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城汽车与南京江北新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长城汽车培育的RISC-V车规芯片设计公司——南京紫荆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紫荆半导体”,Cercis Semiconductor)正式落户南京江北新区。
首颗芯片已于今年9月点亮
资料显示,紫荆半导体是一家专注于RISC-V车规级芯片设计开发的公司,致力于打造高质量、自主可控的车规级芯片及解决方案。公司的首颗明星产品——紫荆M100,是国内首颗基于开源RISC-V内核设计的车规级MCU芯片。该芯片于今年9月成功点亮,并获得了功能安全认证,其采用模块化设计,内核可重构,具备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少的耗时。同时,紫荆M100还满足功能安全ASIL-B等级要求和ISO21434网络信息安全标准,面向车身控制,能够胜任多个系统,满足不同车型不同架构平台的差异化需求,在落地应用时展现出极高的灵活性。
紫荆M100成功点亮
长城汽车计划将紫荆M100芯片广泛搭载于多款车型中,未来五年上车量不低于250万辆。此外,长城汽车还在规划下一代面向动力、底盘及域控应用的车规芯片,以满足更高功能安全等级和更高性能的需求。
成本虽高,但车企自研芯片风潮不减
紫荆半导体的成立,是长城汽车森林生态进一步拓展、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加强、智能化产品供应链进一步完善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对于自动驾驶技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注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开始涉足芯片研发领域。上汽集团、东风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车企,开始规模化地投资芯片产业,布局的产品覆盖了车身控制芯片、智能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等:
- 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芯擎科技推出了高阶智驾SoC芯片AD1000,可全面满足L2至L4级智能驾驶需求。而更早之前,芯擎科技自研的第一颗7纳米制程车规级SoC芯片“龍鹰一号”于2021年12月发布,截至2023年12月出货量已突破20万片;
- 上汽集团通过联合多方设立产业基金、投资芯片企业、牵手行业巨头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加大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布局。近年来,上汽集团接连投资川土微电子、尚阳通、芯驰科技等芯片企业;
- 比亚迪在2021年2月就完成了对顶平线的战略投资。此后3年多时间里,比亚迪投资了近80家企业,其中近1/3的企业都是芯片半导体相关领域,涵盖AI芯片、智能驾驶芯片、碳化硅外延芯片、半导体器件等细分赛道。
造车新势力方面,蔚来、小鹏先后于今年7月、8月宣布其自主研发的芯片成功流片:
-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在NIO Day 2024活动上强调了AI将成为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的核心基础能力,其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号称是业界首款采用5nm车规工艺制造的高阶智能驾驶芯片,预计将会搭载在明年一季度上市的蔚来ET9车型上;
- 小鹏汽车的“图灵芯片”则号称是全球首颗同时应用在AI汽车、AI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上的AI芯片,面向L4自动驾驶领域打造。
然而,也有专家指出,由于汽车芯片的研发成本极高且出货量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盈利,因此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走这条路。例如,芯驰科技副总裁陈蜀杰就曾表示,一颗大SOC汽车芯片的研发投入可能超过10亿元人民币,而出货量要达到数百万颗以上才有可能收回成本。
“不能再受制于人”
尽管如此,长城汽车仍然坚定地选择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希望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来打破国外厂商对关键零部件市场的垄断局面。“不能再受制于人”,这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提到的一句话。
魏建军表示,紫荆M100的成功点亮,是长城汽车在芯片自研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在RISC-V架构上的领先探索。未来,紫荆半导体将致力于RISC-V车规芯片的开发,实现长城国产化芯片自研供应,并辐射行业车厂,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芯片自研之路贡献更多力量。
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RISC-V作为近年来兴起的开源指令集架构,因其完全开源、允许任何人设计、制造和销售RISC-V芯片和软件的特点,被业界视为颠覆芯片赛道格局的“黑马”。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在RISC-V架构上的领先探索和出海进程,很可能会对Arm统治车芯的格局产生巨大冲击。
此外,在推进自身技术创新的同时,长城汽车也十分重视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关系。通过与南京江北新区的合作,紫荆半导体不仅可以获得地方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和技术资源,还将有机会参与到更广泛的产业链条当中。未来,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落地实施,一个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在内的完整生态体系有望逐步形成,从而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行业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产品和服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