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施蒂格利茨接受外媒专访时表示,美国限制向中国出售芯片的政策实际上是在帮助中国。施蒂格利茨指出,这种限制措施不仅没有意识到其对中国的帮助,反而可能加速中国在先进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发展。
施蒂格利茨(Joseph Eugene Stiglitz)是一位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出生于1943年2月9日,目前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并且是哥伦比亚大学政策对话倡议组织的主席。他因在不对称信息市场分析方面的贡献而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过去几年里,美国对华出台了一系列的芯片和AI技术限制政策,旨在限制中国获取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包括禁止向中国出售英伟达、AMD等公司的芯片和半导体设备。然而,这些措施并未能有效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反而可能促使中国加强自主创新,促进本土半导体企业的发展壮大。
在美国对华芯片政策上,施蒂格利茨表示,“我们对向中国销售纳米芯片实施限制,这反而促使中国更快地发展自己的产能。我们没有认识到这实际上是在帮助中国,这有点短视。我们有短期优势。但是,通过实施这些制裁,我们实际上是在鼓励中国更快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他同时指出,“我们通过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2022年的《芯片与科学法》。但是,从我与几位业内人士的讨论来看,他们认为至少在欧洲,这个法律尽管重大,却不能提升美国自己制造芯片的能力,达不到充分去风险的效力。如果以为我们能用这种方式迅速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那很幼稚。”
施蒂格利茨也否认了中国政府大量补贴电动汽车的说法。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在电动汽车方面占据优势,因为它从25年前就开始朝这个方向发展,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规模更大,投入的资源也多得多。所以,原因不在于补贴,而在于中国的发展势头一直更强。”
“我们需要有能力生产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但迅速实现绿色转型的必施蒂格利茨找到发展产能的其他方式。”施蒂格利茨还认为,“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确实落后了。我们应接受中国的廉价商品,并在必要时对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的生产进行补贴,以发展我们自己的产能。”
此外,施蒂格利茨针对全球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2008年以前的时代是“超全球化”时代,但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开始,你就能看到全球化有所减弱。但这并不是全球化时代的终结,而只是‘超全球化’的终结,是全球化模式的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