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国内头部集成电路投资机构中芯聚源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下称“中芯聚源”)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澄清公告,针对近日部分自媒体传播的“北京办公室关门”、“全部裁员”、“最后一期基金”等不实信息进行严正辟谣。
公告强调,相关传言“与事实严重不符,纯属恶意捏造”,且首发自媒体已删除相关内容并公开澄清。目前公司经营正常,人员稳定,并保留对造谣者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谣言源头与传播路径
此次风波始于2月28日,部分自媒体在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芯片界最大投资机构之一北京办公室关门》等文章,声称中芯聚源“北京办公室已关闭”、“上海团队人心涣散”、“仅剩最后一期基金”等。相关文章迅速引发行业热议,甚至波及二级市场,部分投资者担忧其基金运作稳定性。
据界面新闻等媒体报道,造谣者通过虚构“内部员工爆料”细节,刻意渲染芯片投资行业的悲观情绪。例如,一篇被广泛转发的文章称“中芯聚源上海办公室仅剩零星员工”,并配以空置工位的图片,后被证实为其他公司场景的移花接木。
中芯聚源经营现状与行业地位
作为中芯国际旗下的产业基金,中芯聚源成立于2014年,由中芯国际与资深投资团队联合发起,专注于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投资,覆盖天使、VC、PE、并购等全阶段。截至2025年3月,其管理资产规模超300亿元,累计投资企业超过300家,其中澜起科技、中微公司等40余家已登陆资本市场,包含韦尔股份、TCL中环、纳芯微、格科微等不同细分赛道的龙头。
据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以来,中芯聚源已收获:裕太微、金海通、华海诚科、南芯科技、中船特气、晶升股份、中芯集成、中科飞测8家上市企业,另有包括珂玛科技、芯动联科、天承科技、新恒汇在内的4家企业顺利过会。
此次传闻涉及的北京办公室系其华北业务枢纽,负责京津冀地区半导体项目投资。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北京团队近期刚完成某车规级芯片企业的尽调,并计划于3月中旬公布新一轮基金募集进展。
行业背景:芯片投资“冷热交织”
中芯聚源遭遇的谣言风波,折射出当前半导体投资领域的复杂生态。一方面,随着《中国芯片十年发展规划》的推进,2024年国内半导体行业融资总额达1200亿元,同比增长18%;另一方面,部分细分领域出现估值回调,如模拟芯片赛道2024年平均估值较峰值下降30%,导致市场对投资机构可持续性的担忧情绪滋生。
中芯聚源在2024年出手速度明显放缓,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初,中芯聚源公开对外投资项目共301个,已通过IPO实现退出57个。公开投资事件数量为14起,涉及金额1.79亿元。在项目IPO情况方面,近期其被投项目黑芝麻智能、珂玛科技先后登陆港交所、创业板;晶亦精微、先锋精科则先后实现科创板过会。
值得关注的是,中芯聚源并非首家遭遇类似传闻的机构。2024年12月,另一家头部机构华登国际亦被传“裁员50%”,后经核查为不实信息。分析人士指出,此类谣言往往利用行业周期性波动制造恐慌,企图扰乱市场秩序或打击竞争对手。
法律行动与行业呼吁
中芯聚源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已对相关不实信息进行证据保全,并将通过法律途径追究造谣者责任。此前,中央网信办于2024年4月启动“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自导自演式造假、恶意拼接等行为,已有超2.1万违规账号被处置。
多位业内人士呼吁建立行业联合反黑机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投资分会秘书长王凯指出:“针对专业领域的谣言需引入第三方权威验证,避免‘一张图片定生死’的舆论审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