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先进制程被封锁、算力芯片的峰值性能落后的大背景下,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挑战呢?唐志敏认为,应该全栈协同,突破算力芯片和系统的关建技术,即需要系统级思维,在限制条件下求全系统的最忧解,不追求芯片峰值性能的绝对领先,通过协同创新、全栈优化,得到领先的性能。

在当前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算力芯片的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呈现出爆炸性增长;另一方面未来计算将面临物理极限的挑战,需要从软件、架构和系统层面去创新,突破半导体物理层极限,构建智能、绿色、安全的未来计算。

深圳理工大学算力微电子学院院长唐志敏

在2024国际AIoT生态发展大会上,深圳理工大学算力微电子学院院长唐志敏以“AGI时代的算力芯片”为主题,特别分享了算力芯片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生态挑战与解决之道。

唐志敏首先分享了自己对“算力”这一词的定义。他介绍,实际上“算力”一词是中国自媒体新创的词汇,“算力不仅仅是计算的能力,其另一个含义是什么问题能解算,什么问题不能解算”。他认为,算力应该是“快速计算的能力”,利用可接受的资源、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某种计算任务的能力。

同时,算力应该用性能来度量,其两种基本表述方式:一是延迟,即完成单个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二是吞吐量,即单位时间里完成任务的数量。从度量的角度,算力的评测也非常重要,比如性能评价、社会绩效评估。

唐志敏指出,不恰当的评估方式危害巨大,比如此前过度强调GDP发展会影响环境,“评价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如果我们评价的方法不好,实际上我们的战略发展可能会误入歧途,或者没有走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因此,最本质的衡量方式是完成计算任务的总时间。

理论上,通过硬件的累加,即运算部件数量*运算部件位宽*时钟频率,就能实现峰值性能。但唐志敏表示,硬件峰值是一个永远也达不到的上限,“没有一个程序能让所有运算部件同时全速运行;实际跑程序的性能,远远低于这个峰值(很可能仅1~5%)”。

高性能计算中运行效率最高的程序是LINPACK,但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到现在超算上,能达到60~70%的效率。但世界上大部分的应用软件在超级计算机中的效率是远远低于LINPACK,主要原因在于优化不够,比如并行度不够、负载不平衡、数据来回搬运、内存瓶颈等。因此,唐志敏认为,算力看起来是硬件问题,其实是软件问题、应用问题。

他同时指出,人类对计算能力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只是从此前的产品操作计算演进到AI相关类型的计算,“我们还是要不停的探索新的计算能力。”

传统计算主要是科学与工程计算,比如双精度浮点运算(FP64),除了国防军事之外,主要应用在气象预报、油气勘探、工程设计、新药开发等。但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比如深度神经网络、大模型,硬件的投入大幅上升,需要通过一些数据优化,来降低硬件的投入成本。

唐志敏表示,CPU是传统的算力芯片,随着进入纳米工艺后,摩尔定律逐渐失效,而AIGC对算力增长的需求却每6个月翻一番(也有3.5个月一说)。2000年Pentium4的主频已经达到4GHz,后来的CPU大部分都低于这个频率,光靠研发性能更好的CPU已经难以满足提升算力的需求。因此,算力需求的大幅上升对异构计算芯片(xPU)

但CPU+XPU的异构计算架构需要做通用性、算力、能耗、成本等方面的平衡,比如图像处理器GPU发展为较通用的加速引擎GPGPU,比如谷歌TPU、各种神经网络NPU、类GPGPU等加速器。不过,唐志敏也指出,异构加速计算的难点在于编程、软件兼容性,比如原来只在CPU上运行的程序,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仍在CPU上,另一部分放到xPU上。因此,这又衍生出算力芯片的生态问题。

那么,什么是算力芯片的生态?应该是能在处理器上运行的各类软件的总和,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及支撑应用软件开发运行的系统软件、中间件、库等。比如,CPU的两大典型生态:x86计算机、ARM嵌入式(手机)

唐志敏特别提到,由于嵌入式应用的软件栈不深,RISC-V等其它CPU也有一些机会,但在系统软件、开发环境的完备性方面,跟ARM的差距仍然不小。他也指出,xPU的生态更是个大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硬件不做动态优化,完全依赖并行软件的优化才能发挥出性能;二是虽然种类很多,用户还是喜欢NV的产品,因为有CUDA。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兼容CUDA不难,仅需支持一种高级语言,编译器就能搞定,但兼容CUDA生态非常难,甚至可以说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其涉及不计其数的库函数,支持数学、科学、工程等领域,都是二进制格式的,同时还涉及构成开发环境的各种工具,基于CUDA平台的各种AI框架、LLM、应用等。

那么,在中国先进制程被封锁、算力芯片的峰值性能落后的大背景下,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挑战呢?唐志敏认为,应该全栈协同,突破算力芯片和系统的关建技术,即需要系统级思维,在限制条件下求全系统的最忧解,不追求芯片峰值性能的绝对领先,通过协同创新、全栈优化,得到领先的性能。

因此,深圳理工大学成立算力微电子学院,也是希望走一条“另辟蹊径”的道路,基于中国现实的硬件条件,通过全系统的优化,包括设计、工艺、制造协同优化,电路设计与工艺技术结合,芯片微体系结构与电路设计结合,软件设计与硬件结构结合,突破制程制约,实现效能领先的AI应用性能。

在接受电子工程专辑采访时,唐志敏对中美两国的AI技术差距作了相关的解读。他认为,虽然中国在AI芯片技术上相对落后,但可以从应用的角度,推动相关技术的落地,同时强调了软件的优化,以充分发挥AI芯片的性能。

责编:Jimmy.zhang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感兴趣
2024 年,中国人工智能专业在校生约 4 万多人,而整个领域的人才缺口却高达 500 万……
从品牌战略的角度来看,华为本次选择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作为商标,可能是为了借助这些神话角色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形象……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市场蓬勃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全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来到了持续发展阶段,这也促使了企业不断加大其在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其中 AI、机器视觉和 RFID 等先进技术在实现高效生产物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荣耀新任CEO李健首次公开亮相即宣布投入100亿美元布局AI终端生态,并推动Magic系列提供7年系统更新......
“物理智能(Physical AI)”,黄仁勋在CES 2025上发表主题演讲时提出的新概念。他指出,即将全面到来的“Physical AI”时代,将是在1000万工厂、20万仓库、15亿汽车和卡车及海量人形机器人之上应用的下一波万亿规模市场驱动力。
该标准旨在为养老机器人的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提供统一规范,推动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明确养老机器人的功能与性能分类,确保其在互联家居环境中的有效应用。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点击上方蓝字谈思实验室获取更多汽车网络安全资讯3 月 5 日,据中国经济网报道,近日有传言毛京波即将卸任莲花中国总裁,调整至海外市场。莲花汽车内部人士证实了此事:“毛总(毛京波)已经有几天没有出现在办
插播:历时数月深度调研,9大系统性章节、超百组核心数据,行家说储能联合天合光能参编,发布工商业储能产业首份调研级报告,为行业提供从战略决策到产品方向、项目资源的全维参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订阅又一地
回顾2024年,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并经历了重要的变化。展望2025年,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解读产业格局,探索未来的前进方向,行家说三代半与行家极光奖联合策划
国际电子商情讯,昨日(3月3日)晚间,TCL科技发布公告称,拟以115.62亿元收购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华星半导体)21.5311%股权。A股市场又一起百亿并购2025年
前不久,“行家说三代半”报道了长安汽车采用氮化镓OBC车载电源(点击查看)。近期,比亚迪、广汽埃安两家车企又相继公布了氮化镓应用进展:比亚迪&大疆:车载无人机采用氮化镓技术3月2日,比亚迪、大疆共同发
插播:历时数月深度调研,9大系统性章节、超百组核心数据,行家说储能联合天合光能参编,发布工商业储能产业首份调研级报告,为行业提供从战略决策到产品方向、项目资源的全维参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订阅刚开年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引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来源: 逍遥设计自动化申
高通又放大招了!3月3日,也就是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第一天,高通正式宣布,推出自家的最新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解决方案——高通X85。高通X85对于高通X85的发布,行业早有关注。因为高通的手机So
2025年3月11-13日,亚洲激光、光学、光电行业年度盛会的慕尼黑上海光博会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3号入口厅N1-N5,E7-E4馆盛大召开。本次瑞淀光学展示方案有:■ MicroOLED/Min
如果说华为代表了国产手机芯片的最高水平,那么紫光展锐无疑就是国产中低端芯片最大的依持了。3月3日,巴塞罗那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紫光展锐正式发布手机芯片T8300。据了解,T8300采用的是6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