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我国第一大杀手,资料显示,我国卒中的终生发病风险高达39.9%,位居全球首位。2019年,我国新发卒中患者约394万,相关死亡患者约219万,卒中患者总数更是达到了2876万。其中,约70%-80%的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认知功能障碍、言语不清等问题,甚至劳动力丧失,这些肢体障碍患者都需要康复治疗。
然而,目前的康复资源却严重不足,技师缺口大,康复训练时间不够,导致康复效果不佳,60%-80%的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丧失,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脑卒中康复需求迫切。”在第三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上,上海希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总经理孟铭强在题为《脑卒中软体康复机器人》演讲中呼吁到。
上海希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总经理 孟铭强
为什么软的比硬的好?
他指出,传统的康复机器人,尤其是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康复效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设备通常体积庞大、价格昂贵、操作复杂,难以在家庭和社区广泛推广。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便捷、柔软舒适的康复机器人,能够覆盖到家庭和社区,帮助患者实现更好的康复效果。
针对这一现状,孟铭强介绍了希润医疗自主研发的脑卒中软体康复机器人。
“许多软体机器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的软体生物,如章鱼。这些软体机器人在抓取、手术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孟铭强说道,上海交通大学在软体机器人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发了多种手功能和上肢康复的软体机器人。
这种软体康复机器人与传统的刚性机器人不同,软体机器人通过柔软材料制成,能够在不伤害人体的情况下实现复杂的动作,便于人机融合与交互,也更安全。这些机器人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能够实现精细的操控和多种康复功能,其驱动方式主要有气动、介电弹性体(DE)、形状记忆合金(SMA)等,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希润医疗手功能软体康复机器人系列
在详细介绍产品时,孟铭强展示了希润医疗手功能软体康复机器人系列,包括旗舰医疗版、专业康复版、便携康复版三大系列,共10多款型号,价格覆盖几千到几十万不等,满足医院、社区、家庭全周期、全场景康复需求。这些机器人采用了希润医疗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具有可靠性高、训练角度大、训练力度大、双向驱动、使用寿命长、精准控制、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据介绍,希润医疗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包括:
- 微创植入方式:通过微创手术将薄膜电极导入脑内,贴附在脑皮层表面,实现稳定的神经信号采集。
- 高效康复训练:结合机电、电刺激、脑机接口等多种功能,综合对患者的大脑神经元进行激活,促进神经重塑。
- 多模态康复训练:包括被动康复、主从镜像康复、抗阻康复、主动助力康复等,针对不同康复阶段开发不同的功能模块。
康复原理是什么?
孟铭强还详细阐述了脑卒中软体康复机器人的康复原理及功效。
他强调,康复需要针对性,强度要够,时间也很重要。脑卒中软体康复机器人通过被动康复训练、主从镜像康复训练、抗阻康复训练、主动助力康复训练以及多模态联合神经激活等多种方式,显著降低肌张力,缓解关节水肿僵硬,预防挛缩,增加肌力,恢复关节活动度,促进神经损伤康复。
在适用康复阶段方面,孟铭强指出,脑卒中软体康复机器人适用于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后遗症期各个阶段的患者。通过不同的康复训练方式,可以促进偏瘫侧肢肌张力的恢复和主动活动的出现,抑制痉挛、促进分离运动恢复,加强患侧手的主动活动并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提高运动速度,掌握日常生活活动技能等。
临床应用有效
此外,孟铭强还介绍了脑卒中软体康复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包括脑卒中、手外科、脊髓损伤、先天性脑瘫以及烧伤康复等多个领域。据悉,希润医疗的软体康复机器人已经得到了数十家医院的选择和数万患者的好评,显著提高了患者的FMA评分。
例如,在上海中山医院进行的临床试验中,患者使用软体康复机器人5周后,FMA-hand评分平均提升了30%。(EETC编按: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是一种专门为脑卒中患者设计的运动功能评估方法,是脑卒中临床和科研疗效评判中应用最为广泛且被最多业内人士认同的评估方法。Fugl-Meyer评估分数有很好的一致性,响应性和准确性)
最后,孟铭强展示了希润医疗的部分资质、知识产权以及荣誉奖项,包括CE、FDA等。他表示,希润医疗将继续致力于脑卒中软体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和推广,以领先科技助力中国康复,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减轻医保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让患者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