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原来是翔翔啊(真名高若翔)发布了《当小米SU7撞上一辆极氪007。。。》的视频,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目前这条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已经达193.2万……

日前,汽车博主高若翔(@原来是翔翔啊)发布了一条“小米SU7与极氪007对撞测试” 的视频,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及讨论,该事件经过发酵升级,也引来了小米汽车官博的回应,视频博主也更新了之前视频的说明与道歉。

当小米SU7撞上一辆氪007……

​​8月13日。博主@原来是翔翔啊(真名高若翔)发布了《当小米SU7撞上一辆极氪007。。。》的视频,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目前这条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已经达193.2万。

在测试视频中,小米SU7和极氪007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90%的重叠率进行了正面碰撞。

测试后,他表示极氪007发生碰撞后的车窗和车门都可以打开,这是一个有助于救援的操作。但小米SU7在碰撞后出现了小电瓶断电的问题,导致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这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影响救援人员对车内乘客的救助。

随后高若翔介绍了极氪007的小电池位置,并且说出了这可能是造成经验带来的差距、小米SU7车身中后部可能已经没有放置小电瓶的空间等猜疑。

引发网友质疑

然而,视频部分画面引发了质疑,网友称前后画面展示的小米 SU7 小电池存在差异。有网友晒出了对比图,通过对比图可以看出,这两个电池的部分细节并不一样,包括裂纹等等。

网友指出,视频小米撞极氪007,小米碰撞后全车断电。说明书来看,图里蓝色小盒负责车辆的门窗下落 车门解锁什么的,黄色小线负责连接小盒给车辆供电,两者打孔靠小螺丝连接,螺丝外还有紫色螺母负责加固两者连接。很好理解 ,什么样的冲击,能导致小蓝盒还有小螺丝没有形变,线还断连了呢?

还有网友就质疑博主对电瓶动手脚的情况,做了总结:

  1. 是电瓶极柱几乎都是铅柱,受力必定会弯曲或断裂,不可能一点痕迹没有,并且图2的上盖断裂,我不明白是怎么个受力过程,那么软的东西能把上盖给撅开了 
  2. 是汽车气囊也是需要通电的,他的气囊炸了,证明碰撞时是通电的,但是碰撞传感器肯定是比电瓶靠前,在碰撞发生时传感器先接收到信号,引爆气囊,随后瞬间挤压到电瓶正极线,导致全车断电,所以也没有双闪和报警(气囊优先级是高于其他电器的,虽然碰撞也会双闪打开,但发生的太快,它还没来得及闪,电极线就掉了)
  3.  置顶评论的洗白,侧面证明了车辆撞击的时候,电池没有任何破损,后续的破损是怎么导致的咱不管,至少撞完的时候电瓶是好的,那么就明确了只有一个点会导致全车断电,就是正极线脱落,但如果电极线是正常固定好的,要导致正极线与电瓶断裂,就必然会导致电极桩头损坏,所以这里就自相矛盾的,电池既没撞坏,桩头也没被弯,那正极线是怎么脱落的呢?就只有一个原因,是他提前把固定螺丝拧下来了,导致正极线只是单纯的挨着极柱,没有任何的固定,所以撞击就会正极线脱落。

有网友指出小米也来电了,但他们不接。

此外,有网友质疑碰撞测试为啥没车内视角。

网友评论表示:还想问一下,为什么没有撞击时的车内视角,大几十万都撞了,车内摄像头都不装一个吗,车内的仪表中控屏在准备撞击时是否还正常工作?有没有报错?还有极氪001小电瓶也是放在前面的,建议先骂极氪001没有造车经验,我不是说su7的电瓶位置没问题,而是你不要太双标。反正小米的可以改,但如果你又是像当年关海涛那样组织烧小米电视的话,就自求多福吧。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视频的开头,该博主还做出了类似免责声明之类的注释,但是对于大多数网友来看,单从这个视频来看,其实很容易判断出这两款车的安全性能,确实带有很强的倾向性。

 小米回应

14日晚间,小米汽车官微在小米SU7答网友问(第六十七集)中也提到了该事件,小米汽车称:“我们注意到了相关信息。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一所谓测试是设置不严谨、记录不完整、结论不真实的。”

具体如下:

近期有博主展示了小米SU7的对撞测试,结果是否属实呢?

我们注意到了相关信息。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一所谓“测试”是设置不严谨、记录不完整、结论不真实的。

现将初步分析中我们的发现向大家报告:

第一,相关测试“碰撞后E-CALL(自动紧急呼叫系统)失效”的说法不实。

经查,呼叫中心在碰撞后第一时间呼叫并接通,后台连续呼叫持续5分钟没有收到任何反馈;后对车主登记手机号码共计进行5次回拨,均没有接听。

第二,关于网友关注的“小电瓶断电”相关信息。

根据国家监控平台数据显示:在碰撞前该车辆数据长时间掉线,存在小电瓶长时间断开的情况;随后,小电瓶再次被接通。在碰撞时,国家监控平台数据缺失,小电瓶已处于断电状态。

我们无法确认在此过程中小电瓶再次上电时,是否按照标准锁紧电极,也无法排除因装配不当导致碰撞后小电瓶断电的可能。

第三,此前小米SU7在开发过程中,已经进行过严苛的碰撞测试,无安全隐患,且并未出现视频中所述问题。

小米汽车最后表示:

我们对小米SU7的产品质量有着充分的信心,也在此呼吁:车辆撞击测试,是一项复杂、严谨且异常严肃的测试,应当交由专业机构进行

同时,对于不够严谨、完整、严肃的测试,我们也恳请大家不采信、不传播,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小米表示,小米汽车在产品定义之初,就将“安全与质量”放到最核心的位置,也是产品开发的第一准则。SU7在开发过程中,已经进行过严苛的碰撞测试,无安全隐患,且并未出现视频中所述问题。

SU7结合最新版C-IASI、C-NCAP、E-NCAP、IIHS等安全碰撞标准,设定了产品开发目标,并结合CIDAS(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道路实际交通安全事故场景,制定了苛刻的企业安全开发流程与标准。

比如2024版C-NCAP正面碰撞要求56km/h,SU7做到64km/h;

侧面碰撞要求60km/h,SU7做到65km/h;

追尾后碰要求50km/h,SU7做到超越美标的90km/h 70%偏置碰撞等等。

此外,小米还表示SU7将陆续进行C-IASI(中保)、C-NCAP等标准下的权威第三方安全机构评测。

其中2023版C-IASI规程、2024版C-NCAP规程均为当下最严苛的安全碰撞测试标准。

具体测试成绩将于相应机构公布之后向大家汇报。

视频博主道歉

8月14日晚,汽车博主高若翔(@原来是翔翔啊)发布了一条视频对之前引起争议的“小米SU7与极氪007对撞测试视频”进行了说明,并针对之前视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致歉。其中,关于视频立场问题,该博主表示本期内容不含任何商业元素,没有任何企业干预过内容,可以接受任何形式的调查。

博主表示:对网友反馈的所有问一一进行了反思和复查,并且用过去的一天重新找了一辆小米SU7进行核实,发现在正极电源线处理方面可能存在插头安装不紧的问题,而由于实际拧紧力矩已经无从考证,因此电瓶正极电源线是被撞掉的这一说法表述不准确,并且该表述会影响后续部分结论判断,导致内容给观众造成了困扰和误导,在此给小米汽车以及所有之前观看本期内容的朋友郑重道歉。

在确定问题存在后,第一时间录制了道歉视频,同时对之前版本的视频进行了修改。会将这条道歉内容以及道歉视频链接在评论区永久置顶,并且愿意承担所有因为这次失误造成的损失。

总结: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做

任何碰撞测试都应该遵循严格的科学原则和公正性,确保测试条件的透明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测试方法存在瑕疵或者偏颇,那么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将大打折扣。

此外,碰撞测试应该由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背景的机构或个人进行,使用标准化的测试程序,这样才能确保测试的科学性和可重复性。如专业的测试机构NCAP(新车评价规程)等,通常会提供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车辆安全性评估。

且这种碰撞测试可能会对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产生影响,而博主进行的测试可能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因此其结论可能不具备广泛的参考价值。且其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有责任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在进行类似测试时,应当遵循专业伦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或误解。

小米汽车的回应体现了品牌对公众舆论的重视,以及对产品安全性的承诺。官方的澄清和解释有助于恢复公众信心,并纠正任何不实的信息。

而博士评论区的公众在面对此类信息时,大多数都保持了批判性思维,对疑点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未盲目接受单一来源的信息。

总之,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应该鼓励开放而理性的讨论,促进汽车行业更加透明,同时提升公众对汽车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判断力。

责编:Demi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感兴趣
若交易达成,安森美将获得Allegro在磁传感器领域的技术与客户资源,显著增强其在汽车和工业市场的垂直整合能力。
“物理智能(Physical AI)”,黄仁勋在CES 2025上发表主题演讲时提出的新概念。他指出,即将全面到来的“Physical AI”时代,将是在1000万工厂、20万仓库、15亿汽车和卡车及海量人形机器人之上应用的下一波万亿规模市场驱动力。
这一里程碑标志着意法半导体和三安正朝着于2025年年底前实现在中国本地生产8英寸碳化硅这一目标稳步迈进,届时将更好地满足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源及能源等市场对碳化硅日益增长的需求。
预计到2030年,随着ADAS、智能座舱等技术的普及,高端芯片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点。然而,短期内,产能过剩问题仍将是行业的主要挑战。
日本罗姆半导体公司更换了其首席执行官(CEO),这一决定是由于公司面临财务困难和经济挑战。罗姆半导体预计在2024财年将出现60亿日元的净亏损,这是自2012年以来公司首次遭遇全年亏损......
美国汽车创新联盟认为该新规难以实现,并质疑其技术可行性。现有技术条件下,要求车辆在时速高达62英里/小时(约10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自动刹停并避免碰撞几乎是不可能的。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点击上方蓝字谈思实验室获取更多汽车网络安全资讯3 月 5 日,据中国经济网报道,近日有传言毛京波即将卸任莲花中国总裁,调整至海外市场。莲花汽车内部人士证实了此事:“毛总(毛京波)已经有几天没有出现在办
小米宣布全球首发光学预研技术——小米模块光学系统,同时发布官方宣传视频。简单来说,该系统是一个磁吸式可拆卸镜头,采用定制M4/3传感器+全非球面镜组,带来完整一亿像素,等效35mm焦段,配备f/1.4
千万级中标项目5个,百万级中标项目12个。文|新战略根据公开信息,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5年2月,国内发布35项中标公告,披露总金额超15527.01万元。(由新战略移动机器人全
‍‍据“龙岩发布”3月5日消息,蓝天LED显示屏产业链生产项目一期装修已完成50%,预计3月底可完工,4月初试投产。加入LED显示行业群,请加VX:hangjia188图源:龙岩发布据介绍,蓝天LED
点击上方蓝字谈思实验室获取更多汽车网络安全资讯01摘要近年来,电子控制单元(ECU)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便利功能,而是将多种功能整合为一体。因此,ECU 拥有比以往更多的功能和外部接口,各种网络安全问题也
DeepSeek的崛起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一场从“机器语言”到“人类语言”的范式革命,推动了AGI时代到来。各个行业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企业数字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不同企业在落地
国际电子商情讯,昨日(3月3日)晚间,TCL科技发布公告称,拟以115.62亿元收购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华星半导体)21.5311%股权。A股市场又一起百亿并购2025年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即可报名参会!往期精选《2024年度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即将发布!2024年,36家移动机器人企业融了超60亿元2024移动机器人市场:新玩家批量入场,搅局还是破局
前不久,“行家说三代半”报道了长安汽车采用氮化镓OBC车载电源(点击查看)。近期,比亚迪、广汽埃安两家车企又相继公布了氮化镓应用进展:比亚迪&大疆:车载无人机采用氮化镓技术3月2日,比亚迪、大疆共同发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引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 来源:时光沉淀申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