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正面临一场战略转型。1997年,通用成为继大众汽车(Volkswagen AG)之后,第二家获得中国生产许可的外国车企,是最早在当地生产的外国汽车品牌之一,2017年销售高峰更创下一年卖出400万辆的成绩,但2023年只剩210万辆,近乎腰斩。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本土品牌的挑战,这家美国汽车巨头为了应对在华销售下滑的压力,宣布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措施,包括裁员、削减产能,以及重新评估在华产品策略。
裁员、减产、业务重组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透露,通用汽车计划裁减中国市场的部分员工,尤其是研发部门,以应对当前市场状况。
与此同时,上汽通用也宣布了一系列重大人事变动。其中原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卢晓接替庄菁雄担任上汽通用总经理;原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副总经理王从鹤接任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一职;原上汽集团总裁助理蔡宾担任上汽通用党委书记;原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薛海涛接替陆一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市场营销的相关工作。
未来几周内,公司将与合作伙伴上汽集团(SAIC)共同讨论进一步的产能削减计划。这一战略调整是通用汽车在华销售策略的一部分,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
其实,通用汽车一直在考虑重组中国业务,首席财务官(CFO)保罗·雅各布森(Paul Jacobson)在 8 月 8 日的投资者演讲中暗示了重组,“我们必须保持竞争力,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与合作伙伴一起审视业务,以确保我们能够恢复盈利能力,并在未来恢复自给自足的现金流” 。
在业务重组方面,通用汽车将重点转向电动汽车的生产,并专注于更高端的车型以及进口高端汽车,期望在2027年——与上汽集团签订的合同到期之前实现业务的持续盈利。
此外,公司将继续通过合资企业上汽通用五菱在中国生产价格合理的汽车和电动车(比如宏光Mini EV),满足不同市场需求,同时部分产品将出口至海外市场。
财务挑战与市场竞争
通用汽车在华业务正面临财务压力,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国的销量续跌29%至37.3万辆,旗下所有美国品牌包括别克(Buick)、凯迪拉克(Cadillac)和雪佛兰(Chevrolet)的销量也大幅下滑。第二季财报显示,通用在中国的业务亏损高达1.04亿美元,令到上半年亏损总额达2.1亿美元。
销量方面,通用最近在一份证券申报的文件中指出,中国本土制造商的策略重心偏向于市场份额的扩张而非短期利润,因此很难维持销量。因此,通用汽车表示,正在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改革其中国业务,这导致“如果短期内亏损持续,未来记账的可能性将增加,而且这些费用可能相当可观。”
有业内人士指出,“美系车在国内最近几年一直不受欢迎。中国人买车喜欢空间大,省油的车,美系车的特点并不适合中国市场。”另外,这几年上汽通用的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还是亟需突破。“近几年汽车市场都在向新能源转型,但看美系车几个老牌企业脚步有点慢,没几款新能源车上市,除了特斯拉。”
根据上汽集团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上汽通用累计销售汽车24.06万辆,同比下滑55.14%,是上汽集团滑坡幅度最大的子公司。
而根据通用汽车此前披露的财务数据,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市场亏损达到1.0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47亿元),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8.6%下降到6.4%。加之第一季度,通用汽车上半年在华累计亏损达2.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令高管大失所望。
为了应对当前挑战,通用汽车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包括减少库存、按需生产、保护定价体系并降低固定成本。同时,公司宣布了重要的人事变动,新的管理团队将加快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转型,推动技术和产品创新。
长期承诺并未改变
尽管面临重组和市场挑战,通用汽车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并未改变。
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CEO)玛丽·博拉(Mary Barra)表示,她将重新评估通用汽车的中国业务,解决目前中国市场库存较高的问题,然后积极降低结构成本。此外,通用汽车正在与合资伙伴密切合作以重组业务。
Paul Jacobson强调,中国市场对通用汽车而言是宝贵的资产,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在中国构建可持续盈利和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业务模式。
但雅各布森也承认,以上这些措施尚未达到理想效果。他认为通用汽车能够在中国恢复盈利,但这意味着需要加倍努力,采取更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