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追加的 1000 亿美元投资将用于建设全链条的先进半导体产能,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环节。

2025 年 3 月 4 日,全球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TSMC)宣布一项重大投资计划,将扩大在美国的投资,额外增加 1000 亿美元,使其在美国的投资总额提升至 1650 亿美元。

当日,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共同出席白宫记者会,正式宣布了这一投资计划。此举是特朗普政府推动“AI芯片本土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旨在提高美国本土芯片产量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巩固台积电在全球半导体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投资计划详情

此次追加的 1000 亿美元投资将用于建设全链条的先进半导体产能,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环节。具体项目包括兴建 3 座新晶圆厂、2 座先进封装设施以及 1 间主要研发团队中心。此前,台积电在美国的建设项目主要为晶圆厂和设计服务中心,新投资则补充了配套的先进后端制造能力。

新工厂将引入3纳米及更先进的2纳米制程技术,预计到2030年,美国将生产全球20%的高端逻辑芯片(此前为0%)。目前,凤凰城的第一座4纳米工厂已于2024年底量产,第二座3纳米工厂计划于2028年投产,第三座2纳米工厂则瞄准2029-2030年量产。

台积电预计,本项扩大投资在未来四年可带来约 40000 个营建工作机会,并在先进芯片制造和研发领域创造数以万计的高薪高科技工作岗位。未来十年,该投资有望在美国推动超过 2000 亿美元的间接经济产出。

投资背景:不来就加税

台积电此前已在美国规划了 650 亿美元的投资。早在 2020 年 5 月,台积电就宣布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 120 亿美元建设一座先进的 5 纳米工艺芯片制造工厂,并于 2021 年 5 月正式动工。尽管受到疫情、供应链问题以及美国当地劳动力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工期有所延误,但台积电仍坚定推进投资计划,并在最近几周开始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为美国客户生产先进的 4 纳米芯片。

TSMC Arizona 厂区(图自:台积电)

魏哲家表示:“AI 正在重塑我们的日常生活,半导体技术是新功能和应用的基石。随着台积电公司在亚利桑那州的第一座晶圆厂取得了成功,以及必要的政府支持和强大的客户合作伙伴关系,我们拟增加 1000 亿美元投资于美国半导体制造,这让我们的计划投资总额达到 1650 亿美元。”

美国政府对台积电的这一投资计划表示热烈欢迎。特朗普强调,半导体是“从AI到F-35战斗机的经济命脉”,台积电的这一投资意味着“世界上最强大的人工智能芯片将在美国制造”,以减少对台湾供应链的依赖(台湾当前占全球芯片产能98%)。

美国政府为吸引台积电等半导体企业赴美投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美国商务部依据《芯片与科学法案》,向台积电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子公司提供高达 66 亿美元的直接资助,还计划提供最高可达 50 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并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

胡萝卜有,关税“大棒”也不能少。特朗普政府近期正筹划对进口半导体征收25%关税,最早或于4月实施。特朗普直言,台积电选择此时加码投资可避免关税压力:“他们不需要补贴,需要的是不想缴纳关税的激励。”这一政策与拜登政府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补贴(台积电已获66亿美元)形成鲜明对比

前外资知名分析师陆行之表示,(台积电这次投资)应该算是买到4年的免死金牌,明后年的的年度资本开支破500亿可期待。

专家担忧,台股暴跌

对于台积电的这一投资计划,有分析认为,台积电在美国的投资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领先地位,并推动美国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同时,这也将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促进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

然而,此次投资也引发了一些担忧。台湾半导体业界人士担心,这次投资可能会重演 1994 年乌克兰签署“布达佩斯安全保障”的情况。对股东而言,这也并非利好消息。此外,特朗普表示,该千亿美元的加码投资并不会给予任何补助,并喊出未来将有 40% 的芯片会在美国本土生产制造,这可能会稀释台积电长期毛利率水平。

法人分析,美国要求台积电优先将先进制程建设在美国,同时亚利桑那州 2-6 厂重点在 2 纳米或以下。若要在特朗普四年任期中花完,平均约再投入 250 亿左右,将占台积电每年资本支出的一半以上,将美国作为主要发展重心。外界担忧,台积电检视或甚至调整在其他地区建厂短期将面临延迟可能,与新竹、高雄等地建厂放缓及近期传出 CoWoS 产能调整消息不谋而合。

这一投资也可能导致台湾半导体产业的 “空心化” 风险加剧。岛内财经专家指出,台积电对台湾经济至关重要,2024 年台北股市上涨 28.47%,同期台积电上涨 81.8%,若除去台积电,台股加权指数将下跌 2.3%。一旦台积电的先进制程技术和产能大量转移至美国,不仅会造成台湾投资、人才的流失,税收、工作机会也会相应减少,甚至可能降低台湾在半导体领域的产业优势和防务地位。

消息公布后,台股 4 日开盘便受到重挫,下跌近 400 点。其中,台积电股价下杀 24 元,跌破千元大关至 996 元,联发科跌超 2%,鸿海也跌 2%,AI 及半导体板块成为重灾区,盘面各类股普遍下跌。

责编:Luffy
  • 台积电去台转美是早晚的事
您可能感兴趣
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商半导体营收业务Top10营收合计超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0%。前五大巨头合计营收近900亿美元,占据Top10总营收的85%......
功率器件(如MOSFET、IGBT和二极管)需要适当的封装设计,以优化散热、提高效率和确保可靠性。热管理对于避免过热、保持性能和延长器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目前英特尔采取了“产能匹配”策略,即需确保“投资节奏与市场需求一致”,避免过度投入导致产能闲置。这番说辞或意味着英特尔面对巨大财务压力作出了不得已的战略调整。
随着GaN器件在电机驱动器和电动汽车等高电压、高频率应用中的使用,散热、封装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通过解决重大的热管理问题,创新封装技术的最新进展旨在缓解这些挑战,从而降低成本并提高整体系统可靠性。
业界正从“引线框架”设计转向在具有复杂布线图案的多层电路衬底上安装IC,这一转变推动了对先进IC衬底的需求,并催生了对新型绝缘材料的迫切需求。
碳化硅技术正在彻底改变电力电子行业,使各种应用实现更高的效率、更紧凑的设计和更好的热性能。ST、安森美、Wolfspeed、罗姆和英飞凌等领先制造商均提供SiC解决方案,可根据特定用例提供分立器件、功率模块或裸片形式的产品。
鉴于过去几十年技术变革的速度,预测趋势似乎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任务。但我们认为拥有前瞻性的视角很重要,以下是我们对未来几年可能持续塑造和重塑行业的因素的预测。
Nexchip(晶合集成)虽面临面板相关DDI拉货放缓的挑战,但有CIS、PMIC产品维系出货动能,2024年第四季营收季增3.7%至3.44亿美元,市占排名上升至第九名,为此次唯一有变动的名次......
MLX80142作为首款兼容MeLiBu® 2.0协议的LED驱动芯片,最多支持为每个MeLiBu®子网驱动500个RGB LED,显著提升车辆的照明性能。
本届峰会以“存储格局、价值重塑”为主题,汇聚了全球存储产业链与终端应用企业,共同探讨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如何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作为超可靠存储创新解决方案商,康盈半导体在峰会上展示了多款创新产品,尤其是在AI应用存储领域,展现了其在智能穿戴设备中的卓越表现。
想了解大赛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作者简介本文是第二届电力电子科普征文大赛的获奖作品,作者:孟和,来自电子科技大学。家电的能量供给:电源技术知多少?如果说电机是家电的“心脏”,那么电源就是它们的“供氧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主页右上「· · ·」添加星标 更新不错过!欢迎来到《电源设计小贴士集锦》系列文章本期,我们将介绍反激式转换器的两个不同变体相关知识在标准形式的反激式转换器中,变压器的漏电感会在初
2025年汽车行业报告汇总(点击进入)3月14日下午,理想汽车发布2024及Q4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总额为人民币443亿元,同比增长6.1%,净利润为人民币35亿元,同比减少38.6
求是芯缘,十载同行。2015年-2025年,求是缘半导体联盟迎来了成立10周年。为了更精准务实地服务会员,我们在梳理会员类型的基础上,为不同细分领域的联盟会员搭建高效的沟通交流机制,促进联盟会员的融合
探索 AI 前沿,引领未来变革!与全球各行业领导者共同探讨 AI 如何重塑行业格局,提升企业竞争力。聚焦 AI 应用案例、技术创新及战略部署,助您在智能化转型中抢占先机。与行业专家面对面交流,洞察趋势
 智能汽车网络与数据安全新媒体 (谈思汽车讯)宝马集团日前宣布了其董事会的人员调整,其中宝马集团的研发负责人Frank Weber将在完成宝马“新一代车型”(Neue Klasse)的系列开发后正式退
▼关注微信公众号:硬件那点事儿▼Part 01前言下面的图片展示了一个双极Totem-Pole MOSFET驱动电路,这玩意儿在功率MOSFET驱动设计中可是个“老江湖”,用上NPN和下PNP晶体管搭
2025年2月韩国汽车市场迎来显著增长,新车销量达到132,501辆,同比增长14.7%,得益于开市时间较长及消费者需求的回暖。本土制造商销量为112,302辆,同比增长13.1%;外国制造商销量为2
DeepDrive公司开发的是一种高效、高性能、低成本的双转子径向磁通电机系统(含控制器)。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和资源效率,并拥有更高的能效,能显著提升电动车续航能力,同时亦能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减
 智能汽车网络与数据安全新媒体 (谈思汽车讯)3月14日,上海蔚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赫信息”)欧洲分公司——Vehinfo Global R&D Centre GmbH宣布,公司已成功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