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现有基于RISC-V的IP不少,已经上市的RISC-V芯片数量也已经不小了。但我们说,新思去年底推出了RISC-V指令集的ARC-V处理器IP,对于RISC-V生态而言仍然是个大事件。原因是这样的...

RISC-V这两年一直都算是半导体领域内的热门话题。其实首个RISC-V芯片的流片是早在2011年的事情,为什么会在十多年后的现在突然变得如此盛行?

此前我们大致分析过RISC-V这些年大热的原因,包括摩尔定律的停滞、加速计算的崛起、应用导向的芯片设计趋势(以及系统企业更多开始涉足芯片设计)、乃至地缘政治和产业链的区域化、自主化,都让RISC-V的开源、灵活等属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是x86, Arm这类指令集没有也几乎不可能给到的。

换句话说,时代大潮决定了RISC-V的大火——不仅是嵌入式应用,还越来越往HPC方向走。现在的问题并不在于RISC-V是否会崛起,而在于RISC-V的生态发展得有多快。未来5-6年40%年复合增长率;正渗透到HPC领域;以及英伟达、Intel这些传统大咖入局,都能表现RISC-V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事实。

可能近期对RISC-V而言,一个大事件在于,去年底IP领域内的一名重要参与者开始提供基于RISC-V的CPU设计IP:即新思科技。新思作为EDA企业,提供协助RISC-V指令集芯片设计的工具并不奇怪,不过作为IP供应商推出基于RISC-V的ARC-V处理器IP,至少可以说是RISC-V发展史中的大事件;当然还包括配套的设计工具,以及像TileLink VIP这样的必要组成部分。

因为这家公司在EDA/IP界的分量,和业内已推出基于RISC-V的CPU IP的其他参与者还真的不大一样。借着这个机会,我们来聊聊新思入局RISC-V的可能性与影响。

 

有关ARC-V,及新思RISC-V尝试

ARC在处理器IP行业的名声本身就不小,低功耗、高度可配置性、可扩展性是其得以满足应用需求的特点:ARC此前在IoT、嵌入式应用领域相当知名。最早的ARC处理器基于ARCompact指令集,几年前新思为其注入ARCv3开始达成64位支持。

一般ARC产品作为处理器核心设计,客户获取RTL级别的方案,并将其整合到更大的SoC上。ARC生态也历经了过去20+年的发展。

RISC-V先期发展已经达成颇具规模的嵌入式应用外加其灵活性,都与ARC这一路走来的方向显得非常契合。所以新思去年在硅谷举办的RISC-V北美2023大会上发布了ARC-V——看名字就知道是基于RISC-V指令集的ARC产品线延伸。

具体到IP产品,现阶段ARC-V涵盖3个家族系列,包括有:32位微控制器平台ARC-V RMX系列、32位支持实时多核的ARC-V RHX、能跑Linux这类操作系统的64位平台ARC-V RPX。前者上市时间预计为今年Q2,后两者则在下半年。

其中ARC-V RMX,3或5级流水线,主要面向低功耗的IoT应用;也有内置的DSP可选,用以支持人脸识别、手势识别之类的特性。值得一提的是RMX设计支持ASIL B和ASIL D安全等级,能够加速ISO 26262和ISO 21434汽车网络安全认证。也就是说RMX是FuSa功能安全支持的。

另外APEX(ARC Processor Extension)为RISC-V设计做出了额外的扩展指令支持——新思也提供定制化的编译器支持。RMX的目标应用典型如电机控制、BLE控制、SD卡等。

实时性能更高的ARC-V RHX,10级双发射流水线,最多支持16个核心。其重要特性包括支持硬件虚拟化、caching和RVV——也就是RISC-V的矢量扩展。更高性能需求的实时应用仍是其应用方向,如汽车、机器人、医疗设备与计算存储的安全管理。

64位多核心支持的ARC-V RPX系列,则基于虚拟化能跑Linux的常见分发版本;基于AMBA-CHI接口能够支持多核心cluster的缓存一致性。这就是个主处理器级别的产品了,面向航空电子、医疗成像、汽车域控制器、存储局域网等应用。

不过从此前新思发布ARC-V时给出的信息来看,无论是上述哪一个,ARC-V面向的就是嵌入式应用,暂时不会与HPC领域内的RISC-V处理器竞争,比如数据中心和手机SoC。

 

为什么说ARC-VRISC-V而言,分量不轻

去年新思宣布ARC-V产品时,媒体普遍报道说新思此次是正式进军了RISC-V。实际上新思作为EDA供应商,对RISC-V的支持也应该算得上是由来已久。

尤其考虑到ISA规格定义上,RISC-V对开发者来说有各种选择,而且还可以做ISA扩展、增加定制的指令。灵活性本身就对验证解决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文首提到“应用导向”又是这个时代伴随RISC-V芯片设计的一大特性,则适配不同应用达成对应的PPA平衡,都是EDA工具与方法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对新思而言显然都是主场。

前两年我们就看到了SiFive和新思合作加速SiFive RISC-V处理器SoC的设计和验证工作,还有和Imperas合作解决验证需求问题(更不用说后续新思就收购了Imperas)等等。

而且对于核心IP的支持也不限于核心自身,还在于核心周围的很多东西,从cache设计到NoC fabric等。比如在ARC-V之外,即便抛开现有ARC家族产品,也有个值得一提的Verification IP for TileLink(TileLink VIP)。TileLink本身是个开放标准的芯片级互联,主要用于RISC-V(也支持其他ISA)。

在诸如SoC这类系统之上,连接加速器、通用多处理器、协处理器、DMA等设计时,实时缓存一致性总线协议就可以选择TileLink。规格介绍中提到TileLink作为一种互联标准,本身有低延迟、高吞吐的特点。其关键特性包括缓存一致性(cache coherent)共享存储,针对SoC提供无死锁(deadlock-freedom)特性(支持DAG,以避免连接拓扑结构中的回路),请求的乱序执行,状态无关(stateless)总线的带宽适应等...

RISC-V SoC就可以用TileLink协议来实施到内存的一致性存储映射访问,算是比较典型的master-slave主从点到点协议。新思的TileLink VIP作为一整套协议、方法、验证相关的方案,主要是加速开发者的验证收敛;支持涵盖TileLink新版本的主要特性,比如TL-UL, TL-UH, TL-C一致性级别、乱序响应等。实现典型如多级缓存+内存的方案,都应当算是现代CPU设计的标配了。

实际作为RISC-V芯片设计EDA工具的组成部分之一,TileLink VIP也只是新思方案中的一个例子。像ARC-V处在ARC产品线之下,本身就表明了对于以往IP技术及其生态的借鉴,毕竟ARC作为既有产品就已经相当成功——再将其与RISC-V本身高速成长的生态接合,这个逻辑就显得相当合情合理。

基于RISC架构核心在硬件指令解码器、流水线执行、大型寄存器堆和load-store等结构方面的相似性,直接用ARC处理器现有的一些机制就能开发ARC-V核心。ARC处理器的现有用户针对新的ARC-V只需要简单重新编译代码。借助共享的Metaware工具链,扩展出对于ARC-V核心的支持,提供编译器、debugger、ISA模拟器开发工具等本身就是一种自有技术与资源的利用。

其他工具方面,前文还提到包括APEX指令集扩展,就有定制化编译器支持;还有ARC-V的处理器IP借助于Synopsys.ai的协助优化;那么对于ARC-V提供一系列工具与技术来加速SoC的设计与验证,涵盖Synopsys.ai, Fusion QuickStart Implementation Kits(QIK), 验证解决方案, 云SaaS平台等也就不意外了。

总结新思提供的RISC-V相关解决方案大方向,除了前述ARC-V处理器IP、TileLink VIP之外;还包括RISC-V设计与实施、RISC-V验证、ASIP Designer支持的定制设计、RTL Architect预测PPA预测RTL变化带来的拥塞影响、各种接口IP、Virtual Prototype、安全解决方案等……这些是ARC生态积累,以及ARC-V IP之外,新思提供RISC-V IP可能对RISC-V世界、对芯片行业产生影响不同于常规参与者的部分。

基于新思整个硅生命周期开发工具的诸多积累,从原型产品到具体实施、验证和流片,乃至到系统、软件开发工具,新思因此与foundry厂及诸多标准组织都有紧密的联系。这对RISC-V IP生态的长期构建都有着相当大的优势。

 

RISC-V合作与竞争间的差异化

此前新思就表达过,一直在观察RISC-V的发展,在看到客户需求和RISC-V生态强势增长的情况下,就发现是时候进入这一战局了。所以不出意外的新思成为了RISC-V International的Premiere会员。RISC-V International的扩大,吸纳更多的成员和参与者是RISC-V生态得以持续开拓与发展的基础。

但另一方面,更多企业参与生态构建,就商业层面也会事实上形成竞争关系。实际上现在的RISC-V处理器核心IP方面已经有Andes晶心科技, Codasip, Imagination, SiFive, Tenstorrent, Ventana等不同应用方向的参与者。

不过新思去年在发布ARC-V处理器时就提过差异化竞争的问题,即新思在IP领域已经有几十年的经验,IP占到“新思的25%”。

单就IP供应商的身份,新思本身是产品最全的IP供应商,还是顶级接口IP供应商,提供的IP产品包括逻辑库、嵌入式存储、模拟IP、各种有线无线接口IP、安全IP、嵌入式处理器及子系统等等。这对ARC-V这一IP产品的推广也都是优势资源。

所以福布斯去年撰文提及以新思在IP领域的地位,进驻RISC-V称得上是标志性事件。前文有提及新思在SoC及系统设计方面的优势资源让新思在RISC-V IP领域迅速占据一席之地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而且像ARC-V系列产品中还有机会加入不同场景定位的IP,辅以包含TileLink VIP及EDA工具在内的周边加强,新思构建起RISC-V生态的强势在整个行业里可能都会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责编:Illumi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感兴趣
全球前十大高产机构中,9家为中国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其中,中国科学院以 2018-2023 年期间发布的 14,387 篇文章位居榜首。
这一新指导政策不仅反映了中国在芯片产业中减少对外依赖的战略意图,也体现了RISC-V架构在中国芯片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潜力。
这一成果不仅将芯片上的时间调控速度提升了 100 倍,时钟频率突破100GHz,还为未来智能计算、6G 通信、空天遥感等一系列现实应用的性能提升提供了强大支持。
在外观和部分组件方面,iPhone 16e 延续了 iPhone 14 的设计。它的外壳与 iPhone 14 相似,就连 Face ID 模组也完全一样……
此次风波始于2月28日,部分自媒体在小红书、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芯片界最大投资机构之一北京办公室关门》等文章,声称中芯聚源“北京办公室已关闭”、“上海团队人心涣散”、“仅剩最后一期基金”等……
此次调整被视为芯华章迈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一步,旨在应对半导体EDA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与技术挑战。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引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图1 采用自上而下方法实
DeepSeek的崛起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一场从“机器语言”到“人类语言”的范式革命,推动了AGI时代到来。各个行业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为企业数字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不同企业在落地
市值一夜蒸发2900亿”作者|王磊编辑|秦章勇特斯拉陷入一个怪圈。马斯克的权力越来越大,但特斯拉的股价却跌得越来越惨。就在昨天,特斯拉股价又下跌了4.43%,一天之内蒸发4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5
差分运算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得到有效抑制,而只对差分信号进行放大,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差分电路的电路构型    上图是差分电路。    目标处理电压:是采集处理电压,比如在系统中像母线电压的采集处理,
插播:历时数月深度调研,9大系统性章节、超百组核心数据,行家说储能联合天合光能参编,发布工商业储能产业首份调研级报告,为行业提供从战略决策到产品方向、项目资源的全维参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订阅刚开年
据报道,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西班牙巴塞隆纳的全球发表会上表示,小米汽车计划于2027年进军海外市场。小米的立足之本在于深耕本土市场,作为一家中国车企,唯有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方能谈及海外扩张。因此,小
高通又放大招了!3月3日,也就是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第一天,高通正式宣布,推出自家的最新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解决方案——高通X85。高通X85对于高通X85的发布,行业早有关注。因为高通的手机So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引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来源: 逍遥设计自动化申
如果说华为代表了国产手机芯片的最高水平,那么紫光展锐无疑就是国产中低端芯片最大的依持了。3月3日,巴塞罗那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紫光展锐正式发布手机芯片T8300。据了解,T8300采用的是6nm
2025年3月11-13日,亚洲激光、光学、光电行业年度盛会的慕尼黑上海光博会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3号入口厅N1-N5,E7-E4馆盛大召开。本次瑞淀光学展示方案有:■ MicroOLE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