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奇瑞汽车内部管理政策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特别是关于其内部提出的“345”策略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7月份,奇瑞控股集团公司在其经营管理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了“345”策略,即“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该策略旨在提高人员效率,要求人事部门将加班问题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人事工作改善行动中,同时强调加强员工关怀服务,对员工健康幸福负责。
针对网络流传的“经管会会议精神”文件内容,奇瑞控股方面人士回应称,网传截图确系内部文件,但其中的“3人干5人活,拿4人薪水”策略,是正常行业绩效管理法则,被外界歪曲解读。
他们强调,提升人员效率是该策略的核心,目的是激励员工提升工作效率,而不是简单的削减成本或加重员工负担。
加班文化争议
今年7月,有关奇瑞员工控诉公司强制加班的话题已多次引发热议。
员工反映,公司实行的“896”和“007”工作模式,即早8晚9,每周工作6天,或是每周工作7天,每周加班时长需超过20小时,且没有加班费,仅仅会对加班超过3小时的员工发放10元餐补。
此外,员工加班调休时间受到严格限制,部分部门禁止调休申请和请假,并会根据加班时长进行末位淘汰。还有员工透露,为掩盖加班事实,公司将所有员工的下班打卡时间统一显示为5点。
据员工透露,“在奇瑞即使活干完了也不允许下班,必须留在工位上卷加班时长;有的部门要求周六99%的出勤率,各部门之间要对比加班时长,没达到加班系数(负载率)就要被通报。”
去年3月,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高新华回复研发出勤统计的内部邮件曝光。
高新华在邮件内容中写道:“以奋斗者为本,周六是奋斗者的正常工作日。对于行政领导们,必须是正常工作日,请想办法(规避法律风险);学习华为精神,让奋斗者努力,也不能让奋斗者吃亏!从机制上想办法。”
据界面新闻报道,高新华对此回应称,邮件要求对象不是普通员工,是激发愿意努力工作的员工,鼓励他们奋斗,同时不让他们吃亏,本意不是压榨员工,但他未回应“规避法律风险”的说辞。
高新华在回复四川日报记者时表示,这个事是自媒体在恶搞,“我想冷处理”。
奇瑞的市场表现
奇瑞作为国内唯一未上市的头部汽车自主品牌,面临着上市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
2023年,奇瑞集团年营收和汽车销量均创历史新高,营收突破3151亿元,同比增长50.6%;汽车年销量188万辆,同比增长52.6%;出口汽车93.7万辆,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虽然销量再创历史新高,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不足10%。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曾表示,奇瑞在新能源领域属于“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并提出2024年要回到新能源前三,同年年底要成为行业第二位,“要看到(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背影”。
尽管奇瑞在2023年的销量和营收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排行榜上仅排名第十。奇瑞在今年上半年累计销售新车110.0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09万辆,海外出口53.2万辆。然而,奇瑞难出爆款车型,上半年的百万销量主要靠车海战术,超30款在售车型中,6月销量过万辆的只有瑞虎8、旅行者等少数几款。
奇瑞今年以来上市的新产品中,超过80%都是新能源产品,接连推出了风云A8、风云T9、iCAR 03、捷途山海T2、星纪元ET、星途瑶光C-DM、探索06 C-DM、新款智界S7等车型,覆盖插混、纯电、增程等多种动力。
奇瑞控股集团在7月2日发布的销量快报中宣布,6月份集团汽车销量达到20万辆,同比增长38%。其中出口量为9.7万辆,新能源销量达到4.5万辆,同比激增230.6%。在上半年,集团累计销量突破110万辆,达到110万辆,同比增长48.4%,这是集团首次在半年度销量上超过百万辆大关。
结语
2023年底,有消息称,奇瑞汽车考虑最早2024年提交IPO申请,估值或达1500亿元。不过奇瑞高管人士对此回应称,“公司是在积极准备上市,但其余信息都不准确”。
面对舆论压力,奇瑞提到 " 近期关于加班的舆情,对公司造成一定伤害 ",因此要 " 把员工当成家人一样看待,要对他们的健康幸福负责 ",同时要求人事部门要 " 深刻复盘,提高加班的效率,坚决杜绝无效加班、没有质量的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