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观察在不同领域领先半导体公司的活跃情况,我们按照十大技术类别将中国IC设计公司划分为:MCU、AI芯片、电源管理(PMIC)、功率器件、存储器、处理器、无线连接、射频与通信网络、传感器以及模拟,每个类别挑选出Top 10,外加上市公司和EDA、IP公司三个这三个类别各自的Top 10,共同组成Fabless100 3+10类Top10排行榜。
对于不同技术领域的非上市公司,我们会通过发送调查问卷,收集材料(比如招股书/发布会等)、公司上下游合作伙伴访谈评估,将其数据带入我们的模型,由最终评定10+3类Top10。

Top 10的入选标准:
- 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境内,但不包括台湾地区企业
- 自主研发设计的芯片产品已经量产,并已投入商用或进入主流OEM厂商供应链
- 拥有多项发明技术专利,并具有较强的芯片研发和应用设计能力
Top 10上市公司
该榜单参考了China Fabless 100上市公司排行榜综合实力指数。
Top 10 EDA公司
作为半导体行业的最上游,本土EDA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2025年中国EDA软件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远超全球6%的平均水平。
入选的 Top 10 EDA 公司在过去一年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例如,概伦电子的 Spice 仿真器通过了三星代工厂 3/4nm 工艺技术认证;华大九天有并购计划;合见工软最近一轮高达10亿元的A轮融资等。
Top 10 IP公司
国产IP在各个细分领域布局广泛,部分企业销售收入、全球市占率已跻身前列。芯原募资18.07亿在AI芯片和Chiplet技术上的布局,芯耀辉与奎芯科技覆盖先进工艺的高速接口IP,锐成芯微的低功耗IP等都可圈可点。
《电子工程专辑》也对多家国产IP公司的采访中,总结了 “中国IP行业四大机会:AI与汽车,Chiplet和RISC-V”
Top 10 微控制器公司
MCU市场在2024年经历高峰期回调,但高性能汽车MCU占比持续提升,国产厂商在中低端市场加速替代进口芯片。然而,赛道竞争加剧导致价格战激烈,部分产品价格不断卷出新低。
2024年MCU市场在AI集成、国产替代、先进制程驱动下实现高速增长,本土MCU公司还需突破技术代差与生态壁垒,以应对全球竞争。
Top 10 AI芯片公司
中国 AI 芯片产业在技术自主性、场景适配性及生态协同性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投融资活动相较于其他领域依旧保持较高活跃度。不过,面对全球竞争,仍需持续突破先进工艺和生态壁垒。此外,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许多公司选择低调发展,专注于积累和提升自身实力,努力从 “替代追赶” 向 “创新引领” 转型。
Top 10电源管理芯片公司
2024年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呈现高速增长、国产替代加速、技术突破的特点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最高的是艾为电子,达到 23.66 亿,产品出货量超 60 亿颗。
电源管理行业内并购整合事件也较为频繁,比如榜单里的南芯科技拟收购珠海昇生微电子;新相微收购爱协生;晶丰明源收购四川易冲和凌鸥创芯部分股权,实现客户和供应链的优势互补。
Top 10功率器件公司
上榜公司中,有6家都是有晶圆产线的,通过自建产线,厂商可提升竞争力,并自主控制制造成本,避免因代工产能紧张或价格波动导致的供应链风险。可以看到,向大尺寸(12英寸)和第三代半导体(SiC/GaN)产线转型已成为全球趋势。
Top 10存储器公司
存储是10个技术领域里营收增长最大的领域,受益于存储行业复苏、AI需求增长及技术突破,部分企业实现扭亏或高速增长。
Top 10处理器公司
该技术领域涵盖了 CPU、FPGA、多媒体 SoC 等处理器芯片类别。如今,该领域的竞争愈发市场化。例如,海思去年举办了首届海思全联接大会,这是海思正式向市场全面开放的重要标志;紫光国微上个月的人事变动被解读为从技术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信号;海光也有出海布局,探索东南亚、中东市场,目标是将海外收入占比从不足 5% 提升至15%。
Top 10无线连接芯片公司
在所有上市公司技术类别中,无线芯片的平均营业毛利率最高,Top10企业多数实现两位数营收增长。其中,恒玄科技、乐鑫科技在财报中表示,受益于消费电子、智能穿戴以及智能家居领域的需求增长,公司营收进一步提升。
技术标准升级(如 Wi-Fi 7)、AI 集成等趋势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Top 10射频与通信芯片公司
射频与通信领域的平均营业毛利率在十大技术行业里,除了 AI 和 EDA 之外是最低的。由于国际巨头主导高端市场,尤其在射频前端领域,本土企业市场份额较小,导致不少公司业绩承压。
Top 10传感器公司
2024 年,传感器市场整体表现出色,9 成上市企业同比正增长。从需求端来看,高端手机图像传感器应用不断拓展、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需求推动车载 CIS 增长、生物识别传感器也迎来显著增长机遇。
Top 10模拟芯片公司
入选 Top10 的模拟上市公司营收均同比增长,行业平均毛利率保持稳定。圣邦股份在 2024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超过 100%。此外,该领域也有一些收购并购活动,比如纳芯微收购麦歌恩,晶华微拟 2 亿元收购深圳芯邦智芯微电子有限公司等。
模拟芯片领域的研发投入比仅次于 AI、EDA/IP 和处理器。国产替代在车规、工控领域加速推进。未来,高精度、低功耗芯片以及供应链自主化仍是竞争的核心。例如,矽力杰正从 fabless 模式向 IDM 模式过渡,并已成立专门的工艺开发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