如在系统中像母线电压的采集处理,
回顾2024年,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并经历了重要的变化。展望2025年,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解读产业格局,探索未来的前进方向,行家说三代半与行家极光奖联合策划
新思科技与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基金会(SEMI 基金会)近日在新思科技总部宣布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MoU),携手推动半导体芯片设计领域的人才发展。据预测,到 2030 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将需要新增 10
插播:历时数月深度调研,9大系统性章节、超百组核心数据,行家说储能联合天合光能参编,发布工商业储能产业首份调研级报告,为行业提供从战略决策到产品方向、项目资源的全维参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订阅刚开年
前不久,“行家说三代半”报道了长安汽车采用氮化镓OBC车载电源(点击查看)。近期,比亚迪、广汽埃安两家车企又相继公布了氮化镓应用进展:比亚迪&大疆:车载无人机采用氮化镓技术3月2日,比亚迪、大疆共同发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引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 来源:时光沉淀申明:感
 点击上方蓝字➞右上「· · ·」设为星标➞更新不错过★2025 年 3 月 12 日至 14 日  连续 3 晚 19:00 - 20:30德州仪器电力全开 为您带来 “高效 DC-DC 转换器的设
在3月4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发布消息称,将于4月13日举行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将同期举行。会上表示,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