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平台。通过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产业集群,高新区正在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例如,在半导体行业,尽管面临外部压力和技术封锁,但中国仍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努力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并减少对外依赖。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了2024年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此次评价覆盖了全国178家国家级高新区,通过对各项关键指标的综合考量,全面展示了我国高新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最新成就。
在综合评价方面,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国家高新区脱颖而出,位列前50名。这些高新区凭借其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人才吸引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成为了我国高科技园区和产业创新高地的典范。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下同)
除了综合评价,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同步公布了工业总产值、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优质企业数量、营商环境等六个单项评价的前20名排名情况。
在工业总产值方面,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等位居前列。
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排名中,中关村科技园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再次占据前三甲。
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衡量一个高新区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在此次评价中,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等表现出色。
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则反映了高新区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市场价值。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在这一指标上名列前茅。
优质企业数量是衡量高新区产业生态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因拥有大量优质企业而备受瞩目。
在营商环境方面,中关村科技园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同样表现出色。
据了解,我国现有178家国家级高新区,这些高新区不仅贡献了全国2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还集聚了30%的高新技术企业、4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的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和发明专利、6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70%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80%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它们通过打造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战略性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展望未来,各高新区将继续锚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加快建设一流高科技园区和产业创新高地。它们将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