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Intel发布了面向轻薄本的酷睿Ultra 200V系列处理器(Lunar Lake),以及面向台式机的酷睿Ultra 200S处理器(Arrow Lake-S)。在酷睿Ultra 200V系列发布之时,我们就提过:酷睿Ultra 200V作为高端系列产品,不会是其笔记本CPU产品走量的大头;而后续要到来的、面向更多主流笔记本与游戏本的酷睿Ultra系列,对Intel的营收来说才至关重要。
不出意料的,今年CES期间Intel补全了酷睿Ultra二代产品线:面向笔记本的Arrow Lake标压处理器酷睿Ultra 200H/200HX(Arrow Lake-H/HX),以及低压处理器酷睿Ultra 200U系列(Arrow Lake-U)来了。则面向不同功耗段的这一代酷睿Ultra笔记本处理器CPU就基本就位了:
除此之外,Intel就PC处理器在CES上的其他发布还包括(1)面向台式机的酷睿Ultra 200S系列处理器更新了更多SKU,主要是不带字母尾缀、TDP功耗更低的部分型号;(2)台式机平台配套的B680, H810平台也一并发布;(3)更多酷睿Ultra处理器的vPro商用版也来了,覆盖上述所有系列…
本文将焦点主要放在酷睿Ultra 200H(Arrow Lake-H)与酷睿Ultra 200HX(Arrow Lake-HX)新品之上。
更像Meteor Lake的酷睿Ultra 200H
从酷睿Ultra 200H已公开的芯片SKU表来看,这是个至多16核心——且和上代Meteor Lake一样,还保留有2个LP E-core低功耗能效核的处理器产品。在面向的具体应用方面上,实际28-45W仍是某些轻薄本及全能本的功耗区间。
虽然我们不清楚酷睿Ultra 200H的微架构是什么样,chiplet/tile构成情况如何,但就LP E-core的存在推测,其系统级芯片微架构可能和Meteor Lake是更为相似的:而且比桌面版酷睿Ultra 200S系列更像Meteor Lake。
当然其CPU核心是最新的Lion Cove(P-core)和Skymont(E-core);iGPU核心也内置了XMX矩阵扩展引擎——不过Intel说这并非Xe2,而是Xe-HPG——理论上应该是Arc A系列显卡所用的Xe核心架构,则基于XMX引擎数量,酷睿Ultra 200H的iGPU理论峰值AI算力会明显高于Meteor Lake乃至高于Lunar Lake,虽然MAC有效利用率是另一回事;
和Meteor Lake一样,AI专用加速单元为NPU3;内存支持最高LPDDR5X 8400MT/s;集成了Wi-Fi 7和Thunderbolt 4支持——可扩展外置Thunderbolt 5控制器;更多IO支持还包括20x PCIe 5.0, 4x PCIe 4.0。
Intel给出了酷睿Ultra 9 285H相较上代185H的能效曲线,每瓦性能至多提升21%(基于Cinebench 2024多核测试)。从这张图来看,酷睿Ultra 9 285H在能效上可能和AMD Ryzen AI 9 365相似,或优于骁龙X1E-84-100。
绝对性能方面,酷睿Ultra 200H相比Meteor Lake-H单核提升约17%;多核领先约20%;Intel给出的具体数据是45W持续功率,同功耗下酷睿Ultra 9 285H单核性能领先AMD Ryzen AI 9 365约10-18%,多核性能领先3-22%(28-45W,基于Cinebench 2024及Geekbench 6.3);
媒体创作上,视频与照片编辑也有不同程度的领先(Photoshop, HEVC转码持平,After Affect领先26%,Premiere Pro领先17%);
有关性能对比,于AIPC指导方针下,Intel在此更多强调的还是酷睿Ultra 200H的AI性能,总共99TOPS INT8算力(CPU 9TOPS, iGPU 77TOPS, NPU 13TOPS)。无论是AI CV类应用,还是LLM、生图等,酷睿Ultra 9 285H相比AMD和高通的两款竞品,都有成倍领先(如FP16精度的AI CV测试,Ultra 9 285H的性能是AMD AI 365的2.5倍;INT8精度更是领先了>15倍)。
我们在前不久的Arc显卡体验文章中就说过,现阶段的AI性能测试,更像是生态支持及软件优化能力的考验。所以考虑高通骁龙X1E-84-100还由于数据精度支持缺失和中间件生态的不完善,不少AI应用与测试跑不了,亦可表现其中内涵。
iGPU核显游戏性能方面,酷睿Ultra 9 285H相比上代185H提升约22%(这应当算是很少见的Xe-HPG和Xe-LPG的对战了);和竞品的比较结果是1080p中画质下,游戏表现与Ryzen AI 9 365持平,相比骁龙X1E-84-100高出58%。(另不忘嘲讽高通,骁龙X Elite有21款游戏跑不了…)
游戏部分额外值得一提的是,酷睿Ultra 200H也支持XeSS2,也就是对AI超分(SR)、帧生成(FG)和低延迟(XeLL)技术的支持,则在类似《F1 24》这样的游戏里,就能将图形单元原生渲染的24fps,通过超分+帧生成,扩增到89fps的程度——果然游戏全部步入AI的时代就在眼下了。
似乎随着HX系列的出现,H系列的市场角色也在逐步发生变化。Intel在媒体会上提及搭载酷睿Ultra 200H处理器的系统主要以集显系统为主。似乎在2-3年前,H系列和独显搭配仍然是不鲜见的。酷睿Ultra 200H系列笔记本的上市时间就在Q1,而且是Q1相对更早的时间——或许农历年之前就能看到新品了。
有关H系列再多提一句:在Intel的边缘市场方面,Ultra 200H应该也会成为中坚力量:所以很难得的听到Intel主动拿酷睿Ultra 7 265H与Jetson AGX Orin 64GB做比。Intel方面表示虽然后者的AI算力比前者高出不少(97TOPS vs 275TOPS),但前者在媒体、视频分析、Perf/W/$性价比三方面分别有着5.8x, 3.4x, 8.2x的优势。
某种程度上,这看起来像是老牌CPU厂商和加速计算绿厂就边缘计算领域的对比:因为绿厂在发布会上特别喜欢谈GPU在高度并行计算方面比CPU效率高出xx倍;但实际上,当我们仔细去看酷睿Ultra处理器,就会发现,它也早就是个融入了诸多加速器的xPU处理器产品,只不过我们习惯上称其为CPU罢了。
酷睿Ultra 200HX:高性能笔记本市场补缺
自酷睿14代(Raptor Lake-Refresh)之后,Intel在55W TDP往上的高性能笔记本市场过去1年是有产品缺位的。所以将酷睿Ultra 200S平移到笔记本上的酷睿Ultra 200HX应当是Intel眼下最急于更新的CPU系列了。
从酷睿Ultra 200HX规格表来看,HX系列依旧延续了从台式机CPU取die的传统,CPU核心与线程数、iGPU、NPU基本都和面向台式机的酷睿Ultra 200S保持一致。可见酷睿Ultra 200HX和H系列的系统级芯片架构差别还是很大的(光是die的示意图看着就和H系列差别很大)。
CPU最高配8 P-core + 16 E-core;iGPU所用的Xe核心和Ultra 200S系列一样是Xe-LPG旧款——不带XMX,核心层面就弱于Ultra 200H系列的Xe-HPG,规模也是最多4个——毕竟选择酷睿Ultra 200HX的高性能笔记本普遍是要搭配独显的;AI加速同为NPU3;内存规格最高支持DDR5 6400MT/s (C)SODIMM;
连接方面集成Wi-Fi 6E和Tunderbolt 4支持,可扩展外置Wi-Fi 7和Thunderbolt 5;20x PCIe 5.0, 4x PCIe 4.0。单纯就这一数据未能看出HX系列惯有的丰富充裕的IO资源特性;酷睿Ultra 200HX系列的特色介绍中列出了总共最多48 PCIe lanes支持。
不似这两代酷睿Ultra笔记本处理器普及了基于chiplet和先进封装的低功耗芯片设计方案,片内都直接集成了PCT:既然有台式机CPU的血统,在借助PCH芯片组的情况下,其可扩展性还是可以达成如上图所示的水平。HX系列要面向部分移动工作站市场,这种程度的IO扩展还是相当重要的。
能效曲线比较对象除了自家上代旗舰酷睿i9-14900HX之外,还包括竞品的Ryzen AI 9 HX 375和Ryzen 9 7945HX,以及不幸再次在高功率段还要被拿来比的骁龙X1E-84-100…以骁龙X Elite的定位,标至多50%的每瓦性能优势其实是有些不厚道的,50W+并非这颗骁龙芯片的主场…
此外,Intel公布的酷睿Ultra 200HX单核性能较竞品(Ryzen AI 9 HX 375和骁龙X1-84-100)在相似功耗段领先5-7%;多核性能在55W持续功耗下领先34-62%;若笔记本模具令其功耗可开放到150W,则渲染测试的性能领先幅度可在100%以上。似乎能够达成150W性能释放也是这次Ultra 200HX的一大宣传点,主要是因为Arrow Lake相对更高的能耗比,也令更高功率输出有了散热设计的余地——以前的HX系列芯片很难实现。
如果和105W的Ryzen 9 7945HX比,Intel认为酷睿Ultra 9 285HX在创作和生产力应用方面的领先至多1倍以上(如Blender, PRORay)。而在SPECworkstation 4.0及垂直行业特定负载测试里——也就是作为移动工作站用的时候,Ultra 9 285HX的领先优势平均在23%左右。
目前已经有采用酷睿Ultra 200HX、来自不同OEM厂商的的40多款设计,这些游戏本或移动工作站预计会在今年Q1晚些时间陆续上市。此类产品通常都会带最新的高端独显——Intel在媒体会上的用词是“latest dGPU”,想必就是今天刚刚发布的GeForce RTX 50系显卡了,毕竟蓝绿两厂也难得的同步在高性能笔记本市场做产品更新。
CES上的其他酷睿Ultra新品发布
另外,媒体会上没怎么提的还有个酷睿Ultra 200U系列(Arrow Lake-U)。文首的那张图明确了这是个面向10-28W功耗段轻薄本的低压处理器。可能有读者会对酷睿Ultra 200U和酷睿Ultra 200V(Lunar Lake)的定位感到困惑。如果你能理解Lunar Lake与Arrow Lake系统级芯片微架构的差别,就基本能搞明白两者的定位差别。
其实即便是更高性能定位的酷睿Ultra 200H和200HX系列,从iGPU和NPU配置,基本都能看出它们的地位明显不及Lunar Lake。Lunar Lake是真正从设计到制造及封装,享用了Intel最先进技术的存在。故而其系统级芯片微架构带来了非常出色的能效表现。
酷睿Ultra 200U显然就没有这么好命了:撇开性能不谈,即便都是同功耗段的低压处理器,搭载酷睿Ultra 200U的终端设备续航应当也是远不及Lunar Lake的。
和此前的Meteor Lake-U一样,这一代酷睿Ultra 200U系列处理器也都采用2+8+2的CPU核心搭配方案。基于Ultra 200U系列的P-core还支持超线程,可判断它应当还在用上一代核心。似乎Lunar Lake在低压处理器领域的上位,令传统低压U系列彻底失宠了。其产品规格表及IO支持如下:
除了面向笔记本的酷睿Ultra二代处理器基本全部补全,面向台式机的酷睿Ultra 200S系列也加入了TDP 65W主流型号,包括有酷睿Ultra 9 285、酷睿Ultra 7 265以及酷睿Ultra 5 245。Intel配套更新了B860和H810平台,对应新的主板产品已经上架了。
至于本次发布的另一个重点,vPro商用平台作为更偏系统的设计向来也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即便商用AI PC对Intel而言也是个十分巨大的市场——本文不做赘述。
无论如何,在齐聚台式机的S系列,笔记本的HX, H, V, U系列以后,加上vPro商用AI PC,今年的PC市场厮杀又将全面开启。只不过对现如今的CPU、GPU这类肩负AI计算及应用职责的芯片企业而言,AI PC的生态完善更是其后续工作及竞争的重点了。
有关Intel在CES上的更多新品发布,电子工程专辑还将做更进一步的报道——虽然没能看到据说亮相了一小下、采用Intel 18A工艺的Panther Lake是略有些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