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汽车博主高若翔(@原来是翔翔啊)发布了一条“小米SU7与极氪007对撞测试” 的视频,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及讨论,该事件经过发酵升级,也引来了小米汽车官博的回应,视频博主也更新了之前视频的说明与道歉。
当小米SU7撞上一辆极氪007……
8月13日。博主@原来是翔翔啊(真名高若翔)发布了《当小米SU7撞上一辆极氪007。。。》的视频,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目前这条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已经达193.2万。
在测试视频中,小米SU7和极氪007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90%的重叠率进行了正面碰撞。
测试后,他表示极氪007发生碰撞后的车窗和车门都可以打开,这是一个有助于救援的操作。但小米SU7在碰撞后出现了小电瓶断电的问题,导致车门无法从外部打开,这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影响救援人员对车内乘客的救助。
随后高若翔介绍了极氪007的小电池位置,并且说出了这可能是造成经验带来的差距、小米SU7车身中后部可能已经没有放置小电瓶的空间等猜疑。
引发网友质疑
然而,视频部分画面引发了质疑,网友称前后画面展示的小米 SU7 小电池存在差异。有网友晒出了对比图,通过对比图可以看出,这两个电池的部分细节并不一样,包括裂纹等等。
网友指出,视频小米撞极氪007,小米碰撞后全车断电。说明书来看,图里蓝色小盒负责车辆的门窗下落 车门解锁什么的,黄色小线负责连接小盒给车辆供电,两者打孔靠小螺丝连接,螺丝外还有紫色螺母负责加固两者连接。很好理解 ,什么样的冲击,能导致小蓝盒还有小螺丝没有形变,线还断连了呢?
还有网友就质疑博主对电瓶动手脚的情况,做了总结:
- 是电瓶极柱几乎都是铅柱,受力必定会弯曲或断裂,不可能一点痕迹没有,并且图2的上盖断裂,我不明白是怎么个受力过程,那么软的东西能把上盖给撅开了
- 是汽车气囊也是需要通电的,他的气囊炸了,证明碰撞时是通电的,但是碰撞传感器肯定是比电瓶靠前,在碰撞发生时传感器先接收到信号,引爆气囊,随后瞬间挤压到电瓶正极线,导致全车断电,所以也没有双闪和报警(气囊优先级是高于其他电器的,虽然碰撞也会双闪打开,但发生的太快,它还没来得及闪,电极线就掉了)
- 置顶评论的洗白,侧面证明了车辆撞击的时候,电池没有任何破损,后续的破损是怎么导致的咱不管,至少撞完的时候电瓶是好的,那么就明确了只有一个点会导致全车断电,就是正极线脱落,但如果电极线是正常固定好的,要导致正极线与电瓶断裂,就必然会导致电极桩头损坏,所以这里就自相矛盾的,电池既没撞坏,桩头也没被弯,那正极线是怎么脱落的呢?就只有一个原因,是他提前把固定螺丝拧下来了,导致正极线只是单纯的挨着极柱,没有任何的固定,所以撞击就会正极线脱落。
有网友指出小米也来电了,但他们不接。
此外,有网友质疑碰撞测试为啥没车内视角。
网友评论表示:还想问一下,为什么没有撞击时的车内视角,大几十万都撞了,车内摄像头都不装一个吗,车内的仪表中控屏在准备撞击时是否还正常工作?有没有报错?还有极氪001小电瓶也是放在前面的,建议先骂极氪001没有造车经验,我不是说su7的电瓶位置没问题,而是你不要太双标。反正小米的可以改,但如果你又是像当年关海涛那样组织烧小米电视的话,就自求多福吧。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视频的开头,该博主还做出了类似免责声明之类的注释,但是对于大多数网友来看,单从这个视频来看,其实很容易判断出这两款车的安全性能,确实带有很强的倾向性。
小米回应
14日晚间,小米汽车官微在小米SU7答网友问(第六十七集)中也提到了该事件,小米汽车称:“我们注意到了相关信息。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一所谓测试是设置不严谨、记录不完整、结论不真实的。”
具体如下:
近期有博主展示了小米SU7的对撞测试,结果是否属实呢?
我们注意到了相关信息。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一所谓“测试”是设置不严谨、记录不完整、结论不真实的。
现将初步分析中我们的发现向大家报告:
第一,相关测试“碰撞后E-CALL(自动紧急呼叫系统)失效”的说法不实。
经查,呼叫中心在碰撞后第一时间呼叫并接通,后台连续呼叫持续5分钟没有收到任何反馈;后对车主登记手机号码共计进行5次回拨,均没有接听。
第二,关于网友关注的“小电瓶断电”相关信息。
根据国家监控平台数据显示:在碰撞前该车辆数据长时间掉线,存在小电瓶长时间断开的情况;随后,小电瓶再次被接通。在碰撞时,国家监控平台数据缺失,小电瓶已处于断电状态。
我们无法确认在此过程中小电瓶再次上电时,是否按照标准锁紧电极,也无法排除因装配不当导致碰撞后小电瓶断电的可能。
第三,此前小米SU7在开发过程中,已经进行过严苛的碰撞测试,无安全隐患,且并未出现视频中所述问题。
小米汽车最后表示:
我们对小米SU7的产品质量有着充分的信心,也在此呼吁:车辆撞击测试,是一项复杂、严谨且异常严肃的测试,应当交由专业机构进行。
同时,对于不够严谨、完整、严肃的测试,我们也恳请大家不采信、不传播,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小米表示,小米汽车在产品定义之初,就将“安全与质量”放到最核心的位置,也是产品开发的第一准则。SU7在开发过程中,已经进行过严苛的碰撞测试,无安全隐患,且并未出现视频中所述问题。
SU7结合最新版C-IASI、C-NCAP、E-NCAP、IIHS等安全碰撞标准,设定了产品开发目标,并结合CIDAS(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道路实际交通安全事故场景,制定了苛刻的企业安全开发流程与标准。
比如2024版C-NCAP正面碰撞要求56km/h,SU7做到64km/h;
侧面碰撞要求60km/h,SU7做到65km/h;
追尾后碰要求50km/h,SU7做到超越美标的90km/h 70%偏置碰撞等等。
此外,小米还表示SU7将陆续进行C-IASI(中保研)、C-NCAP等标准下的权威第三方安全机构评测。
其中2023版C-IASI规程、2024版C-NCAP规程均为当下最严苛的安全碰撞测试标准。
具体测试成绩将于相应机构公布之后向大家汇报。
视频博主道歉
8月14日晚,汽车博主高若翔(@原来是翔翔啊)发布了一条视频对之前引起争议的“小米SU7与极氪007对撞测试视频”进行了说明,并针对之前视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致歉。其中,关于视频立场问题,该博主表示本期内容不含任何商业元素,没有任何企业干预过内容,可以接受任何形式的调查。
博主表示:对网友反馈的所有问一一进行了反思和复查,并且用过去的一天重新找了一辆小米SU7进行核实,发现在正极电源线处理方面可能存在插头安装不紧的问题,而由于实际拧紧力矩已经无从考证,因此电瓶正极电源线是被撞掉的这一说法表述不准确,并且该表述会影响后续部分结论判断,导致内容给观众造成了困扰和误导,在此给小米汽车以及所有之前观看本期内容的朋友郑重道歉。
在确定问题存在后,第一时间录制了道歉视频,同时对之前版本的视频进行了修改。会将这条道歉内容以及道歉视频链接在评论区永久置顶,并且愿意承担所有因为这次失误造成的损失。
总结: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做
任何碰撞测试都应该遵循严格的科学原则和公正性,确保测试条件的透明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测试方法存在瑕疵或者偏颇,那么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将大打折扣。
此外,碰撞测试应该由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背景的机构或个人进行,使用标准化的测试程序,这样才能确保测试的科学性和可重复性。如专业的测试机构NCAP(新车评价规程)等,通常会提供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车辆安全性评估。
且这种碰撞测试可能会对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产生影响,而博主进行的测试可能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因此其结论可能不具备广泛的参考价值。且其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有责任确保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在进行类似测试时,应当遵循专业伦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或误解。
小米汽车的回应体现了品牌对公众舆论的重视,以及对产品安全性的承诺。官方的澄清和解释有助于恢复公众信心,并纠正任何不实的信息。
而博士评论区的公众在面对此类信息时,大多数都保持了批判性思维,对疑点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未盲目接受单一来源的信息。
总之,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应该鼓励开放而理性的讨论,促进汽车行业更加透明,同时提升公众对汽车安全知识的理解和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