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管理咨询公司Arthur D. Little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以一窥各地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态度。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能源结构的转型,电动汽车(EV)正快速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近年来,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共同塑造了这一行业的未来格局,而中国品牌正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有力竞争者。

然而,不同地区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管理咨询公司Arthur D. Little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以一窥各地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态度。该报告基于对全球1.6万人的调查,旨在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兴趣和接受程度。

中国电动汽车的全球吸引力

报告指出,中国本土对国产电动汽车的兴趣最为高涨,有90%的受访者表示有兴趣购买。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积极态度紧随其后,分别有73%和65%的受访者表现出兴趣;印度的态度也相对乐观,有58%的受访者对中国电动汽车感兴趣。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优势和性能表现吸引了大量潜在买家

欧洲市场对环保和技术创新有较高要求,中国电动汽车在这些方面的表现逐渐得到认可,41%的欧洲受访者表示有兴趣购买中国电动汽车。即便是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背景下,美国也有29%的受访者表示有兴趣购买中国电动汽车,这一比例超出了预期。

德国:性价比成为主要吸引力

德国是传统汽车工业发源地,如果要说汽车文化,德国自然是相当深厚的。而且欧洲人,特别是德国人,一向以严谨著称。想要让国家汽车工业基础强大的德国人认可中国车,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中国电动汽车的性价比成为其在德国的主要吸引力。

全德汽车俱乐部的民意调查显示,80%的德国受访者对中国品牌的纯电动汽车表现出浓厚兴趣。其中,83%的受访者认为性价比是中国车的一个卖点,其次是创新技术(55%)和有吸引力的设计(37%)。

这表明中国电动汽车在技术和设计上也具有竞争力。今年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上,最吸引最吸引老外眼球的不是奔驰宝马,而是中国的比亚迪和零跑等车企。欧盟酝酿对中国电动车实施关税制裁,德国人也是带头反对。由此就能看出来,德国人对中国电动车的认可。

日本和韩国:兴趣低迷

与全球其他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和韩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兴趣最低,仅有14%的受访者表示有兴趣购买。

日本汽车市场对本土品牌的偏爱显著,2023年日本汽车市场销量累计达到303万辆,国产车市占率超过90%。根据2024年8月的数据,日本汽车销量前10品牌均为日本自主品牌,没有一个国外品牌上榜,中国品牌如比亚迪等,以及特斯拉均未进入前20名。

在全球汽车产业积极部署电动车的同时,传统造车强国日本却显得十分倔强。无论是造车方还是消费者,从行业到民间,对电动车的兴趣都相当低迷。数据表明,日本电动车在2023年全年的销售量仅占该国整体销售比例的两个百分点,远远低于欧美和中国。

韩国的情况与日本相似,本土品牌现代和起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大头,电动车渗透率一直在低位徘徊。其他进入韩国前15名的品牌包括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特斯拉、通用、大众、雷诺、丰田和保时捷。可以看出,韩国市场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相对较低,但对欧美品牌的认可度仅次于本土品牌。

虽然韩国现代、起亚等车厂在电动车关键技术上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与优势,韩系电动车在欧洲卖得也还不错。但其实韩国本土的电动车渗透率这么多年来也是一直在低位徘徊,从未突破过10%。所以日韩民众对电动车、对海外品牌至今还是持保守态度的,想要扭转他们的观念,光靠价格优势是不行的。

美国:关税争端下的意外兴趣

美国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美国人酷爱皮卡这类大排量车型,所以直到今天,美国除了一个特斯拉以外,还没有第二家能够真正做起来的电动车企业。所以美国市场对于电动车的需求也持续保持低迷,以至于福特、通用这些传统车企都纷纷延缓和暂停了原定的电动化转型计划。

尽管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了100%的惩罚性关税,但仍有三成美国人表示有兴趣购买中国车企制造的电动汽车,一些美国消费者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来购买比亚迪等中国电动车。

这一比例在贸易争端的背景下显得出乎意料。中国电动车的价格优势,即使在高关税的情况下,仍然具有竞争力。比如,比亚迪在中国的最低售价是1.2万美元,即使被征收100%的关税,也不到2.5万美元,在美国市场上仍然是最便宜的。

中国:消费者更大度

反观中国对国外汽车的接受度,中国消费者更加开放,尤其是在质量和可靠性方面。日本汽车品牌如丰田、本田等在中国市场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良好的口碑;像大众、奔驰、宝马这些德国汽车品牌这么多年来在中国市场也是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在过去,德国和日本汽车行业一直是中国汽车学习的标杆,中国早期的造车理念也深受这两个国家影响。

另外,中国电动汽车持续表现出良好的出口潜力,尤其是在东南亚、中东和印度等市场。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如比亚迪、蔚来等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渐提升。具体数据来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158.85万辆。2024年1-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为81.8万辆,同比增长6%。‌

责编:Luffy
您可能感兴趣
太阳能成为数据中心首选电力来源的路径已更加清晰,且在政策、技术、实践应用已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尽管面临间歇性、空间限制等挑战,但随着储能技术突破与政策加码,太阳能有望在未来十年内主导数据中心的能源结构。
上海贝岭在功率半导体上也重点布局了器件技术支持能力的应用平台,具备较为完善的系统应用评估能力,应用平台从中低压到高压、小功率到大功率、工规到车规,可以覆盖功率器件主流应用场景。
OpenAI认为,芯片、数据、能源和人才是赢得人工智能的关键,且建议美国政府大幅增加对这些领域的投资。
欧盟的公共资金重点资助技术创新,比如先进材料的开发、组件制造或新的回收技术。原材料开采或基础组装领域的项目将不被考虑。目标是建立欧洲能源储存的有韧性和可持续的供应链。
尽管俄乌冲突带来了能源危机,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利好Northvolt发展电池产业,只是Northvolt没有抓住此次良机,也打乱了欧盟新能源产业前进的步伐。
这项合同价值10亿美元,宁德时代联合体将在玻利维亚西南部建造两座碳酸锂生产厂。这两座工厂将坐落在玻利维亚广阔的乌尤尼盐沼上,其中一座年产能为1万吨碳酸锂,另一座为2.5万吨。玻利维亚政府将持有该项目51%的股份。
随着摩尔定律的效应逐渐趋缓,半导体产业正转向结构、材料与系统级创新,以“P-P-A-C”四大指标取代尺寸缩小为核心。泛铨科技以EELS技术深入分辨3D NAND结构,展现在化学键与元素价态分析中的独特优势……
Wolfspeed 作为碳化硅材料与器件领域的领先制造商,正式发布了第 4 代碳化硅 MOSFET 技术平台。该平台通过优化开关特性,针对性解决了高功率设计中普遍存在的效率瓶颈与热管理难题。
现代汽车将能够提供类似智能家居的体验,以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作为中央枢纽。然而,随着连接设备数量的增加,如何确保稳定的性能表现成为了一个复杂的挑战。
2025年4月15日至17日,欢迎莅临上海慕尼黑上海电子展Pickering Electronics展位N3-329
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电动知家消息,2025年3月,零跑汽车在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中首次夺冠。当月零跑汽车交付量达到37,095台,同比增长超过154%,环比增长47%,超越了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即可报名参会!▲蓝芯科技湖州智能制造基地往期精选《2024年度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即将发布!2024年,36家移动机器人企业融了超60亿元2024移动机器人市场:新
据统计,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0%;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209万辆。2024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2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41.83%,与2
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权衡财经”进行关注,建立深度阅读关系!右上角“…”设为星标⭐文:权衡财经研究员 朱莉编:许辉id: iqhcj点击蓝字,关注我们青岛青禾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岛青禾)拟在深
蓝芯科技有望成为国内“3D视觉感知机器人第一股”文|新战略2025年4月7日,杭州蓝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芯科技”)正式宣布完成由鲲鹏基金领投的C+轮融资,融资金额数亿元。目前蓝芯科技产品涵盖3
作者:Faheem Zahid, Littelfuse产品营销经理    Jose Padilla, Littelfuse产品管理高级总监 Littelfuse推出新型1300V A5A沟槽分立式IG
点击左上角“锂电联盟会长”,即可关注!【前言部分】在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型的浪潮下,开发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且成本可控的储能技术已成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目标。镍基层状氧化物(NLO)正极材料凭借其独
01 基础作业一、傅里叶级数分解1、 傅里叶级数分解与频谱  (1)第一小题  ■ 解答:  信号是偶对称,所以它只存在 cos分量  系数,sin分量系数    。信号的周期  ,则  。  (1)
编者语:后台回复“入群”,加入「智驾最前沿」微信交流群背景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局部连接、权值共享、多卷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