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蒸蒸日上的云计算而言,需要庞大的后端基础设施来支撑,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就是电源系统。本文详细列举出了不同电压各自的优缺点,介绍了用于云计算中含有智能功能的功率电路,多相控制器解决方案,以及实现云计算中具备电流、温度、负载监测等智能功能的优化电源设计。

云计算已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术语,在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吸引力越来越大。简单地说,云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任何业务。云计算背后的概念是创建一个无处不在的基础设施,以实现对数据和信息的快速、可扩展访问。虽然大多数人将云定义和解释为大型公共网络,但也有私有云业务,这些业务可提供有限访问和权限的安全专有网络。

大多数消费者通过前端接入与云进行交互。云的前端包括软件、应用程序、图形用户界面和存储等。为了支持大量可选的前端用户界面,云需要一个重要的后端基础设施,包括电源、服务器、数据存储和计算机。随着前端云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后端系统也必须具有可升级性和可扩展性。

云电源电压转换

大多数数据中心机架使用额定电压为220V的不间断电源(UPS),每个机架的额定功率接近100kW。考虑到大多数核心处理器的额定电压低于2V,一般需要将高电压进行转换和分配。此外,更高的额定功率表明需要以最高效率重新路由大电流,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功耗和发热量。大多数服务器机架都有一个48V的背板电源。它是机架中每台服务器(也称为服务器刀片)的主要电源。

图1:从交流电源到服务器背板的框图。资料来源:安森美

值得一提的是,48V一直是电信和网络基础设施中的标准电源。选择48V的原因是人们通常认为48V是对人体无害的最高电压。一般来说,需要使用超过48V电压的设备必须提供双重绝缘性能,并具有额外的、严格的安全要求。此外,转换超过48V的电压需要采取接地隔离措施以保护设备及操作人员。

48V与12V之争

业界围绕48V服务器电源展开了大量讨论和实验。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平台中的内部电源是12V。这是旧的硅技术以及用于非易失性存储的硬盘驱动器、冷却风扇和计算平台中的其他组件的传统要求。CPU功耗随着每一代处理器的升级会显着增加,而更大的CPU电流负载又导致了更高的12V输入电流。

这种更高的电流需求反过来要求更粗的电缆或总线来分配12V电压,而更高的12V电流又导致更大的分配损耗。功耗还会产生热量,这是高密度计算的大敌,因为它会缩短设备寿命并造成系统不稳定。解决这种功耗的一种方法是将48V机架电源引入服务器本身,并引入专用的48V电源转换器。

与12V电源相比,48V电源可以用四分之一的电流为负载提供相同的功率,并将传导路径中的功耗降低16倍。这种对系统效率的显著提高也带来了一些挑战。12V电源解决方案经过多代优化,效率是非常高的。另一方面,对于CPU内核电压来说,所用的电源电压越高,需要的压降也越大,这会导致功率转换阶段的效率较低。另外还需要更高电压的硅技术,对于MOSFET架构,单位面积的电阻往往更高,这也会增加系统成本。

这些系统挑战也催生了各种创新和先进架构。最有前途的新的电源转换技术之一是图2所示的开关式储能电容(STC)转换器。这种转换器具有极高的效率,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更小的电路面积。根据设计人员和整体系统架构的选择,单级或多级转换解决方案都已被证明是成功的。

图2:开关式储能电容(STC)转换器有单级和多级设计之分。来源:安森美。

特定的中间电压因芯片供应商而异,通常根据特定的技术要求进行选择。最高效和得到广泛选择的整体解决方案是使用48V降至12V、再降至1V的方案为CPU内核供电。这种方法通过利用成熟的解决方案和调节净压降来最大程度地提高总体系统效率(图3)。

图3:48V至1V两级转换器为CPU内核供电原理图。

智能功率电路

大电流DC-DC电源转换器通常采用多相拓扑。每相通常包括两个采用高侧和低侧半桥配置的MOSFET和一个电感。高侧和低侧MOSFET封装在一起可提高功率密度,通常被称为功率级电路。多相协同工作以提供所需的输出负载,并由智能多相控制器加以控制。

图4:采用16相电路提供1V CPU电源的转换器设计方框图。

每个相位的切换必须交错开来,并仔细加以控制,以优化负载调节、纹波、瞬态响应和包括辐射与传导在内的噪声产生。针对特定一代的CPU,每个功率级电路的相数和电流都进行了仔细优化。市场人士发现,所需的相数在快速增加,而且每个功率级电路中的电流密度越来越高。最先进的多相转换器采用的相数多达16个,总输出功率轻松超过1,000W(图4)。

先进CPU需要极高功率密度的一个副产品是对极高效率和严格负载调节的需求。CPU/ASIC中采用的先进深亚微米硅技术需要严格的电压容差才能正常工作。这就要求功率电路不仅要提供低功耗,还要提供“智能”功能,包括电流、温度和故障报告。

图5:强调智能功能需求的不同功率电路的效率比较。

通过向多相控制器报告准确的相电流和温度,整个电源就能够向CPU提供所需的电压调节性能。MOSFET技术的进步在提高每一代功率电路的效率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5显示了一个更具体的效率提升案例。设计人员需要平衡成本、峰值效率和最大负载效率,精心设计和制造,优化效率和可靠性,才能以实现最佳的整体设计。

(参考原文: A short tutorial on power system designs in cloud computing

本文为《电子工程专辑》2022年2月刊杂志文章,版权所有,禁止转载。点击申请免费杂志订阅

责编:Amy.wu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感兴趣
功率器件(如MOSFET、IGBT和二极管)需要适当的封装设计,以优化散热、提高效率和确保可靠性。热管理对于避免过热、保持性能和延长器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随着GaN器件在电机驱动器和电动汽车等高电压、高频率应用中的使用,散热、封装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通过解决重大的热管理问题,创新封装技术的最新进展旨在缓解这些挑战,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整体系统可靠性。
随着先进芯片设计格局的迅速演变,新的验证和确认方法变得至关重要。众多前沿设计由系统公司在先进的工艺节点下完成,具有大量的逻辑门,并依赖于复杂的片上网络、SRAM池以及精密的电源、时钟和测试架构。
太倒霉了,把儿童手表的充电线,接到了骨传导耳机上,当下耳机就被烧了!是手表充电线电流过大导致的损坏?还是正负极反接造成的?
业界正从“引线框架”设计转向在具有复杂布线图案的多层电路衬底上安装IC,这一转变推动了对先进IC衬底的需求,并催生了对新型绝缘材料的迫切需求。
碳化硅技术正在彻底改变电力电子行业,使各种应用实现更高的效率、更紧凑的设计和更好的热性能。ST、安森美、Wolfspeed、罗姆和英飞凌等领先制造商均提供SiC解决方案,可根据特定用例提供分立器件、功率模块或裸片形式的产品。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小米宣布全球首发光学预研技术——小米模块光学系统,同时发布官方宣传视频。简单来说,该系统是一个磁吸式可拆卸镜头,采用定制M4/3传感器+全非球面镜组,带来完整一亿像素,等效35mm焦段,配备f/1.4
2025年,智能驾驶技术迎来了全民普及的曙光。昨晚,吉利汽车在一场盛大的AI智能科技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加入比亚迪和长安汽车行列,成为自主车企中第三个普及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企业。发布会的核心亮点在于吉利
点击上方蓝字谈思实验室获取更多汽车网络安全资讯01摘要近年来,电子控制单元(ECU)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便利功能,而是将多种功能整合为一体。因此,ECU 拥有比以往更多的功能和外部接口,各种网络安全问题也
回顾2024年,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并经历了重要的变化。展望2025年,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解读产业格局,探索未来的前进方向,行家说三代半与行家极光奖联合策划
从上表可知,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40强PCB企业总营收约416.7亿美元,同比增长7.6%。其中,营收排名第一位的是臻鼎科技(36.05亿美元),排名第2~5位的分别是欣兴电子(26.85亿美元)、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引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来源: 逍遥设计自动化申
据报道,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西班牙巴塞隆纳的全球发表会上表示,小米汽车计划于2027年进军海外市场。小米的立足之本在于深耕本土市场,作为一家中国车企,唯有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方能谈及海外扩张。因此,小
高通又放大招了!3月3日,也就是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第一天,高通正式宣布,推出自家的最新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解决方案——高通X85。高通X85对于高通X85的发布,行业早有关注。因为高通的手机So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引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 来源:时光沉淀申明:感
如果说华为代表了国产手机芯片的最高水平,那么紫光展锐无疑就是国产中低端芯片最大的依持了。3月3日,巴塞罗那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紫光展锐正式发布手机芯片T8300。据了解,T8300采用的是6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