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自闭症)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发病机制和谱系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这使得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早期干预和长期康复,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美国CDC的数据,每36名8岁儿童中就有1名ASD患者,而在中国,6-12岁孤独症儿童的出现率为0.7%,每年新增约16万名患者。成人ASD患者中,10-33%的人只能使用简单词汇进行交流,生活中需要大量辅助。在中国,大龄孤独症人士在社会上的融合就业比例不足5%。
上海千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侍淳博
“孤独症患者需要长期干预康复治疗,但目前医疗机构能提供的帮助有限,主要集中在0-6岁的早期干预。”11月22日,在第三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上,上海千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侍淳博在题为《孤独症领域中数字疗法应用》的演讲中,展示了一张来自其康复应用软件的截图,画面中的场景是一比一还原的“河马鲜生”的虚拟环境。
他表示,这个场景的设计源于孤独症儿童家长的一个朴素愿望。许多家长发现,尽管孩子在医院和康复机构接受了长达五六年的治疗,但在日常生活中,如去超市购物这样的基本任务仍然难以实现。这激发了千丘智能团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孤独症儿童构建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充实力量的场景。
侍淳博表示,孤独症的康复过程中存在多个挑战。“大部分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在早期评估和诊断,而在后端的康复治疗方面,由于人力资源有限,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此外,市场上缺乏适合大龄患者的康复工具,使得许多家长感到无助。”
数字疗法的应用与优势
据介绍,上海千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年轻的团队,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孤独症(ASD)的数字疗法研究与应用。
为了应对孤独症治疗的挑战,千丘智能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基于虚拟现实(VR)和扩展现实(XR)技术的数字疗法产品。这些产品旨在通过虚拟环境中的拟真交互训练,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康复效率。
侍淳博展示了几个具体的训练场景,包括超市购物、公共交通出行、社区互动等。这些场景通过虚实交互、眼动追踪、体感反馈和动作识别等技术手段,孩子们能够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有效的行为反馈信息,从而激发他们的神经可塑性,改善大脑内部的神经网络连接方式,有效地将技能泛化到现实生活中。
据介绍,千丘智能的产品具有以下优势:
- 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孩子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康复训练。
- 安全可控的环境:虚拟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训练场所,避免了现实中的不确定因素。
- 训练任务分解递进:训练内容从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确保孩子们能够逐步掌握技能。
- 环境压力因素可调节: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训练环境的压力,逐步提高其适应能力。
- 可重复训练:孩子们可以反复进行同一任务的训练,直至熟练掌握。
临床效果与市场前景
侍淳博分享了千丘智能在临床试验中的初步成果。他表示,团队已经完成了产品的研发,并启动了医疗器械注册许可申请工作。
截至目前,已有600多例不同年龄段、不同智商和合并症状的孤独症患者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没有任何不良反应。通过20次左右的训练,患者的ABC量表总分、交往、运动、自我照顾分量表评价以及执行功能量表抑制分量表分均较训练前有所改善。
例如,一些孩子在训练后能够独自乘坐地铁、购买物品,这些进步对家长和医生来说都是极大的鼓舞。据悉,千丘智能的产品已经完成了多个阶段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022年,公司完成产品研发并发表相关论文,获得两项发明专利;
2023年,完成成果转化和预临床试验;
2024年,完成A轮融资和医疗器械注册许可申请;
2025年,计划进行大规模推广。
此外,侍淳博还介绍了千丘智能数字疗法的其他特点。包括与国内权威教育、医疗机构合作,研发了兼顾特教教育和医疗康复的独特VR课程体系。同时,他们还构建了全栈的数字化智能评估体系,通过多维度评估来确保训练效果和安全性的保障。
未来展望
侍淳博表示,千丘智能的核心目标是继续深耕孤独症领域,通过VR和XR技术提供更有效的康复解决方案。未来,公司还将探索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其他精神类疾病,如多动症、抑郁症等,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千丘智能的产品不仅在医疗机构和康复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还逐渐进入家庭,为家长提供便捷的康复工具。侍淳博表示,“公司将继续与国内外权威医疗机构和专家团队合作,不断优化产品和技术,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