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由国家自然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制定的《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传输安全保护技术规范》(报批稿)等15项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30)审查,且已在自然资源部官网公示。
智能汽车基础地图(也称高精地图)是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提供精确的道路信息、交通标志、信号灯状态等静态和动态数据。这些数据通过融合感知技术,为车辆提供环境感知、决策支持和路径规划的基础,从而显著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在恶劣天气或遮挡环境下,高精地图能够通过精准表达辅助视觉传感器,实现亚米级定位,为车辆提供车道级规划和驾驶引导。
据悉,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易图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百度智图科技有限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等参与了该文件的起草。

目前,自然资源部正在酝酿并推动《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传输安全保护技术规范》的制定。这一规范旨在保障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和身份可信性,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该规范明确了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传输的场景、基本要求、安全保护方法和证实方法,适用于车载终端、路侧终端与地图专有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安全保护。比如,数据传输必须由地图专有平台负责,并采用完整性保护措施,接收数据前需解密并进行完整性校验。此外,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还需通过密码产品、网络和通信安全的测评指标进行验证。
这一规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传输安全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它不仅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可操作的安全保护路径,还有效防止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泄露或伪造,从而保障了智能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一直在推动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的建设。其中,《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已于2023年发布,提出了到2025年初步构建支撑自动驾驶应用的基础地图标准体系的目标。此外,自然资源部还鼓励车企和相关单位探索地理信息数据众源采集、实时更新、在线分发和安全传输等技术路线,以促进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传输安全保护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是自然资源部在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标准化工作中的又一重要举措。这不仅有助于规范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的传输行为,还将推动地理信息新业态的发展,为高级别自动驾驶提供技术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