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全球安防巨头海康威视大规模裁员的传闻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10月11日,海康威视方面对此传闻进行了正式回应,明确表示公司不存在大规模裁员,而是正在进行经营策略调整,需要优化总部及重点销售城市的研发力量,因此相应调整了部分区域岗位设置。
此前据多家媒体报道,有自称海康威视员工的人士透露,公司近期正在进行大规模组织调整,32个研发区域将收缩到12个,只保留几个核心区域,其余区域将被优化掉,预计涉及员工人数超过千人。该员工称,这次是全国区域收缩,裁员会有N+2赔偿。
另据多名标有“海康威视员工”标识的人员在人力招聘网站脉脉透露称:“自己也已收到通知被裁,其中研发部门是重灾区,湖南等区域已经没了,但杭州等总部地区还没开始。”
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并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导致海康威视股价在当日出现下跌。截至10月11日收盘,海康威视股价下跌5.6%,目前市值2736亿元。
海康威视回应:“大规模裁员”不属实
海康威视方面在10月11日晚间通过多个渠道迅速回应了这些传闻。公司表示,所谓的“大规模裁员”并不属实,公司只是在进行正常的经营策略调整。这一调整旨在优化总部及重点销售城市的研发力量,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公司相应地对部分区域岗位设置进行了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大规模裁员。
根据2023年海康威视财报披露,截至2023年底,海康威视在职员工总数为58544人,其中技术人员数量最为庞大,达到28479人,占比接近一半。
海康威视作为全球安防行业的领军企业,自2010年上市以来,保持了近10年的高速业绩增长。然而,近年来,海康威视的业绩增速出现了下滑。2021年,海康威视的营收增速约为28%,而2022年降至2%左右,2023年有所回暖,但也仅有7.4%。归母净利润增速也出现了放缓,2021年约为26%,2022年出现了负增长约24%,2023年回暖后约为10%。
董事长带头增持
不过从海康威视近年来的运营状况和业绩来看,公司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态势,在智能物联(AIoT)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技术优势。公司以视频技术为起点,逐步构建和完善以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的智能物联(AIoT)技术体系,为各行业提供安防和场景数字化产品与服务。
根据海康威视公布的财报数据,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2.09亿元,同比增长9.68%;虽然净利润50.64亿元同比下降了5.13%,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52.43亿元,仍然实现了4.11%的同比增长。
业绩发布不久后,该公司董事长“带头”增持。8月20日晚间,海康威视发布公告称,董事长胡扬忠8月20日增持公司股份3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039%。本次增持后,胡扬忠持有公司股份1.5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895%。
公告称,增持的目的是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为维护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实施本次增持。
具体到业务表现上,海康威视业绩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创新业务,大中型企业群(EBG)和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有所增长但幅度不大,而境内公共服务事业群(PBG)更是出现了接近两位数的下滑。
有业内机构测算海康威视2024 年上半年业绩预估,软件业务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已下滑至 20%。尽管面临挑战,海康威视的研发投入持续提升,2024年上半年,其研发投入56.98亿元,同比增长7.81%。
60后高管已经全部退出
那么,为何海康威视要进行此次组织调整呢?分析人士认为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市场环境变化:近年来,安防行业的市场需求出现了波动。一方面,国外市场受到美国制裁和技术封锁的影响,增速放缓;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性部署完成,需求有所减少。这些因素导致公司需要重新评估和调整业务布局。
成本控制:面对业绩增速放缓的压力,海康威视需要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此次调整涉及的研发区域收缩,有助于集中资源,提升核心区域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战略转型:海康威视正在积极推进从传统安防向智能物联(AIoT)的转型。此次组织调整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战略方向,加强在关键技术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力量。
管理层变动:2024年8月,海康威视进行了管理层调整,任命原总经理胡扬忠为公司董事长,聘任徐鹏为总经理,黄方红为高级副总经理,兼任董事会秘书,任金艳为高级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海康威视还分别任命何虹丽、浦世亮、郭旭东、毕会娟女士、徐习明、陈军科、蔡昶阳为该公司高级副总经理。此次调整旨在实现管理团队的年轻化,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反应速度,黄方红在业绩会上表示,“经过这次调整,海康管理团队中60后的高管就全部退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