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中,中国车企比亚迪(BYD)正以其迅猛的增长势头,改写历史。根据市场调查机构MarkLines的数据,2024年第二季度,在包括丰田汽车和大众汽车集团在内的大多数主要汽车制造商的销量都出现下滑的情况下,比亚迪全球新车销量达到了98万辆,同比增长40%,成功超越本田和日产,跻身全球第七大汽车制造商。
报告指出,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认证违规问题以及纯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的减少,排名前两位的丰田集团(销量为263万辆)和大众集团(销量为224万辆)均遭遇了销量下滑的情况,同比下降了4%。
以下是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新车销量的部分排名:
1. 丰田集团,销量为263万辆,同比下降4%;
2. 大众集团,销量为224万辆,同比下降4%;
3. 现代汽车集团(含起亚),销量为184万辆,同比下降1%;
4. 斯特兰蒂斯集团,销量为156万辆,同比下降13%;
5. 通用汽车,销量为143万辆,同比下降10%;
6. 福特汽车,销量为114万辆,同比增长2%;
7. 比亚迪汽车,销量为98万辆,同比增长40%;
8. 本田,销量为92万辆,同比下降5%;
9. 日产汽车,销量为79万辆,同比下降4%;
10. 铃木,销量为78万辆,同比增长7%。
去年第二季度,比亚迪曾以70万辆的销量排名全球第10位。今年拿到这个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海外销量的增长,比亚迪二季度海外销量达到10.5万辆,同比增长了约3倍。
销量增长的背后
数据显示,7月份销量超过了34万台,同比增长30.5%,7月出口汽车超3万台,同比增长65.2%。比亚迪的体量已经很大了,为什么还能保持很快的增长速度呢?这得益于多方面因素。
首先,其在电动汽车(EV)市场的强劲表现,尤其是在海外市场的扩张。第二季度,比亚迪的海外销量达到10.5万辆,同比增长近两倍。
其次,是比亚迪在技术创新和新车型投放上的持续投入。如从DM4.0升级到DM5.0的动力系统,以及新车型的密集投放,这些都大大促进了其车型的快速升级迭代。
同时,比亚迪在价格策略上也显示出极大的竞争力,如中型车秦L的起售价仅为9.98万元人民币,中型SUV宋L DM-i的起售价为13.58万元人民币,最便宜的电动汽车海鸥在中国的起价仅为 9,700 美元(69,800 元人民币)。
其他厂商表现
当前唯一一家销量超过比亚迪的日本汽车制造商是丰田,丰田汽车在第二季度以263万辆的销量领跑全球车企销量排行榜。美国的“汽车三巨头”——通用汽车、福特和 Stellantis也依然处于领先地位,不过比亚迪正在迅速追赶福特汽车。
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本周宣布了几项新的电动汽车延期计划,包括将其下一代电动皮卡推迟到 2027 年下半年,比预期晚了两年。福特还取消了其三排电动 SUV 的计划,专注于混合动力汽车,为起亚和沃尔沃等竞争对手占领该细分市场打开了大门。该公司表示,明年将更全面地更新其电动汽车战略。
与此同时,比亚迪计划通过在加拿大销售汽车来拓展福特的领地。它还即将在墨西哥建立一家工厂,该工厂将在第一阶段生产 15 万辆汽车。
除了比亚迪排名攀升之外,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和奇瑞汽车也均跻身全球销量榜前20名。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比亚迪的平价电动汽车势头强劲,6月份销量同比增长35%。相比之下,以汽油动力汽车为优势的日本汽车厂商却落后了。今年6月,本田汽车在华销量下降了40%,该公司计划将在华产能削减约30%。
即使在日本公司占据约80%市场份额的泰国,日本车企也在削减产能,铃木汽车在停产,本田汽车也在将产能减半。
今年上半年,中国在汽车出口方面进一步领先日本。其中,中国汽车制造商向海外出口了超过279万辆汽车,同比增长31%,同期日本汽车出口量同比下降0.3%,低于202万辆。
对于落后的日本车企来说,北美市场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高额关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目前在北美市场几乎没有太大影响力,而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的混合动力车却受到欢迎,但这能否弥补日本车企在中国和其他市场销量下滑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全球布局面临的挑战
比亚迪的全球布局正在成型,已在泰国、巴西、匈牙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建立或正在建立工厂,覆盖欧洲、东南亚、中亚和南美等地区。这种全球化战略不仅加强了比亚迪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也为其未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比亚迪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它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在北美和欧盟等关键市场,由于高额关税等因素,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受限。美国已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进口关税提高到 100%。加拿大正在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类似的关税税率。
然而,中国似乎过于关注欧洲,欧洲已对其电动汽车进口征收临时关税。与北美征收的关税相比,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的关税税率较低。事实上,欧盟委员会最近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临时关税下调至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