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专辑讯 一程山水一华年,西北工业大学202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邀请了余承东作为校友发表演讲。余承东现任华为公司消费者BG CEO、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也是西北工业大学的1987届本科生校友。
西北工业大学(英文全称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缩写NPU)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西北工业大学是由西北工学院和西安航空学院于1957年10月在西安合并成立;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西北工业大学。
1938年国立北洋工学院、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在汉中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迁至咸阳。1950年更名为西北工学院。
1952年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组建华东航空学院。1956年内迁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在哈尔滨组建,1966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
西北工业大学在科研方面也有显著成就,其科研成果多次亮相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
典礼上,西北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宋保维以《奋勇而上,逐光而行》为题致辞,向毕业生们提出三点希望:一要心中有光,赓续红色血脉;二要眼里有光,保持奋进姿态;三要脚下有光,勇担时代使命。“希望大家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
余承东演讲励志,给了该毕业典礼的学子们最好的祝福,也是一场跨时空的校友聚会分享。
余承东当时以家乡安徽省霍邱县应届理科第一名的成绩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报考西北工业大学,他称,“这是我人生做一个最正确的选择。”
马兰基地是余承东梦想中的工作地方,能为国家建设,为国防贡献力量的好地方。但由于家庭条件限制,其父希望他能寻到一个更好的选择,能支撑起家中弟妹的学习经济问题。毕业后,余承东留在了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503教研室,短暂工作后,去了清华大学读了电子工程技术研究生。
进入华为,也是因一个偶然机会,余承东在一个假期去了深圳华为工作,“到了华为以后,就留着不让我走了,我也没想到这么一干就干了31年。”
余承东作为毕业生代表给毕业学子分享了四个经验和想法。
其一是意志,也就是志向。志向的高度、努力的程度决定了未来在工作岗位上所能取得的成就的高度。余承东在毕业留言册里写着自己想成为一个最优秀的总工程师,在华为工作多年也是奔着这个方向前进,获得了华为公司的第一个六级工程师、第一个七级工程师,都是代表当时华为第一个最高级别的工程师,也是华为公司第一个专利的撰写者、获得者。
公司壮大后,余承东逐渐走上了管理层的岗位。
2007年,作为做华为无线产品总裁的余承东,曾写了一句话:定位决定地位,眼界决定境界。这是他写给整个无线产品团队的。
我们追求的高度、我们定位的高度,决定了我们未来取得多大的成绩。华为也在困难的成长中,不断接近、改善并超越。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通信非常落后,华为在进入这个领域后,团队本身就有追求,所以带领的团队也能成为华为中最有战斗力的团队。“无论把我放到哪个岗位上去,我带领的团队都能成为公司里、行业里最有战斗力的团队。”
其二是坚持终身学习、持续学习。余承东在西工大自动控制系,学了电力的课程、机械类的课程,包括学校安排的交叉的学科。此外,余承东还学了计算机系的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自动控制系的研究生课程,以及电子工程系的本科课程。学习的这些东西,总有一天将会学以致用。
其三是开拓创新。如今科技行业日新月异,要把握着行业发展的方向,能够实时地前进,要有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不仅要敢于创造新的产品、卓越体验的产品,更要敢于突破自己。
那个时代虽然有大哥大,有固定电话,但费用高昂,华为在1994年第一代智能交换机上市之后,余承东就选择进行内部创业,创立了第一个无线经营产品。并励志将无线通信的技术、产品水平和竞争力做到了世界第一。余承东也完成了在3年的时间将通信市场份额做到欧洲第一,甚至超越了欧洲本土的的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
第四个分享是,我们工作时一定要坚持扎实、踏实、朴实。虽然大家看到这三个“实”很吃亏,但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在工作中你可能会受到委屈、受到打击,很难做出很突出的贡献和突出的成绩,也可能你不善于沟通,不善于去表现,也可能没有得到及时的重用或者提拔。“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脱颖而出的。”
具体演讲内容如下: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是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来参加咱们2024届的毕业典礼,我今天也想到了37年前也就是1987年的夏天,当时,我是以我们家乡安徽省霍邱县应届理科第一名的成绩第一志愿、第一专业报考西北工业大学,这是我人生做一个最正确的选择。
西北工业大学当时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的特色,当时是中国15所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我到西北工业大学入学军训的时候也接受了很多的教育,尤其今天在咱们相聚在这里,我就想到了37年前和各位同学在军训时所听到的战斗英雄的报告会,我也想到了1991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的时候,怀着对母校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的憧憬离开这个学校。
我也清晰记得,1991年毕业的时候,我看到了咱们有一篇招聘广告,看得我热血沸腾,我真的想去那里工作。
那是一篇马兰基地的招聘广告,贴在咱们西北工业大学的校园内,我到现在都依然清晰记得招聘的开篇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然后是茫茫戈壁滩和马兰基地的介绍,那个时候我就想,这才是我梦想工作的地方,才是我为国家建设、为国防贡献力量的好地方。
当时我家里在安徽农村,弟弟妹妹都在上学,我父亲要我赶紧参加工作,但是家里跟我说不能去马兰基地,因为可能获取的待遇无法支撑家里弟弟妹妹上学,所以还是要我最好能选择其他的地方。但当时我内心的梦想真的是想去那个地方的!
后来,我毕业以后留在了咱们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503教研室,我在那里短暂工作了一段时间。再后来就到清华大学读了电子工程技术研究生。
我在华为工作了接近31年的时间。当时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假期去了深圳,到了华为以后,就留着不让我走了,我也没想到这么一干就干了31年。
时间真的过得非常非常快,今天宋校长说让我回来作为毕业生代表给同学们分享一些经验,分享一些我的想法。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就以自己的方式来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母校对我们的培养,尤其“三实一新”的校风,对我们的影响非常非常大。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还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真的就是西工大的风格。
今天,我想跟同学们分享几个观点。
第一个就是我们的意志,也就是志向。志向的高度、努力的程度决定了未来在工作岗位上所能取得的成就的高度。我们87级的同学,现在在祖国的航空、航天、航海各个领域有很多的总工程师。包括87级的同学周新明,最近也是被任命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董事长,前几天我们还有见面。可以看到,我们这些同学正在祖国各个领域的建设中做着自己的贡献。
当年,在同学的毕业留言册里,我清晰记得我写的是想成为一个最优秀的总工程师,而我在华为工作的时候,也是一直在往这个方向去努力。我是华为公司的第一个六级工程师、第一个七级工程师,都是代表当时华为第一个最高级别的工程师,也是华为公司第一个专利的撰写者、获得者。也带领我们团队获得了很多国家的项目奖励,不管上面有没有写我的名字,都是我带领团的一个个做出来的。在当时,也确实是我自己的人生志向。
后来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我自己也是被逼到了管理层的岗位上。华为从一个小公司成长为一个越来越大的大型企业,我也没办法再继续做专家,但是我始终就没有放弃自己对技术、对专研的学习和爱好。
所以,我想我们不管在哪个岗位上,我们要有志向和追求。有人说。西工大校风中的工作踏实,尤其是作风朴实会吃亏,但我觉得这不是吃亏,这可以让我们在未来爆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内敛、内向喜欢默默无闻的人,一个内心非常安静的人,也是典型的理工男的风格。在这个工作中,不善于交流、不善于沟通、不善于表现的人,可能他是最晚才能脱颖而出的人,但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真正的工作踏实、作风朴实,一定能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创造巨大的贡献,最终脱颖而出!
2007年我在做华为无线产品总裁的时候曾写了一句话:定位决定地位,眼界决定境界。这是我写给我们整个无线产品团队的。
正是我们团队有这样的追求和志向,所以才能够在无线通信领域超越当时的行业老大爱立信成为了世界第一。
后来我在华为带领的每一个团队,都能做出卓越的成绩。我们还有一句话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我们追求的高度、我们定位的高度,决定了我们未来取得多大的成绩。比如我们要进入哪个行业,一定要做那个领域的不仅是中国第一,还要做到世界第一。我一直以来都这样要求我们的团队。其实,当时我们刚刚进入某一个领域的时候,我们都是从严重落后到比较落后,又到有点落后,又到接近,又到改善并超越的过程。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中国的通信非常落后,华为在进入这个领域后,团队本身就有追求,所以我带领的团队也能成为我们华为中最有战斗力的团队。无论把我放到哪个岗位上去,我带领的团队都能成为公司里、行业里最有战斗力的团队。
其实就是因为一个简单的目标:追求高度。团队必须要成为真正的王者之师,要能够做好,要做的最好。
我们受了非常好的大学的基础教育,我们的员工也来自全国的各个名校,我们有非常健康的身体、有非常好的技术,别人能干什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干不好!所以,我们要有这种追求,并为这个目标付出艰辛努力。
今天我想给学弟学妹们来分享的第二个想法是坚持终身学习、持续学习。
咱们西北工业大学的基础教育非常扎实,我在西工大自动控制系,学了电力的课程、机械类的课程,包括学校安排的交叉的学科。
我自己从学校到工作过程中,把计算机系的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全部都自学了,我把我们自动控制系的研究生课程也自学了,后来我又学了电子工程系的本科课程。再后来,我读清华电子工程系的研究生。这样,我是学了3个系的本科和3个系的研究生课程。
可能大家会觉得你疯了,学那么多干啥。但真正在工作中,很多都会有很重要作用,不一定哪一天你会发现你学的东西都会用上。
举个例子,我学的计算机课程,对于我们后来做软件、做芯片、做一些系统的开发,在战略方向的把握上,都帮助我能够有非常清晰的思路。而我学的机械领域的课程,对我从事消费电子领域过程中,能够针对一些设计发现问题。当然,这是我的职责,但也正是我过去打下的这个基础,能够让我胜任。
我一直要求我们的管理团队、我们的每一个主管,不仅仅是当一个行政领导,更要对你所从事的业务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所以,我们需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
在华为我们做互联网通信、移动通信、消费电子包括如今AI的时代,我们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比如我们的半导体,工艺、制程、设备等方面,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们去突破。当我们技术人员走向管理岗位的时候,对业务深刻的理解洞察,能大大帮助我们减少决策的失误,在一片混乱中能够看清正确的方向,甚至能够选择看似错误但是正确的的方向。
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第3个想法是开拓创新。
就是咱们西工大“三实一新”的那一个新!如今科技行业日新月异,无论未来我们进入哪个领域,都要不断地创新思考,来把握着行业发展的方向,能够实时地前进。
加入华为的时候,我是一个普通的软件工程师,但是因为业余爱好,软件硬件我都玩的转。华为在90年代在通信交换领域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但那个时代已经有了大哥大,我和另外一个同事创立了华为的第一个无线通信的产品--ETS。我管研发,那个小伙子管市场。在1994年就在华为第一代智能交换机上市之后,我就出来进行内部创业,创立了我们第一个无线经营产品。
90年代光一个固定电话,都要五六千块钱的初装费,那时候当很多人工资一个月还不到100块钱,但是今天我们还有多少人在用固定电话?
再后来,大家都看到了,我带领我们团队把无线通信的技术、产品水平和竞争力做到了世界第一。
华为获奖的一些产品中,有很多人说是余承东发明的,但是,我坚决反对把我的名字给放上去,虽然我确实是技术主导。
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为了突破欧洲最高端的技术,我就实地去考察我们客户的实际情况,并将我的概念提出了跟客户沟通,客户也高度赞同,也让客户大幅度节省了费用。
以前华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突破高端欧洲市场的时候,我们不是卖不进去,是送都送不进去。但后来通过我们的技术创新的突破,我们实现了高价销售,突破了欧洲市场。再后来,我们的SingleRAN也是突破了欧洲的高端市场。
之后,任总又把我派到了华为欧洲区做总裁。刚去欧洲的时候,我们的市场份额小于3%,而任总给我的任务是用3年的时间将市场份额做到欧洲第一!当时我手下的主管跟我说:“哇,老余你死定了,不可能的任务,你完蛋了”。
但是我们创造了奇迹,用三年的时间,超越了欧洲本土的的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那时候,要成为欧洲市场份额的第一,必须占据市场份额的30%接近40%,我们超额完成了目标,实现了欧洲市场的全面突破。
因此,我们要有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不仅要敢于创造新的产品、卓越体验的产品,更要敢于突破自己。
今天要跟学弟学妹们分享的第四个想法,我们工作时一定要坚持扎实、踏实、朴实
虽然大家看到这三个“实”很吃亏,但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在工作中你可能会受到委屈、受到打击,很难做出很突出的贡献和突出的成绩,也可能你不善于沟通,不善于去表现,也可能没有得到及时的重用或者提拔。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脱颖而出的。
我刚才一直说我们要坚持学习,长期学习。有时候,我们在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方面缺乏这样的意识,我们也缺乏这样一个系统的培训。
所以在我工作中,我时常会从自身找问题,在管理的经验、管理的意识和沟通方面的缺乏。我也看了很多管理学的书,也看了很多名人的传记,我想这个其实是我们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我也希望我们西北工业大学的学子们未来有更多的人能走向leader系统的岗位,不仅成为总师、成为一个优秀的专家。
最后想给大家说的是,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耐得寂寞、受得委屈、终成大业!
最后祝同学们学学业有成,将来为祖国,无论是国防还是祖国的航空、航天、航海或者是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自己突出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