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据《韩国经济日报》报道,韩国存储芯片巨头SK海力士被曝正在紧急检查其使用的中国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随着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政策的预期加强,韩国企业正面临来自美国政府的压力,要求它们限制使用中国开发的EDA工具。
SK 海力士相关人士对此回应称,“中国产 EDA 合同更新时间已至,目前正在审查其使用与否”。

中国EDA产业发展迅速
EDA软件作为集成电路设计的核心工具,是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芯片之母”。 EDA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有报告指出,全球EDA工具市场规模在 2024 年达到 177.2 亿美元,并预计到 2029 年将达到 265.9 亿美元,预测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8.46%。
事实上,中国的EDA行业发展更为迅速,市场规模和增长率都在稳步上升。例如,华大九天(Empyrean)的模拟电路设计工具已进入三星供应链,概伦电子(Primarius)的器件建模软件被台积电5nm产线采用。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EDA软件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约135.9亿元人民币,近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10.48%。尽管如此,中国EDA市场仍主要由国际厂商主导,如新思科技(Synopsys)、楷登电子(Cadence)和西门子EDA等,这些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在全球EDA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封锁,中国EDA企业也在努力寻求突破,致力于打破国外企业在高端EDA市场的垄断局面。近年来中国的 “高性价比 EDA” 不断涌现,市场占有率逐渐上升,像华大九天、概伦电子、 合见工软(Univista)等公司就是其中代表。
扼杀在摇篮?
此前主要使用美国EDA工具的三星电子和 SK 海力士,近来也开始尝试采用更具性价比的中国产 EDA。
对于SK海力士而言,此次对中国EDA软件的审查无疑是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做出的战略调整。一方面是为了应对特朗普政府可能对韩国半导体企业使用中国软件施加的额外制裁;另一方面,去年底中国 EDA 企业韩国分公司 엠피리언코리아(韩国九天)被美国指定为交易限制企业,也对此产生了影响。
考虑到美国可能对其施加的压力以及潜在的风险,SK海力士需要确保其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能会全面停止使用中国产 EDA。另一个让他们如此绝决的原因,也是因为中国产 EDA 在其内部使用占比并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SK海力士并非唯一一家受到中美科技博弈影响的企业。从 2022 年起就开始使用中国产 EDA 的三星电子同样面临类似的选择困境,这两家韩国企业都依赖于美国EDA供应商提供的先进设计软件和支持。
其次,SK海力士近期在AI存储领域表现突出,其HBM3E芯片占据DRAM销售额的40%以上,且与英伟达(Nvidia)、AMD等企业深度绑定。若使用受美国出口管制的中国EDA工具,可能触发次级制裁,影响其与美国核心客户的合作。
将导致韩企更加依赖美国
SK海力士和三星等企业在华拥有大量业务,中国市场对其营收贡献显著。然而,美国曾施压韩国要求其芯片企业不得填补美光在华潜在市场缺口,这些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在中国市场的策略,以避免与美国技术体系产生冲突。
随着G7会议后美韩战略合作关系的深化,未来双方在半导体领域的合作可能会更加紧密,而这或许会对中韩两国间的半导体技术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旦三星电子和 SK 海力士切断与中国产 EDA 的联系,将导致它们对美国的依赖度增加,从而使半导体设计成本大幅上升。毕竟美国产 EDA 的价格是中国产的两倍以上,若供应链进一步单一化至美国,价格还有可能继续攀升。有业内人士预测,“性能与美国产类似但价格仅为其一半以下的中国产 EDA 若退出,最终三星电子和 SK 海力士的设计相关成本必然会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