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OpenAI宣布完成新一轮400亿美元融资,投资后估值达3000亿美元,创下人工智能领域单笔私募融资规模纪录。此轮融资由软银集团领投,占总融资额的75%(约300亿美元),其余资金来自微软、Coatue Management、Altimeter Capital和Thrive Capital等机构,均是OpenAI的早期支持者。
此次融资使OpenAI的估值较2024年10月的1570亿美元近乎翻倍,较2023年的280亿美元增长超10倍。当前估值仅次于SpaceX(3500亿美元),与字节跳动并列全球未上市科技公司前三。
OpenAI在博客文章中写道:“这笔新资金使我们能够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扩展我们的计算基础设施,并为每周使用ChatGPT的5亿人提供越来越强大的工具。”

OpenAI对与软银集团的合作表示期待,称“我们很高兴能与软银集团合作——很少有公司像他们一样了解如何扩展变革性技术。”软银的300亿美元分两阶段投入:首期75亿美元于2025年初到账,剩余225亿美元预计年底前分批注入。其他投资者共同出资100亿美元。
据悉,这笔资金一部分将用于技术研发,推进人工智能核心研究,包括开发更强大的生成模型(如GPT-5)和多模态AI工具。
同时,一部分资金将用于基础设施扩展:一是“星际之门”(Stargate)项目:计划投入180亿美元建设覆盖全美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网络,提升算力与能源效率;二是能源与硬件:引入涡轮机、发电机技术优化能源供给,探索半导体制造能力以降低对英伟达等芯片厂商的依赖。
此外,一部分资金将用于商业化与生态构建,强化ChatGPT Plus订阅服务(月费20美元)和企业API,推动GPT商店(类似App Store)的生态扩展,目标2025年收入达127亿美元,2029年突破1250亿美元。
软银的巨额押注被视为对AI长期潜力的认可,其投资逻辑对标早期对阿里巴巴的成功。市场预计生成式AI十年内将创造1万亿美元收入。
不过,尽管OpenAI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但仍然面临谷歌(Gemini)、Meta(Llama)及Anthropic(Claude)的竞争。
此外,尽管收入快速增长,OpenAI预计2029年才能实现正向现金流,高昂的研发与算力成本是主要障碍,而且AI伦理、数据隐私及反垄断问题可能引发政策限制。
但值得一提的是,OpenAI的400亿美元融资不仅是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更标志着人工智能行业进入“超级资本化”阶段。技术、算力与商业化的三重驱动下,OpenAI有望重塑全球科技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