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AI技术与应用的推动下,数据存储需求快速增长,掀起了3D NAND市场新的竞争角逐。过去一段时间,各大存储厂商更是宣布了大规模生产1000层3D NAND的计划,特别是在存储密度、性能和成本等方面作了相关研发布局。本文将通过市场、技术应用等角度来介绍各大存储厂商如何直面3D NAND“千层时代”的挑战以及相关解决方案。

在过去几年的半导体行业下行周期里,存储芯片成为下滑幅度最多的细分芯片类别,一度进入了“历史性的寒冬期”。但从2023年开始,在AI技术以及相关应用的助推之下,存储芯片逐渐实现了恢复性增长,特别是高性能存储芯片的需求被激发,推动了存储行业周期性拐点的到来。

尽管目前大部分回升的存储芯片需求主要来自DRAM内存产品,尤其是被AI大模型带火的高带宽存储(HBM),但3D NAND因其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更低的成本,也正受益于AI技术这一发展趋势。

不过,3D NAND技术虽具有诸多应用优势,但其制造过程复杂且资本投资高,其架构也存在一些瓶颈,限制了通过增加器件层数来提升架构密度,在良率提升和经济规模上面临着较大挑战。

最近几年,业界特别是存储原厂仍将层数之争作为3D NAND竞争的焦点,同时更是在1000层的3D NAND发展上进行了广泛探讨与技术验证。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各大存储巨头在3D NAND技术创新方面动态频出,或宣布新的技术应用规划,或推出创新型集成解决方案。产业链厂商或研究机构也在创新制造工艺、新型材料等方面,为3D NAND存储密度和层数提供技术性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这一场3D NAND的技术应用角逐战。

3D NAND层数之争愈演愈烈

当前,存储芯片领域需求最为紧张的仍然是HBM,但AI大模型客观上也推动了NAND需求,特别是AI手机、AI PC等端侧设备被业界和市场推崇,使3D NAND成为存储芯片领域相对较快走出行业下行周期的产品类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NAND本身就处在AI生态链中,也将“享受”到AI时代下的应用机遇。

一方面,消费者对AI助手和端侧处理等增强功能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AI手机和AI PC市场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各大科技巨头纷纷布局AI PC和AI手机,比如微软、苹果等均在开发能够运行AI功能的移动终端,推动了AI技术的成熟应用,也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对高效计算和辅助智能化的需求。

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预测,2024年将成为全球AI手机时代的开端,到2027年底,内置AIGC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超过5亿部。Canalys也预测,2024年全球AI PC出货量将达到4800万台,占PC总出货量的18%,并在未来几年内加速渗透。

这些新增AI功能的移动终端无疑将对NAND的存储容量和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毕竟一个330亿个参数的大型语言模型就需要33GB的存储空间。

当然,除了移动终端之外,企业级固态硬盘(SSD)、汽车、数据中心、服务器以及超融合基础设施(HCI)等也将带动大数据洪流,催生高性能、大容量的NAND存储的需求。据CFM闪存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NAND Flash市场规模已环比增长24.2%至151.78亿美元。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市场需求增长之外,AI和大数据对存储器的性能需求与规格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半导体存储的角色,从幕后走向台前,协助高性能运算,最终实现储存及运算一体的性能表现。而且,过去一年多来,通过3D堆叠工艺来提升NAND的存储密度、容量的策略,似乎正在不断优化和创新。

2023年8月,SK海力士发布了321层“4D NAND”样品,把3D NAND堆叠层数带入“300层时代”。

今年4月,三星宣布量产第九代V-NAND 1Tb TLC产品,层数达到290层,主要面向大型企业服务器以及人工智能和云设备。

同月,美光科技宣布其232层QLC NAND量产,并在部分Crucial英睿达固态硬盘(SSD)中出货。

6月,西部数据也在投资者活动上预览了其创新的BiCS 8 2Tb QLC NAND闪存芯片,采用了218层的堆叠技术,且自称是目前业界该类型最高密度的闪存产品。

实际上,自三星2013年设计出垂直堆叠单元技术后,各大存储厂商就在层数上暗自较劲,NAND Flash闪存堆叠层数不断被刷新,3XX与4XX等更高层数的存储技术路线图也被曝光。

不过,在层数竞争上,三星应该是最积极的存储大厂。早在2022年12月,三星就在其技术博客上宣布将开发3D NAND技术,目标到2030年达到1000层。然而,1000层的3D NAND的研发计划最近又被铠侠提及。

铠侠CTO柳茂知

关于3D NAND层数发展趋势,铠侠CTO柳茂知在2023中国闪存市场峰会(CFMS 2023)上曾接受《电子工程专辑》采访时表示:“从技术角度来看,存储芯片增加到400-500层仍然具有技术可行性,而且随着层数的增加,单位容量的成本也会下降,但500层之后则比较难预估。”从其表述上,可略微感受到他对这一发展趋势持谨慎保守的态度。

然而,最近铠侠在东京城市大学举行的第71届应用物理学会春季会议上却透露,计划在2031年前实现大规模生产超过1000层的3D NAND闪存,且就实现1000层以上3D NAND器件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由此可见,在AI时代里,深度学习模型催生的快速处理和庞大数据集分析能力,对存储系统的数据读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进一步推动了各大存储大厂之间的3D NAND层数和存储密度的技术竞争,且不断有相关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来支持。这似乎预示着1000层的3D NAND已有技术可行性。

如何实现更高层数3D NAND

尽管业界对3D NAND堆叠的层数越来越乐观,但不能忽视的是,随着垂直堆叠和向更小单元设计的扩展,工艺复杂性、成本和上市时间成为了影响制造量产和盈利能力的最大挑战。

单纯从技术来看,尽管3D NAND在一定程度减少了光刻缩微工艺的限制,但却增加了沉积和蚀刻的难度。随着堆叠的层数不断增加,3D NAND需要解决堆栈过程中的蚀刻问题,即必须蚀刻具有非常高纵横比(晶圆上形成图案的深度与宽度之比)的非常深的孔。这也使得一次性蚀刻更深的孔会具有更大的技术挑战,也无法提高蚀刻速度。

同时,除了蚀刻之外,还需要用非常薄的介电层上下均匀地填充这些孔,而沉积几纳米的层并不容易,仍然具有挑战性。

因此,在超过128层之后,很多存储厂商都将解决方案投向了多层堆叠工艺。比如,SK海力士的321层“4D NAND”就采用三重堆叠技术,涉及生产三组独立的3D NAND层,每组分别堆叠为120层、110层和91层,然后组合成一个芯片。这种方式的好处显而易见,更少的层数更容易进行刻蚀。

据悉,三星最近量产的290层的第九代V-NAND就采用了双层堆叠的方式,而计划于2025年推出的第10代NAND芯片,也将采用三重堆叠技术,达到430层。

不过,除了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率也是3D NAND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虽然多层堆叠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刻蚀的问题,但未来堆叠更高层数,比如1000层3D NAND,就需要考虑坍塌、弯曲、断裂等诸多稳定性问题,而且还需进一步降低成本。

过去数十年,CF基气体一直用于绝缘膜蚀刻。在CF基等离子体中,CF基聚合物厚厚地沉积在孔的侧壁上。虽然这种聚合物可以防止横向蚀刻(防止弯曲),但孔越深,到达孔底部的CF自由基就越少,孔的蚀刻速率就会急剧降低。而且,通过提高芯片温度等方法,虽在一定程度能加大CF基聚合物向孔底的输送,减少沉积在孔的侧壁而防止横向蚀刻,但能优化的程度有限。因此,几年前业界就在探索低温蚀刻技术,希望一步操作就可同时去除材料并在低温下钝化侧壁,也就是在单层非堆叠工艺下突破128层的工艺限制。

2023年,Tokyo Electron就开发了一种用于存储芯片的低温通孔蚀刻设备(图1)。该设备技术首次将电蚀刻应用带入到低温范围中,研制出了具有极高蚀刻速率的系统。该工艺技术可在短短33分钟内实现10μm深的高纵横比蚀刻,更适用于制造400层以上堆叠的3D NAND闪存芯片。

图1:通孔的横截面SEM图和孔底部的FIB切图。(来源:TEL)

具体原理是,通过HF+PF3的新气体系统与极低温度(公告中为-60℃)相结合,实现3D NAND内存孔的高速蚀刻,即在HF/PF3+Cryo的情况下,孔的侧壁上几乎没有沉积,反应物质HF被供应到孔的底部,进而实现高速、无横向蚀刻的工艺制造。

同时,在3D NAND中堆叠更多的Si3N4/SiO2层是提高其存储密度的关键。而对于SiO2,温度越低,蚀刻速率越高,添加PF3可以加快蚀刻速度。这也意味着进一步降低温度,可能刻蚀的速率更高。

这意味着利用低温刻蚀的技术可以一次实现更高层数3D NAND的高纵横比刻蚀,减少堆叠的次数,降低了工艺的复杂性和生产成本,也更易实现1000层3D NAND。

目前,三星、SK海力士已经在对TEL这款低温蚀刻设备进行测试,以生产更高层数的3D NAND。最近,铠侠也表示,计划于2026年量产第10代NAND,并决定采用低温蚀刻技术。

当然,更大层数的3D NAND还面临着其他的技术难题,比如单元间干扰、缩短层高以及扩大每层存储容量等挑战。因此,除了设备工艺之外,业界还需从材料的角度去探索相关的解决方案。

对此,最近有媒体报道,三星正与KAIST等研究机构合作,积极探索“铪基薄膜铁电(Hafnia Ferroelectrics)”作为下一代NAND闪存材料,希望这种新材料可以堆叠1000层以上的3D NAND。

还有哪些方式提升存储密度

尽管3D堆叠目前是NAND容量扩展主流的技术路径,但不是唯一。与垂直缩放相比,虽然横向缩放受限于光刻工艺,带来的密度增益越来越小,但其确实可以在不增加WFE强度的情况下,实现线性成本的降低。在NAND扩展上,铠侠不像其他存储厂商那样热衷于通过堆叠层数来增加存储的容量,还会考虑平面密度的提升,以及成本的问题。

柳茂知就曾强调,“存储密度是王道,但3D NAND的层数并不等于密度。如果层度比较厚,那么整体密度也不会很高。如果存储器孔间距较长,则横向密度也不高。”他甚至指出,“通过放宽层厚和存储孔间距的选项,可以轻松实现更高的层数。但这不是铠侠的选择。”他仍然坚持通过垂直微缩以及横向微缩的高效布局,来提升存储密度,进而实现性能提升,以及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在CFMS 2024上,柳茂知再次分享了铠侠从四个方面来推进300层以上的NAND技术研发工作:一是横向缩放,即平面方向的微细化;二是纵向缩放,即层数;三是架构缩放,即CUA→CBA等;四是逻辑缩放,即TLC→QLC→PLC(图2)。

图2:NAND扩展存储容量的四种途径。(来源:Semianalysis)

对此,柳茂知也解释:“虽然层数的比拼能进一步提升单裸片容量密度,但并不是唯一途径,而且层数过高会带来Block增大的后果,给客户的系统级封装带来难度。”

在此,还需关注一下架构缩放,即通过把CMOS逻辑外围电路放置在NAND阵列的上方或下方来实现构建电路,节省芯片面积。不过,由于NAND阵列处理步骤非常严格,CMOS逻辑处理技术存在局限性。目前,很多储存厂商利用CMOS键合阵列(CBA),通过在单独的晶圆上制造逻辑,然后通过混合键合将逻辑键合到存储阵列晶圆上来解决此问题。

据悉,铠侠最新的BiCS 8采用的就是CBA晶圆键合技术,分别制造存储堆栈和CMOS控制电路,将CMOS直接混合键合在阵列之上。这种方法可在提升闪存读写性能的同时,有效提升闪存整体存储密度,降低运行功耗。

根据西部数据最新推出的BiCS 8 2Tb QLC NAND闪存芯片,BiCS 8颗粒在密度上比竞争对手高出15~19%,其中1Tb版本的TLC颗粒拥有与对手2xxL 1Tb QLC颗粒相媲美的存储密度。而在能效方面,BiCS 8闪存在编程能耗方面比竞争对手低13%。

实际上,从架构创新的角度,BiCS 8技术类似于长江存储Xtacking的CBA技术路线。这种架构创新方式还有一些其他的优势,比如,存储单元、外围电路分别在两片晶圆上并行加工,缩短生产周期;外围电路可以单独加工,与存储单元可以互相独立设计、生产,消除二者之间的设计、工艺牵制,实现更高性能。

但其实际意义还在于,外围电路面积与存储单元面积几乎相等,远超过现有主流3D NAND架构的外围电路面积。相对来说,外围电路晶体管密度可以比较低,可以使用成熟芯片工艺节点(比如28nm甚至更老的芯片工艺),无需先进工艺的光刻机。

值得一提的是,SK海力士的“4D NAND”则是将过去放置在存储单元旁侧的外围电路转移至存储阵列下方,减少了芯片占用空间,是3D NAND的另一种变体,被其命名“4D单元下外围(PUC)”。而美光科技针对这一架构设计,命名为“CMOS阵列下(CuA)”。可以说,以上几家存储厂商的架构扩展的思路基本一致。

至于逻辑缩放的方式,从未来技术发展与应用的角度,这应该是NAND扩展潜能最小的方式。

不过,整体来看,3D NAND可能会在技术和成本挑战中成为一场消耗战,需要综合考虑NAND扩展的最佳方式,而非单一技术路径的扩展。这也是铠侠一直坚持的NAND扩展的技术路径。

结语

如今,在生成式AI的推动下,数据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这使得如何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来存储海量数据成为一个重大挑战。随着AI终端搭载的NAND Flash容量翻倍成长,3D NAND将凭借低成本和大容量数据存储的性能优势提供硬件支持,其中QLC SSD的发展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3D NAND未来的发展仍然聚焦在增加层数和提升密度两大方向,且呈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不断满足生成式AI大爆发时代对高性能存储的迫切需求。而当前存储厂商在3D NAND上的创新步伐,不仅打破了此前“3D NAND可能会在300层或接近300层时失去动力”的预判,而且似乎也让“千层NAND时代”越来越近。

本文为《电子工程专辑》2024年8月刊杂志文章,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免费杂志订阅申请点击这里

责编:Franklin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今天我又把同事的七彩虹战斧GeForce RTX 4060 8GB GDDR6显卡给拆了。发现它虽然用料不怎么样,但性能却非常地好。
今天我们来拆解一款顶配游戏显卡——撼与科技Intel Arc A770 TITAN OC 16GB。这款显卡在2022年英特尔重回独立显卡市场后,迅速成为众多数码爱好者的焦点。
A某现年50多岁,居住在安徽省合肥市,被逮捕前在一家中国芯片公司工作,与妻子和两个女儿共同生活。去年12月,合肥市国家安全局的调查人员将A某从家中带走,并在当地酒店隔离调查了5个多月……
·结合并收入为17.5731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7.03万亿韩元,净利润为5.7534万亿韩元……季度业绩创历史新高;·凭借公司面向AI的存储器全球领先技术实力,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实现最大规模的季度业绩;·适用于AI服务器的存储器需求持续表现强势,第三季度DRAM总销售额中HBM比重达到30%,第四季度预计高达40%;·“公司明年也将引领面向AI的存储器市场……确保业务的稳定性和盈利以夯实长期发展的基础”
AI技术使存储和内存开始与系统架构进行更紧密的集成和优化;其次,能效成为了设计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三星副董事长兼DS部门负责人全永铉(Jun Young-hyun)指导的此次审查,将导致总裁级别的大幅裁员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FinFET到GAAFET架构世代的差异,本文利用高倍率的电子显微镜影像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观察其于结构微观层面上的特征...
汽车技术领域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其未来依托于动态且适应性强的系统,并可通过软件不断提升驾驶体验。
连接标准联盟很高兴宣布 Matter 1.4 现已正式发布,可供设备制造商和生态平台开发应用。这次更新是Matter生态系统迈出的重要一步。Matter 1.4带来了一系列增强功能......
根植雄厚研发实力及物联网领域的深耕实践,汇顶科技面向新兴车载互联应用全力进击。旗下首款高可靠性、高性能车规级低功耗蓝牙SoC——GR5405,已成功通过AEC-Q100 Grade 2认证。
台积电7nm停供中国大陆!集微网报道称,从多个消息源获悉,台积电已经向目前所有中国大陆AI芯片客户发送正式电子邮件,宣布自下周(11月11日)起,将暂停向中国大陆AI/GPU客户供应所有7纳米(nm)
互联网与科技企业每日重点资讯文 | 苏丁巨头动向歌尔股份被曝成为苹果2026年两款新品供应商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爆料称,苹果将首次进军智能家居IP Camera(网络摄像头)市场,计划2026年量产,
由前苹果和英特尔等资深人士共同创立的硅谷人工智能芯片初创公司Tenstorrent,近日宣布与日本政府达成一项重要协议。根据协议,Tenstorrent将在未来五年内,于其美国办公室为日本培训多达20
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诠鼎推出基于高通(Qualcomm)IPQ5322、QCN6422、QCN6432和QCA8386芯片的Wi-Fi 7家庭网关方案。   &nb
芯片超人现有1600平米芯片智能仓储基地,现货库存型号1000+,品牌高达100种,5000万颗现货库存芯片,总重量10吨,库存价值高达1亿+。同时,芯片超人在深圳设有独立实验室,每颗物料均安排QC质
 会 议 预 告  活动倒计时 8 天11月20-21日 | 行家说新型显示全产业链年会近期,点莘技术、秋水半导体、纳视智能、睿励科学仪器等4家Micro LED相关企业相继完成新一轮融资,单笔金额最
EETOP 11月12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华为公司已要求美国法官驳回一项联邦起诉书中的大部分指控。该起诉书指控华为试图窃取美国竞争对手的技术机密,并在其伊朗业务问题上误导银行。华为在上周五晚间提交给法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变化速度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毫不夸张,短短几年时间,车企们的发力方向就从“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卷配置,到猛堆电池的卷续航,再到蜂拥而上卷智能化。各种方向的技能树都没少点,但由于补能效率
艾迈斯欧司朗今日宣布,推出新一代高性能LED——OSCONIQ® C 3030。这款尖端LED系列专为严苛的户外及体育场照明环境而设计,兼具出色的发光强度与卓越的散热效能。其支持高达
EETOP讯,据中国台湾《经济日报》报道,美国出口管制措施进一步升级,不仅传闻台积电将因遵循规定而停止向中国大陆的非消费类AI芯片客户提供7纳米制程产品,三星也同样受到限制,无法承接相关订单。(参考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