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智能眼镜会取代手机吗?
如果在数年前,相信很多人会不以为然。但伴随生成式AI的叠加应用,智能眼镜已经逐渐部分展现出了这样的能力和发展前景。
未来可以通过AI智能眼镜观看巨屏影片 图源:雷鸟创新
从ChatGPT开始,生成式AI的出现,让我们认识到这种技术的能力越来越强,从简单工作到深度学习,已经具备赋能一切的可能性。然而,这种技术能力的落地,需要依托一些硬件载体,其中在手机、PC、耳机、眼镜、音箱等传统电子消费品上嵌入硬件,构建AI智能硬件,正掀起一股技术迭代升级潮。
在CES 2025上,智能眼镜也成为重要的展示产品之一,一众科技企业纷纷展出了其智能眼镜新品。我们或许可以从这些独特的智能眼镜产品一窥未来一二。未来,随着AI技术的加入,智能眼镜将进入产品技术和体验的升级周期,也将使可穿戴技术领域即将迎来一场革命。
智能眼镜是很好的AI载体
智能眼镜作为最靠近人体三大重要感官(眼睛、嘴巴和耳朵)的穿戴设备,将成为AI最好的硬件载体,可以非常直接和自然地实现声音、语言、视觉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其中,人的80%的信息来源于视觉(眼睛)。而眼镜作为辅助人眼睛接收图像的一个载体,通过摄像头的嵌入,可以实现计算机视觉和人类视觉的完美结合,人眼接收到图像信息的同时,大模型也可以通过摄像头获取同样视角的图像信息。
在这种方案下,将计算机视觉与智能眼镜结合起来无疑是最合理的方案。2023年10月,微软就发布了基于GPT-4v测试的研究报告,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加上视觉处理后,对开放世界图像理解、视觉描述、多模态知识、常识、场景文本理解、文档推理、代码编程、时间推理、抽象推理、情感推理等场景的应对能力。比如,雷鸟创新就在CES2025上展示了最新AI拍摄眼镜雷鸟V3。
同时,AI智能眼镜与人类听觉(耳朵)的结合,将带来一些优越的新体验。作为人工智能最主流的交互之一,语音交互通过语音与大模型进行交流,实时获取大模型提供的推理分析,通过语音播报,用户再无需紧盯着屏幕接收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可以腾出手去处理其他的任务。音频作为语音交互的输出端,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获取终端反馈的信息。
而将音频与眼镜结合,已经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和产业链,也有诸如华为音频眼镜、小米音频眼镜等产品用例。用户可以通过眼镜去看、去听,还可以通过语音与内置的大模型进行交流,再通过扬声器实时获取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的信息。比如,在CES2025上,初创公司MeetKai与硬件公司ThinkAR合作推出的Think AR AiLens,配备前置5MP摄像头,支持语音命令响应和实时环境分析。
Think AR AiLens智能眼镜 图源:ThinkAR
此外,AI智能眼镜与人类语言(嘴巴)的结合,也将成为重要的AI交互方式。语言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互手段之一,是信息输出的主要途径,而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差异,会导致信息的获取变得艰难。而AI技术赋能嘴巴/语言,以外界语音为信息输入,通过算法对语音信息进行处理,实现实时翻译、信息摘要、信息整理等功能。同时,语音作为语音交互的输入端,通过对获取的语音信息处理,可以实现语音形式的指令输入。
比如,CES2025上,作为一款定位于视听障碍人士的细分应用产品,Captify智能眼镜充当听力障碍群体的“耳朵”,对外界的声音(嘴巴表达的信息),提供近乎实时响应的对话字幕。具体实现的过程是:眼镜的指向麦克风接收佩戴者前方的声音,用蓝牙发送给用户的手机,然后手机App基于微软AI(可离线工作),对声音进行处理、转换后再发送文字到眼镜中投影显示。此外,这款产品在社交聚会、商务会议等高交流场合,还能够帮助用户高效理解并参与对话,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确保信息传达。
当然,结合视觉、听觉、语言三者的AI智能眼镜也具体的应用案例。比如,RayBan联合Meta推出的AI智能眼镜,将摄像头、音频、语言和眼镜结合起来,内置人工智能大脑,用户可通过AI智能眼镜拍摄图片或短视频,听歌,与内置大模型聊天等,并且能将用户看到的信息与大模型共享,大模型通过摄像头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从而实现图像识别等视觉处理操作,实现更全面的信息处理。
AI智能眼镜未来将如何发展演变
实际上,智能眼镜的概念并不新鲜。十多年前,谷歌眼镜等设备就让我们看到了增强现实的潜力,而近年来AI眼镜更是切切实实展示了诸多具体应用场景。然而,限于技术、设计和公众认知,阻碍了智能眼镜的普及应用,但现在AI+增强现实的融合正在改变这一发展窘境。
那么,未来AI智能眼镜将如何演变?是否具备替代手机的潜力?未来智能眼镜将具备哪些关键技术特征?根据wellsennXR研究报告,AI智能眼镜的关键技术特征将涵盖基础服务、独立生态、融合感知、多模态交互、超级智能体、端云协同、隐私安全等。
其中,基础服务这一特征要求AI智能眼镜必须满足基本眼镜功能,即辅助人类视觉的效果,同时还需具备的美观、轻便、舒适等特性,即使嵌入耳机、摄像头、WiFi蓝牙模块等相关硬件模块,仍需要合理控制产品重量。
尽管目前AI智能眼镜在功能上仍然被视为手机、平板或电脑的延伸,但其长时间工作的属性,要求其应该具备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算力支持,甚至是独立软硬件生态。比如,AI智能眼镜全天候的功能,对电源管理和系统管理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跟人类获取信息和交互一样,AI智能眼镜基于自身的智能属性和交互属性,不仅要具备环境感知,实现场景理解,提供更精准贴切的智能服务,而且将借助空间定位和物体识别,成为物联网生态中的一部分,实现虚实结合的智能调控等功能。
而且,未来AI智能眼镜将兼容多种交互方式,如触摸交互、语音交互、显示交互、手势和眼动交互。目前,AI智能眼镜主要以触摸和语音交互为主,未来还将增配摄像头、算法芯片、显示模块等,实现手势交互、眼动追踪等功能,形成真正的AI智能眼镜“完全体”。这也将是产业界未来重点探索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一些科技巨头已经在畅想智能手机的替代者,但作为一种具备替代前景的智能硬件,AI智能眼镜一定要具备“超级智能体”的角色,即一种通用问题解决智能硬件,其基于大型语言模型构建,具备学习、推理、决策和执行等能力,可解决工具、感知、记忆、规划等问题。
比如,作为数字层面的工具,提供计算器、搜索引擎、数据库查询等功能;作为物理层面的工具,调用摄像头实现图像的拍摄,可以识别物体、识别人脸、即时翻译外文,甚至检测环境中的危险等。作为规划决策工具,让游客可以使用AR叠加层探索陌生的城市,提供历史信息、餐厅推荐和导航指导等。
此外,基于端侧和云端各自的优势以及成本因素,AI智能眼镜在实现信息采集、数据传输和处理、AI规划和决策等流程的最合理的方案是端云协同。其中,端侧侧重感知执行,可解决一些日常化、简单的人工智能处理任务;云侧侧重规划决策,可定期收集端侧提供的数据,训练优化模型,并对端侧AI进行送代更新。这样才能真正发挥AI智能眼镜的优势和功能。
当然,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隐私安全的问题。这一问题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AI智能眼镜用户自身的数据信息安全;二是用户利用AI智能眼镜这一硬件可能对其他人带来的隐私安全。无论是云侧AI,还是端侧AI,人工智能因其脆弱性、不稳定性、不可解释性、不可判定性、不可推论性等特征,使得该技术的应用落地一定伴随诸多安全问题。
Halliday Proactive AI眼镜 图源:Halliday
值得一提的是,在CES2025上,一些科技企业已经对这些安全问题进行了回应。其中,Halliday推出了一款宣称是全球首款主动式人工智能(Proactive AI)眼镜,其独特之处在于利用Digi Window技术(全球最小的显示光学模组),能够在佩戴者的自然视线范围内投射信息,在视线的右上角显示一个3.5英寸的屏幕,而不会干扰到主要视线。与传统的光波导技术相比,该技术避免了光波导技术中常见的漏光和彩虹纹问题,还可以让用户的隐私完全被保护,旁人无法从镜片上看到内容。
AI眼镜的发展前景不容忽视
如果把AI智能眼镜作为智能手机的颠覆性的产品,那么它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其中,价格是AI智能眼镜的一个关键障碍因素。作为一种集成AI的硬件产品,AI智能眼镜因前期小规模出货,将难以降低软硬件的成本,不仅使功能升级迭代受到制约,而且让用户去接受这一种功能相对单一或集成度高但价格昂贵的硬件产品,显然不太现实。
实际上,苹果Vision Pro这一款产品的失败,除了还需优化产品设计之外,其高昂的产品价格也是重要的阻碍因素。因此,目前很多厂商初步的智能眼镜产品规划大多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其他联网设备无缝集成,作为一种功能的延伸或配套,更谈不上硬件的替代。
不过,从近年来,Meta、苹果和微软等科技巨头都公布了雄心勃勃的穿戴式设备项目计划。比如,Meta的Project Aria旨在融合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以创造与该公司对元宇宙的更广阔愿景相一致的沉浸式环境。苹果传闻中的增强现实眼镜有望无缝融入其生态系统,为生产力、通信和娱乐提供增强功能。微软的HoloLens专注于工业和专业应用,展示了智能眼镜如何通过提供实时数据叠加和远程协作工具在企业环境中脱颖而出。
同时,目前AI智能眼镜产业链也在不断成熟完善,比如光学模组、显示模组,音频模组,传感器模组、交互模组、电源、结构件、软件/系统等环节,都有一批技术成熟且实力强劲的产业链厂商。随着电池寿命、显示技术和云计算的进步,AI智能眼镜将变得更轻、更强大,“终极AI智能眼镜”的竞争可能会加速。
此外,在维护AI带来的隐私安全问题上,政府、产业界等均有很多研究课题需要突破。比如,能够录制视频、分析面部或跟踪用户活动的设备引发了有关同意和数据安全的问题。而政府监管框架需要不断发展以确保合乎道德的使用,制造商必须优先考虑透明度和用户对数据的控制。
AI智能眼镜功能体验 图源:雷鸟创新
尽管AI智能眼镜仍然存在价格、市场普及、隐私安全等问题,但其发展潜力远不止于个人用途。比如,在医疗保健领域,外科医生可以在复杂的手术过程中利用AR叠加层,无需将视线从手术任务上移开即可访问患者数据和图像;建筑和物流等行业的现场工作人员可以收到实时指导和危险警报。未来,AI智能眼镜还将改变广泛的专业领域的创新操作模式。
根据wellsennXR预测,2025年,将会有更多的大厂进场竞争,推动AI智能眼镜的发展趋向成熟,无显示AI正式开始走向大规模增长。到2030年后,AI+AR技术发展到成熟阶段,AI+AR智能眼镜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从市场规模来看,wellsennXR也预测,2025年开始,AI智能眼镜将在传统眼镜销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大背景下快速向传统眼镜渗透。2029年,AI智能眼镜年销量有望达到5500万副;到2035年,全球传统眼镜销量可达19.7亿副,其中AI智能眼镜销量达14亿副,渗透率约70%。
CES 2025主办方美国消费技术协会(CTA)也对2025年技术趋势进行了预测,预计2025年消费电子领域的销售额将达到5370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其中,硬件销售额预计将增长 2.6%,达到3530亿美元。而随着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智能眼镜和汽车中加入AI,智能硬件将出现了一个升级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