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蜂窝通信”涉及云端、管道、端侧三位一体的过程。整个蜂窝通信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 最初,在2G和3G手机年代,几乎所有的运算和处理都在端侧完成。无论是打电话还是发送短信,“云端”主要承担转发和转接的功能,所有的工作大部分在端侧进行,这实质上是一个点对点的连接模式。
- 随着4G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管道带宽不断增加,这一时期“云、管、端”的协作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此时,计算能力主要集中在云端,以App为代表的应用成为主流。不论是购物、打车还是快递服务,端侧设备仅需承担少量的算力需求,主要用于输入输出和指令传递,通过管道将有限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所有计算、查询和处理均在云端完成。可以说,这是4G前期和中期的主要特征。
- 到了4G后期及5G时代,随着AI时代的兴起,“云、管、端”三端的通信协作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那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语音和图像处理。在当前的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设备平台上,语音处理已经开始实现云端与端侧的协同工作。在端侧,语音处理包括关键词识别和语音命令级别的识别,在这些初步识别完成后,数据才会上传至云端进行进一步的大段语音分割、翻译、语义分析及后端数据库处理。一部分算力在端侧完成,另一部分则由云侧承担。类似地,对于图像类应用,如拍照后的各种光照识别和压缩等初步处理在端侧完成,随后将优化后的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进一步的图像后处理。这种模式下,端侧和云侧之间的算力协同变得至关重要,同时对管道的延迟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时代对端侧智能设备提出更高要求
经历三代演进后,在当前的新时代背景下,对端侧智能设备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这些设备需要具备强大且顺滑的管道通信能力;另一方面,即使是小型穿戴设备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算力处理能力。这涵盖了各种智能终端,包括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以及智能手表这一类别,并且也涵盖了智能交通和智慧IoT领域中具有一定通信感知和处理能力的IoT设备。
在此基础上,翱捷科技针对这种新时代的变化开发出了自己的全套解决方案。

3月27日,在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IIC Shanghai 2025)期间举办的“2025中国IC领袖峰会”上,翱捷科技副总裁赵锡凯发表“高效、智能、无缝连接,蜂窝移动通信如何加速创新发展”主题演讲。他指出:“作为一家通信芯片公司,我们一方面拥有非常成熟的低功耗蜂窝通信能力,涵盖2G/3G/4G/5G蜂窝通信能力。另一方面,在端侧算力上,我们也开发了自己硬件AI处理设备,包括自研的高算力NPU,以及配套的软件平台解决方案,即SDK。这样一来,在端侧芯片上同时实现了自身的管道通信能力和端侧算力的能力。”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蜂窝移动芯片分类
根据蜂窝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翱捷科技的产品大致可以划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纯管道产品,基本面向第一代和第二代应用场景。“从扫码支付到蜂巢快递柜取件等各种应用,背后都有我们智慧物联网的管道芯片在支持。”赵锡凯表示。
第二类是智能穿戴类产品。智能穿戴设备不仅具备高效的管道通信能力,还拥有一定的小型算力用于基本的感知任务。例如,语音命令识别等初步处理在端侧完成,然后通过高效的管道通信能力支持与云端的交互。
第三类是翱捷目前的主流产品——智能手机类。翱捷在4G/5G智能手机领域均有布局,推出了多款相关产品,并计划进一步推出更高性能的5G智能手机平台,赵锡凯表示。
此外,翱捷还针对通信的要求,做了能够满足高可靠性的车载通信,以及日常Wi-Fi、蓝牙、卫星导航等全套设备。
ASR芯片产品系列
具体来说,第一类管道类产品通信速率最低,符合日常使用最普遍的4G Cat.1场景(Cat.1是一种10Mbps速率的标准,主要面向电子商务或者共享经济类的应用)。“无论是打车、开共享单车还是取快递,背后每一条指令或信息都有我们Cat.1芯片在支持。”赵锡凯指出。
第二类,随着数据通信的需求及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翱捷推出了4G Cat.4即150Mbps通信标准的产品。“电网设备、车载通信以及无线监控类通信,基本上都是通过4G Cat.4芯片来支持。在4G Cat.4芯片上,翱捷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实现单芯片集成基站和射频功能的厂商。”赵锡凯强调。
随着从4G到5G的演进,翱捷紧跟时代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处于领先地位。在R17标准方面,该公司不仅是支持将RedCap通信芯片用于物联网的主要供应商,也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以单芯片同时支持4G、5G,集成基站、射频,并且能够支持最新安卓系统的带大型Arm大核方案的厂商。鉴于此,目前至少有超过15款智能手表、超过20款模组已导入其5G RedCap产品。
翱捷ASR智能穿戴芯片平台致力于打造差异化的智能穿戴解决方案。翱捷智能手机平台已经历了两轮迭代,最新的4G大核8核芯片平台已经推出。更新的智能手机平台预计将在明年面世,后续还将推出5G智能手机平台。
“一方面,我们观察到这个时代的变化体现在通信能力和运算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对芯片可靠性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从应用场景来看,我们已推出满足AEC-Q100车规要求的车载通信芯片,至今已供货近7年。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000万台车辆搭载了我们的车载通信芯片。”赵锡凯说。
5G+AI布局
翱捷不仅在5G领域有所布局,同时也在AI领域不断探索。其AI应用不仅限于日常使用,还扩展到5G通信类别、AI网络切片优化等领域。
6G+AI技术关注
作为一家通信芯片公司,不可避免地要关注6G的未来发展。翱捷认为,随着6G与AI的结合,主要演进方向将是“天地一体的通信”,即6G中一定会融入卫星通信部分。此外,可靠性和安全性将得到极大增强,因为在6G+AI的时代,个人的信息将越来越多地通过通信管道在“云侧”和“端侧”之间流通。因此,这一时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将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在6G+AI时代,除了日常消费类的应用外,如手机和穿戴设备,这些技术还将逐渐渗透到工业领域。例如,机器感知、感官互联以及各种传感器的互联等,都将在6G时代取得显著进展,市场也将迎来明显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