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5 日,胡润研究院在 “胡润百富” 微信公众号发布了 “2024 胡润中国 500 强” 榜单,该榜单按照企业价值对中国 500 强非国有企业进行排名,上市公司市值依据 2024 年 11 月 15 日收盘价计算,非上市公司则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或最新一轮融资情况估算。
从排名前列的企业来看,台积电、腾讯、字节跳动分别位列前三,展现出强大的行业影响力。

台积电继续领跑
台积电以 6.98 万亿元的价值再次蝉联榜首,其价值上涨 3.27 万亿元,涨幅达88%,创下历史新高。在全球对高性能计算、5G、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芯片需求大幅攀升的背景下,台积电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和大规模的产能,巩固了在半导体行业的龙头地位。
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公司,台积电不仅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更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其市值的大幅提升反映了半导体行业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也意味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腾讯与字节跳动紧随其后
腾讯以 3.42 万亿元稳居第二,价值上涨 5700 亿元。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业务广泛覆盖社交、游戏、广告、金融科技等领域。近年来,腾讯在云服务、AI 技术布局方面不断发力,推动了公司整体业绩提升。
字节跳动以 1.63 万亿元上升一位至第三,价值上涨 2300 亿元。其旗下拥有众多知名产品,凭借庞大的全球用户量和出色的内容生态,在传媒娱乐和互联网科技领域异军突起。
华为强势回归前十
值得关注的是,华为重返前十,价值大幅上涨 1100 亿元,以 6800 亿元位列第十。
此前受制裁影响,华为价值缩水超 5000 亿元,但如今已逐渐走出困境。在科技领域,华为在消费者业务、智能汽车业务、ICT 基础设施业务等方面均取得亮眼成绩。
2024 年第四季度,华为在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市场份额占比达 18.1%,位居榜首;鸿蒙系统装机量在 2024 年首次突破 8 亿台,同比增长 40%,在中国市场份额超越苹果 iOS,彰显了华为在操作系统领域的竞争力;在智能汽车业务上,华为的技术创新也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动力。
行业趋势分析
从行业整体来看,半导体、传媒娱乐、工业产品和消费品行业的企业总价值最高。其中,半导体行业表现尤为突出,总价值位居各行业之首,除台积电外,寒武纪价值增长近两倍,达到 1890 亿元,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市场对国产 AI 芯片的期待。
此外,工业产品行业上榜企业数量增长最多,成为胡润中国 500 强企业的第一大行业。以鸿海精密工业为首的工业产品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业务多元化发展,收获了增长红利。鸿海精密工业价值增长 3160 亿元,得益于其在全球其他地区的产能布局以及在 AI 服务器领域的进展,这表明工业产品行业在科技赋能下,正加速向高端制造业迈进。
新上榜企业
新上榜企业也是此次榜单的一大亮点,共有 74 家企业新上榜,其中 10 家企业价值超过 400 亿元。新上榜的企业包括股价上涨超200%的台湾游戏公司鈊象电子,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南京软件服务公司润和软件,以及新近上市的智能驾驶芯片企业地平线机器人等。
地域分布
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京依然稳居榜首,是拥有胡润中国500强企业最多的城市,共有65家。上海以50家的数量保持第二位,深圳则以49家的数量紧随其后,位列第三。
从省份分布来看,台湾超越广东,以84家企业上榜位列第一。广东以81家的数量排在第二位。北京以65家的数量位居第三。浙江比去年增加了2家,以54家的数量位列第四。上海则是减少最多的城市,以50家的数量位列第五。
长三角地区共有149家企业进入胡润中国500强,占全国的29%,与上一年持平;粤港澳大湾区共有108家企业进入胡润中国500强,占全国的21%,比上一年减少1%。
华东地区共有264家企业进入胡润中国500强,占全国的52%;华南地区占比22%。
榜单还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趋势——中国企业出海已成为一大潮流。例如,华为、联想、小米等多家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均实现了显著增长,其中联想海外营收超3100亿元,占比70%;华为海外收入达2300亿元,重点布局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小米海外营收占比45%,在印度、拉美等新兴市场持续扩张。胡润指出,海外收入超千亿的企业达10家,显示中国科技企业正从“本土领先”迈向“全球竞争”。
过去一年最大赢家
291家上榜企业的价值较上一年实现增长,其中包括74家新上榜企业。增长较多的企业主要来自工业产品、半导体和消费品行业。
从价值上涨的绝对数额来看,过去一年中增长最为显著的是台积电,其价值增长了3.3万亿元,主要得益于全球对高性能计算、5G、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芯片需求的大幅攀升。
其次是腾讯,增长了5700亿元,其在游戏、广告、云业务等多个板块的出色表现推动了公司整体业绩的提升。
位列第三的是宁德时代,增长了3590 亿元。宁德时代的价值在2021年达到高峰,1.49万亿元,随后两年有所下降,主要受到市场波动及行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不过,2024年宁德时代的价值有所恢复,达到1.17万亿元,主要得益于公司技术研发能力与产品竞争力的持续增强,在不同市场和应用领域取得良好表现。
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鸿海精密在过去几年将部分产能从中国大陆转移到印度、越南等地区。尽管如此,鸿海的整体价值仍有所上涨,增长了3160 亿元,主要得益于其在全球其他地区的产能布局以及业务多元化发展。例如,鸿海在AI服务器领域的布局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该领域的重要供应商。
美团价值增长了2930亿元,主要得益于其业绩的稳健增长以及创新业务模式的持续开发。
小米价值增长了2530亿元,主要得益于小米手机业务的强劲表现以及小米智能电动车的快速发展。
字节跳动价值增长了2300亿元,主要得益于其庞大的全球用户量以及2024年的业绩增长。
美的价值增长了1870亿元,主要得益于技术创新、市场布局的不断完善以及健康的财务状况。
中国平安保险价值增长了1780亿元,主要得益于其在战略布局、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等多个维度的持续优化,重塑了增长动能。
东方财富价值增长了1590亿元,主要因为市场表现和成交量增加。
从价值上涨的比例来看,涨幅最大的企业是泡泡玛特、寒武纪和新易盛。泡泡玛特价值增长超过两倍,其核心竞争力在于独特的IP故事和成功的品牌运营,此外海外市场表现亮眼,整体业绩增长。寒武纪价值增长了近两倍,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市场对国产AI芯片的期待。
总部成都的通信设备企业新易盛价值增长了近两倍,主要因为公司业绩大幅增长。总部苏州的通信技术企业天孚通信价值增长了一倍,主要归功于技术革新和研发投入增大,以及良好的业绩表现。总部烟台的通信设备企业中际旭创价值增长了近一倍,主要因为其作为全球领先的数据中心光模块供应商,受益于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总部深圳的超材料公司光启技术价值增长了近两倍,主要得益于技术突破和应用带来的竞争优势以及市场认可。
来自台湾的长荣海运价值增长了近一倍,主要因为强劲的财务表现、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以及在航运市场的领先地位。
总部成都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百利天恒价值增长了近一倍,主要得益于公司与百时美施贵宝达成协议,将其所研发的一款新药除中国外的全球权益授权给对方。
过去一年下降最多
184家企业的价值较上一年出现了下滑。
从价值下降的数额来看,过去一年中下降最为显著的是友邦保险,这主要是由于其上半年人寿新业务价值的表现差强人意。其次是农夫山泉,其价值下降主要是由于饮料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消费者对健康饮品需求的逐渐增加,这导致了其市场地位的相对下降。位列第三的是网易,网易的价值在2023年达到新高,2024年整体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投资者信心的下降。
受美国政策影响,药明生物和药明康德的价值均出现了显著下降。智飞生物的价值同样受到冲击,主要是由于其核心产品与新冠疫情高度相关,疫情结束后,相关产品销售额大幅下滑,导致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受到影响。
理想汽车价值下跌主要原因包括MEGA项目失利,理想汽车经营利润亏损以及来自高端市场的竞争压力。
尽管百度在AI和智能云等领域有布局,但其核心业务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下滑仍对整体价值产生了较大影响。
落榜企业
13%(66家)上一年榜单中的企业今年落榜。其中包括万达商管,其市值因房地产市场的整体低迷而下跌;兴盛优选,因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南亚科技,因消费性电子需求疲软等导致营收下滑;世纪华通,因涉及财报披露信息虚假而被ST;以及生物医药企业金斯瑞生物科技,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严格的政策监管。
营业收入
胡润中国500强企业2023年的总营业收入达到了31.7万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2万亿元。平均每家企业的年营收为62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5亿元。
在这些企业中,有151家企业的年营收不足100亿元。其中,11家企业的年营收甚至低于10亿元,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软件服务和半导体行业。
年营收最低的胡润中国500强企业是总部位于广州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其年营收仅为4亿元,而价值却达到了345亿元。同样总部广州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公司小马智行,其年营收仅为5亿元,而价值却达到了300亿元。总部成都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百利天恒,其年营收仅为6亿元,而价值却达到了735亿元。总部北京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寒武纪,其年营收仅为7亿元,而价值却达到了1890亿元。
员工人数
胡润中国500强企业共计拥有1370万名员工,比上一年增加了80万,平均每家企业员工数约为2.7万人。
在这些企业中,有238家企业的员工人数不足1万人。其中,员工人数最少的企业是香港的能源公司电能实业、安徽的半导体公司长鑫新桥以及台湾的金融企业华南金融控股,这些企业的员工人数均不足100人。
另一方面,有29家企业的员工人数超过10万人。在这些大型企业中,鸿海精密工业、比亚迪和京东的员工人数位居前三,分别拥有83万、70万和52万名员工。
成立时间
胡润中国500强企业的平均年龄为29岁,相当于平均成立于1995年。具体来看,内地(大陆)企业平均成立于1999年,平均年龄25岁;香港企业平均成立于1966年,平均年龄58岁;台湾企业平均成立于1985年,平均年龄39岁。
在这些企业中,有42家企业的历史超过50年,其中超过七成来自香港和台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6家企业的历史超过百年,且全部来自香港,包括160多岁的香港中华煤气、130多岁的房地产企业九龙仓置业和九龙仓集团,以及李锦记等。
此外,有237家企业成立于2000年及以后。37家企业成立时间不足10年,其中最年轻的初创企业分别是2021年成立的长鑫新桥、京东工业品,以及东久与新宜合并成立的东久新宜。
在最近10年成立的价值最高的初创企业前十名中,从事电子商务和半导体行业的企业数量最多。电子商务领域包括拼多多、得物等,半导体领域则包括寒武纪、地平线机器人和中科飞测等。
上市交易所
胡润中国500强中,86%的企业是上市公司(包括部分上市),14%的企业未上市。
21位企业家创办或控股了多家胡润中国500强企业
中国最具价值国有企业前十名
对比五年前
45%今年榜单上的企业五年前也在胡润中国500强榜单上。
与五年前的榜单相比,医疗健康和工业产品行业表现稳健,依然稳居前三名。消费品、半导体、能源行业则上升较快,而房地产、金融服务、传媒娱乐行业则跌出前五名。
在过去五年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企业是台积电,其价值增长了近5万亿元,其次是字节跳动和宁德时代,分别增长了超1.1万亿和超9700亿元。相反,表现最不理想的是阿里巴巴,其价值缩水超过2万亿,其次是中国平安保险和华为,均缩水超过5000亿元。
“胡润中国500强”历史数据
编制方法
《2024胡润中国500强》列出了中国500强非国有企业,按照企业价值进行排名。上市公司市值按照2024年11月15日的收盘价计算,非上市公司估值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或根据最新一轮融资情况进行估算。
母公司控股超过50%的公司不单独上榜,例如阿里巴巴全资收购的饿了么;母公司控股不超过50%的公司,若估值达到上榜门槛,则单独上榜,如京东科技。
中国大约有超过300家国有上市公司能够达到今年“胡润中国500强”的上榜门槛(265亿元),但因为“胡润中国500强”只包含非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均未出现在榜单上。如果将国有非上市公司纳入考量,还应包括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国家电网、中国邮政等企业。
《2024胡润中国500强》前100名完整榜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