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两大汽车制造商本田和日产宣布正式启动合并谈判,双方计划通过成立一家控股公司来实现合并,并可能将三菱汽车纳入其中。此次合并被视为全球汽车行业自2021年Stellantis集团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重组案例。
三菱汽车将在2025年1月底前决定是否加入合并。
根据双方的声明,合并谈判预计将在2025年6月前完成,并计划在2026年8月前成立控股公司。届时,两家公司的股票将退市,而新成立的控股公司将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拥有超过30万亿日元的年销售额和超过3万亿日元的营业利润,成为仅次于丰田和大众的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
由于日产是三菱汽车的最大股东,持有其24%的股份,这使得三菱汽车成为合并计划中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可能。
合并消息传出后,相关股票价格出现显著上涨。例如,日产汽车股价一度飙升24%,而三菱汽车的股价也上涨了17%。
根据双方的计划,新成立的控股公司将由本田主导,包括拥有过半数的董事会席位,并由本田提名大部分内部和外部董事。两家公司将作为该控股公司的子公司继续运营,但各自的品牌将得以保留和发展。
日产和丰田的危机
1999年,日产汽车因连续多年亏损陷入财务困境,濒临破产。法国雷诺集团通过收购日产36.8%的股权,成为其大股东,并与之建立了雷诺-日产联盟。这一合作不仅帮助日产摆脱了财务危机,还使其在全球汽车市场中重新站稳脚跟。随着联盟的发展,三菱汽车于2016年加入,进一步扩大了联盟的规模,形成了雷诺-日产-三菱联盟(RNM联盟)。
近年来,日产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自2024年上半年以来,日产第二财季净亏损达93亿日元,而上年同期则实现净利润1907亿日元。第三季度的亏损进一步扩大,净利润暴跌99%。此外,日产的债务压力巨大,2024年到期的债务高达2400亿日元,未来几年每年到期债务额将达到7000亿日元。
随着智能电动化浪潮的加速,特斯拉和中国新能源车企对传统汽车巨头构成了巨大压力,导致日系车企市场份额被挤压。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日产正在寻找新的投资者,并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包括裁员、削减产能和关闭工厂。日产还出售了三菱汽车10%的股份,筹得686.4亿日元的资金。日产CEO内田诚及管理委员会成员自愿降薪50%,以示与公司共渡难关的决心。
联盟内部的不平等关系也日益凸显。雷诺持有日产43.4%的股份,但日产仅持有雷诺15%的股份,且无投票权,这导致了双方在战略决策上的矛盾。面对财务危机和内部矛盾,日产和雷诺正在寻求新的解决方案。2023年底,双方达成协议,将持股比例调整为平等,各持15%的股份,并将联盟的重点转向具体的运营项目。
日产与本田的合作也显示出其摆脱雷诺控制的趋势。
本田也面临类似的困境,其2024年前11个月的销量同比下降30%以上。尽管其全球销量有所增长,但中国市场表现不佳,导致整体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两家公司希望通过合并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并提升在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力。
日本政府对车企合并持开放态度
日本政府明确表示支持本田和日产的合并,并认为这种行业重组是“促进创新和提高企业价值的一种有效方法”。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也表示,政府不会对本田和日产的合并产生阻挠效应,并认为这是“积极的举动”。同时,日本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推动国内车企进行整合,以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尽管日本政府支持合并,但合并计划仍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例如,合并可能需要应对裁员、重组、股权结构问题以及企业文化融合等难题。
尽管日本政府曾多次推动合并,但过去的一些尝试并未成功,主要是因为两家公司之间存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差异。
本田社长三部敏宏表示,此次合并谈判的目的是为了在“急剧变化的商业环境”下保持全球竞争力。他强调,随着新兴汽车品牌的崛起,传统汽车制造商必须通过扩大规模来提高成本竞争力,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三部敏宏还指出,到2030年,新兴企业凭借其创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正在迅速颠覆市场,而传统汽车制造商必须建立与这些顶尖选手竞争的能力,否则将被市场淘汰。
日产社长内田诚也补充道,随着新参与者进入市场,规模经济变得越来越重要。他提到,新兴汽车品牌正利用其价格竞争力和速度优势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而日产和本田无法独自承担电动化和智能化所需的技术研发工作。因此,通过合并,双方可以共享资源,集中力量投资于电气化、软件和自动驾驶技术,从而更好地应对全球市场的竞争压力。
本田社长三部敏宏直言不讳地表示,合并谈判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日产能否成功实现自身扭亏为盈。他强调:“这是一个世纪才会发生一次的转变,我们需要备足弹药,才能在2030年的战场上更具竞争力。”
在本田和日产官宣合并谈判前一日,前雷诺CEO卡洛斯·戈恩公开评论称,此次合并“没有意义”,并称其为“孤注一掷的举动”,并非一项务实的交易。戈恩指出,两家公司之间难以找到协同效应,因为它们在市场定位、产品线和品牌形象上高度重叠,几乎没有任何互补性。他强调,两家公司在同样的市场上运营,产品几乎相同,品牌也非常相似,这使得合并缺乏实际意义。
戈恩还提到,合并更多是出于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推动,而非两家公司自身的意愿。他指出,日本政府希望通过这一交易来提振日本经济,而本田对此似乎并不满意。此外,戈恩认为,合并将面临技术决策上的难题,尤其是本田作为一家强大的工程公司,与日产的技术实力并存,合并可能导致工程师之间的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