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的IEGT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增强型的IGBT。因为1993年东芝基于注入增强(Injection Enhanced)结构IGBT注册了IEGT这个专利名称,所以此后东芝此类型的IGBT产品都称为IEGT……

自1875年成立以来,东芝一直是创新与技术实力的代名词,在日本乃至全球的科技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除了在1985年研发出世界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外,在半导体领域,东芝也曾是全球领头羊。1984年,东芝发明的NAND闪存技术为后来的存储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其芯片业务销售额直至2015年都位列世界前十。

然而,随着全球产业的剧烈变革,东芝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2023年12月20日,东芝正式退市,这一举动被视为东芝摆脱外部干扰,收回公司经营决策权的重要一步。退市后的东芝,更加明确了集中优势资源发展功率半导体的方针。

今年5月,东芝半导体宣布位于日本石川县的加贺东芝电子株式会社(东芝的重要集团公司之一)新的功率半导体 300 毫米晶圆制造工厂和办公楼竣工。东芝表示,新工厂争取在2024财年下半年开始量产。一旦一期工程全面投产,东芝功率半导体(主要是 MOSFET 和 IGBT)的产能将是2021财年制定投资计划时的2.5倍。

东芝的这一转型,不仅是对自身发展战略的调整,也是对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变化的积极应对。功率半导体是影响节能性能的关键器件,在低碳化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家电、数据中心、产业数字化等各领域对功率半导体的需求不断扩大,这一市场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日本调查机构富士经济预计,2035年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比2022年多出5倍。而东芝凭借其在IGBT、MOSFET等领域的深厚底蕴,正迎来在功率半导体新上的发展机遇。

在日前于深圳举办的2024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PCIM Asia 2024)上,东芝重点展出了大功率器件IEGT、二电平拓扑的PPI压接装置、全碳化硅模块、智能功率器件、车载分立器件以及分立器件封装产品线。《电子工程专辑》也就东芝功率半导体的技术特点、产品布局和应用,采访了东芝电子元件(上海)有限公司技术部副总监屈兴国。

东芝电子元件(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部副总监 屈兴国

东芝的IEGT,和IGBT有何不同?

“东芝的IEGT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增强型的IGBT。” 屈兴国向《电子工程专辑》解释了IEGT这个名称的由来,因为1993年东芝基于注入增强(Injection Enhanced)结构IGBT注册了IEGT这个专利名称,所以此后东芝此类型的IGBT产品都称为IEGT。目前东芝IEGT主要以压接的封装为主,和其他家的IGBT有所不同,主要不同在于“其他厂商的IGBT模块内部一般采用bonding线连接,而东芝IEGT是一种基于双面压接无bonding线连接的器件,这样可靠性更高。”

东芝大功率器件IEGT展示

具体来说,IEGT具备独特的散热设计,通过上下铜板将带有银色镀铝表面的硅片夹紧,无需bonding线,中间采用填充材料钼确保硅片与铜板的良好导电和导热性能。经过抽真空密封过程注入惰性气体以维持芯片稳定状态,还可以实现双面散热。

这类器件还有一个显著优势,当它失效时,通常会以短路的形式出现。这意味着,用户的产品可以将多个IEGT器件串联使用,如果其中一个器件失效,它只会处于短路状态,就像串联了一个电阻,但不影响整个链条继续工作。

这一特性也让东芝IEGT非常适合输配电等大功率领域,例如柔性直流换流阀中的AC/DC或DC/AC转换环节。屈兴国表示,为了保证电网正常运行,柔直方案必须有短路失效模式。“但是黑模块使用的Bonding线一旦电流过大就会融化,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案是采用这样的压接型器件,或采用旁路电路来实现”

据悉,东芝IEGT系列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降低损耗,以东芝2022年发布的全球首款4.5kV双栅极反向传导(RC-IEGT)产品为例,采用双栅极,其空穴控制栅极(CG)与主栅极(MG)分立,相较于传统IGBT可降低约16%的总功耗。虽然此产品尚未量产,但它反映了业界对于节能技术不断进步的趋势,可以满足大功率、小型化、高效、节能环保的市场新需求。

东芝新型双栅极RC-IEGT结构

据介绍,在过去两年中,东芝电子除了维持传统的IGBT业务外,在国家电网改造和新型柔性输配电领域的业务也在不断拓展。“我们不是只售卖单一器件而已。”屈兴国表示,东芝会提供一整套装置,让新客户快速理解并评估东芝IEGT器件的技术特性及潜在价值。

这套装置是半桥拓扑的子单元、采用了2颗ST2000GXH32(4.5 KV/2 KA/内置二极管的压接式封装)IEGT,适用于新客户进行双脉冲测试,从而去了解器件性能。该装置实际应用中的压力要求高(例如125毫米平台直径需约50KN压力),并要求器件在高压下的有极好的平整度,有了该装置,可以使客户快速地了解东芝IEGT器件,缩短客户的开发周期。

IEGT压接装置(半桥拓扑)示例

东芝的碳化硅器件有“秘密武器”

碳化硅仍然是所有功率器件厂商绕不开的话题,除了大量新创企业涌入这一赛道,不少老牌功率模组和整机厂商,也开始了自研。这也导致了大量的重复投资、盲目扩产以及同质化产品充斥市场。

“如果大家的产品都趋同化,那就只剩下价格竞争,所以我们更注重创新和差异化。” 屈兴国说道。

东芝此前一直制造和销售碳化硅模块,从2023年6月开始生产自己的碳化硅单管。为了迎合中国市场需求,东芝在碳化硅产品上采用了差异化战略——在碳化硅MOSFET芯片上集成了碳化硅二极管(SBD)

反观其他碳化硅竞品二极管都是借用PN结,所谓的本体二极管,最大的缺点是管压降(Vf)高达3-5V。“与其他公司同规格1200V的产品相比,东芝碳化硅产品具有更低的管压降(约1.35V),” 屈兴国说道,通过内置SBD设计还成功避免了芯片叠层缺陷——也就是SiC MOSFET常见的双极退化问题。

东芝的6英寸碳化硅晶圆

“目前,几乎所有碳化硅材料都存在叠层缺陷,当逆电流流过本体二极管时,会导致主体MOS管的有源区域减小,也就是导通电阻(RDS(on))会飘,体二极管的Vsd变大。”而加入了SBD的东芝二极管则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此举不但降低了Vf值,还有效避免碳化硅的双极退化。

东芝这样的碳化硅产品更适用于有反向恢复电流的逆变器,尤其在高功率和重载条件下表现出明显优势。因为常规体二级管在大电流条件下温升损耗比较大,采用SBD后,更适合逆变器电路应用。

另外,东芝还在2023年发布了业界首款2200V双碳化硅MOSFET模块,主要是满足光伏行业1500V母线电压的要求。屈兴国解释道,就像400V平台,器件选择650V以上的;800V平台会选择1200V器件;1500V平台用1700V的器件耐压不够, 3300V的器件成本又太浪费,所以2200V器件最合适。

坚持用“笨”方法做车载产品

谈到碳化硅行业目前为什么还没起量,屈兴国指出,当前碳化硅最大的应用市场还是电动汽车,一块6英寸碳化硅衬底大约能切出300颗碳化硅MOSFET,一辆Model 3会使用150颗碳化硅MOSFET。也就是说,两辆Model 3就会用完一整块6英寸碳化硅衬底。而光伏、储能、充电等行业对于碳化硅的用量其实很小。

虽然“大客户”特斯拉率先采用了碳化硅器件,但只上到650V,要实现800V平台则需要1200V的器件。“等到1200V器件开始起量时,就是碳化硅行业的春天。” 屈兴国说道。

据介绍,东芝的低压MOS在国内一些车型中已经得到了应用,比如特斯拉的助力转向系统(EPS)就采用了东芝芯片。而IGBT、碳化硅也正在一些汽车应用的验证中,同时,东芝的光继电器产品也拥有AEC-Q101车规认证并在汽车上得到了实际应用,在行业中,光继电器能通过车规认证的不多。

“东芝开发车规级产品过程,与其他厂商很不一样。” 屈兴国表示,大部分国内厂商是用工业规格的产品,去申请车规的认证。但东芝“从设计阶段开始就专注于开发符合车辆安全规范的产品,整个过程遵循严格的车规认证标准,因此其可靠性更高。”

这大概也是东芝光耦、光继电器在行业内口碑好的原因。

坚持差异化,应对行业内卷

当前的功率半导体市场呈现一个“卷”字,无论是碳化硅、氮化镓还是传统硅基器件,大家都在杀价格抢市场。

对此东芝采取的是差异化定位和合作共赢的策略。一方面坚持通过研发独特技术保持差异化;另一方面,未来在业务上更多地选择与国内厂家合作而非直接竞争,例如开展晶圆业务,出售芯片给一些国内厂商,满足他们自己封装成产品的需求。

“即使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我们也会坚守底线,避免过度降低成本导致恶性竞争。” 屈兴国说道,“我们期待国内市场需求回归理性,避免无底线的价格战。”随着行业整合的进行,优秀企业将脱颖而出,最终会留下几家龙头品牌,而东芝将继续在与中国企业一起,为发展更先进高效的能源产品而共同努力。

责编:Luffy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感兴趣
仿真程序有助于分析和设计电源转换器及其控制算法。
面对当下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资源枯竭、人口增长与少子高龄化等社会突出问题,罗姆不但适时提出“Electronics for the Future”愿景,还在2020年制定了新的企业经营愿景,专注于功率电子和模拟技术,助力客户实现产品“节能”和“小型化”,以解决社会课题,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作为“满足可持续性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核心技术”,碳化硅产品的升级和创新对于提升系统能效、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电网升级、电动汽车普及和扩展、以及工业/消费类应用的能效与智能提升三大领域。在这一低碳化转型过程中,英飞凌希望能够成为客户首选的零碳技术创新伙伴。
英诺赛科此次上市标志着作为氮化镓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龙头企业正式进入资本市场,并成为港股“第三代半导体”第一股。英诺赛科的开盘价为31港元,较发行价上涨了0.5%,但随后股价跌破了发行价,市值约为270亿港元......
本文整理分析了30家本土上市半导体公司2024三季度财报数据,结合第三季部分企业的重点新闻,让读者了解目前本土电源管理芯片市场现状及企业布局。
提升功率密度的需求给功率器件及其封装与冷却技术带来了特定的挑战。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小米宣布全球首发光学预研技术——小米模块光学系统,同时发布官方宣传视频。简单来说,该系统是一个磁吸式可拆卸镜头,采用定制M4/3传感器+全非球面镜组,带来完整一亿像素,等效35mm焦段,配备f/1.4
‍‍据“龙岩发布”3月5日消息,蓝天LED显示屏产业链生产项目一期装修已完成50%,预计3月底可完工,4月初试投产。加入LED显示行业群,请加VX:hangjia188图源:龙岩发布据介绍,蓝天LED
回顾2024年,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并经历了重要的变化。展望2025年,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解读产业格局,探索未来的前进方向,行家说三代半与行家极光奖联合策划
在 AI 时代,高校正逐渐成为 AI 创新的重要策源地。AI 的强大潜力不仅能够推动科学研究,提升研究效率和加速进程,还能在教育领域实现个性化学习,模拟复杂实验场景,拓宽学习方式。聆听全球专家的分享,
数据民主化终极拷问:借助大模型问数,究竟能不能实现灵活、准确、深入的数据洞察?“华东区会员复购率是多少?”——业务提需求3天,IT排期2周,口径对齐5轮。“为什么A产品毛利异常?”——指标定义模糊,数
点击上方蓝字谈思实验室获取更多汽车网络安全资讯01摘要近年来,电子控制单元(ECU)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便利功能,而是将多种功能整合为一体。因此,ECU 拥有比以往更多的功能和外部接口,各种网络安全问题也
市值一夜蒸发2900亿”作者|王磊编辑|秦章勇特斯拉陷入一个怪圈。马斯克的权力越来越大,但特斯拉的股价却跌得越来越惨。就在昨天,特斯拉股价又下跌了4.43%,一天之内蒸发4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5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即可报名参会!往期精选《2024年度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即将发布!2024年,36家移动机器人企业融了超60亿元2024移动机器人市场:新玩家批量入场,搅局还是破局
高通又放大招了!3月3日,也就是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第一天,高通正式宣布,推出自家的最新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解决方案——高通X85。高通X85对于高通X85的发布,行业早有关注。因为高通的手机So
 点击上方蓝字➞右上「· · ·」设为星标➞更新不错过★2025 年 3 月 12 日至 14 日  连续 3 晚 19:00 - 20:30德州仪器电力全开 为您带来 “高效 DC-DC 转换器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