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最近公布了2023年12月和Q4的业绩,2023全年业绩也就清晰了(请看:《》)。其中显示,台积电3nm晶圆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营收总和已经占到了全年营收的6%。而据最新报道,三星的第二代3nm还在试运行,或许还要六个月才能实现正常良率(60%)的量产。因此,三星的3nm可能比台积电要晚整整一年。三星能在这场制程之争中胜出吗?

台积电最近公布了2023年12月和Q4的业绩,2023全年业绩也就清晰了(详情请看:《台积电五年业绩分析:台积电法说会,半导体晴雨表》)。根据台积电的报告,其3nm晶圆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营收总和已经占到了全年营收的6%。

而据最新报道,三星的第二代3nm还在试运行,或许还要六个月才能实现正常良率(60%)的量产。因此,三星的3nm可能比台积电要晚整整一年。

有内部消息指出,三星的第二代 3 nm工艺原型正在试运行。三星和台积电正在争夺即将量产的第二代 3nm  GAA(Gate-All-Around)工艺的主导权,三星将以此争取潜在客户。

"目前正在测试芯片的性能和可靠性,三星的目标是在未来 6 个月内实现 3 nm第二代工艺 60% 以上的良品率,这也是公司内部设定的目标"。报道提到,要吸引英伟达(NVIDIA)、高通(Qualcomm)和 AMD 等知名客户离开台积电,三星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三星正在确保内部使用的首批产品第二代 3 纳米工艺与即将推出的应用处理器(AP)有关,这个面向可穿戴设备的单元预计将用在第七代 Galaxy 手表上。

根据第二代 SF3 在 Galaxy Watch 7 型号中的表现,该生产节点可能会获得公司 LSI 部门的认可,作为其 Exynos 2500 移动 SoC 的技术基础。这款即将推出的基于 ARM 的处理器将在 2025 年的 Galaxy S25 智能手机系列中首次亮相。

据称,高通公司(Qualcomm)是该公司的主要目标客户,但要想从台积电的主导地位中夺回这家无晶圆厂制造商的份额并不容易。三星的 Galaxy S24系列也将采用台积电 N4P 4 纳米工艺制造的骁龙 8 Gen 3 芯片。

三星第一代3nm

2022年6月底,三星发布了第一代3nm工艺,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GAA晶体管技术,算是实现了自己2022年上半年量产的承诺。

三星宣布开始量产的3nm采用全环绕栅极(Gate-All-Around,简称GAA,而台积电当时使用的是4纳米工艺(鳍式场效应管,FinFET),第一代3nm(N3)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量产,三星似乎在3nm工艺节点上超过台积电。因此三星算是提前台积电半年量产,实现了领先。

三星表示与5纳米工艺(三星5nm)相比,第一代3nm芯片可以降低45%功耗、性能提升23%、芯片面积减少16%。同时由于采用了GAA晶体管技术,所以栅极电压降低了,漏电流减少了,功耗低了。然而,业界没有看到任何一颗量产的3nm芯片推出。或许第一代3nm由于良率问题,又或是由于工业技术的争议问题,最终没有正视量产。

三星第二代3nm

2023年11月,三星电子向投资者透露,将过渡和推进光刻技术,计划 2024 年下半年向市场推出采用第二代 3nm 工艺技术(SF3)以及量产版 4nm 工艺(SF4X)的产品。声明写道:“我们计划今年下半年启动第二代 3nm 工艺、以及用于 HPC 的第 4 代 4nm 工艺的量产,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技术竞争力。”

三星公布的第二代3纳米工艺,芯片功耗降低50%、性能提升30%、芯片面积减少35%。其第一代3nm工艺(3GAE)晶体管密度大约为150.6MTr/mm2,第二代3nm工艺(3GAP)晶体管密度大约为194.6MTr/mm2。

不过,台积电官方介绍:相较于N5制程技术,N3制程技术的逻辑密度将增加约70%,在相同功耗下频率提升10-15%、或者相同频率下功耗降低25-30%。台积电3nm工艺(N3)晶体管密度大约为294.3MTr/mm2。

因此,台积电3nm工艺的晶体管密度还是要大于三星第二代3nm工艺。

不过,三星声称,SF3 将提供更大的设计多功能性,可以在相同的单元类型中,为不同的全栅极 (GAA) 晶体管提供不同的纳米片通道宽度。

尽管三星没有直接比较 SF3 和 SF3E,但三星表示 SF3 比 SF4(4LPP、4nm 级、低功耗)有重大改进:包括在相同功率和复杂性下性能提高 22%,或者在相同频率和晶体管数量下功耗降低 34%,以及逻辑面积减少 21%。

同时,三星还计划于 2025-2026 年开始推出其 2 nm制程工艺。

小结

而今,三星3nm即将在2024年实现量产,尽管晶体管密度要小于台积电,但三星的良率如果能提高,其性价比也将提升,同时,三星自己可以消化一部分,其综合成本相对于台积电来说要更低,对于非高端制程来说,三星是芯片厂商的另一个选择。

三星与台积电的制程之争将再次激烈展开,三星要想胜出,或许在下一个战场节点:2nm甚至更低才有可能。

责编:Challey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Gartner高级首席分析师 Rajeev Rajput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人工智能相关半导体需求的持续激增和电子产品生产的复苏推动了这一增长,而汽车和工业部门的需求仍然疲软。短期内,存储市场和图形处理单元(GPU)将推动全球半导体收入。”
这些趋势反映了当前AI领域对于模型的可解释性、伦理监督、跨模态学习以及实际应用场景的重视。同时,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成熟,AI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从科学研究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其身影。此外,随着AI能力的增长,相关的监管和技术伦理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AI和HPC芯片需求的不断增加,半导体产业在不断挑战性能极限的同时,也面对着传统封装技术的限制。为了延续摩尔定律,先进封装成为满足这些新兴应用需求的核心策略。
在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先进封装技术已经成为决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中资在前两次对ASMPT的潜在收购中未能成功,这在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并购环境的当下,尤为令人扼腕。
作为AI革命的核心,高性能芯片的复杂性、精度要求及先进技术的集成度持续提升。这种迅猛变化对支撑数字技术和半导体制造的自动测试系统提出了新挑战。
为了解决SiP生命周期中跨多个芯粒的可测试性、可管理性和调试设计挑战,UCIe 2.0版更新的一个关键特性在于支持3D封装。
微电子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车载娱乐中控和安全系统设计,重新定义驾驶体验。
本系列文章从数字芯片设计项目技术总监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如何将芯片的产品定义与设计和验证规划进行结合,详细讲述了在FPGA上使用硅知识产权(IP)内核来开发ASIC原型项目时,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些问题。
在即将到来的慕尼黑国际电子元器件博览会(electronica 2024)上,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将展示其创新的解决方案如何推动全球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充分展现半导体产品如何为实现净零经济铺平道路,并释放人工智能的全部潜力。
vivo旗下品牌iQOO正式发布了年度性能旗舰iQOO 13,除了高通骁龙8芯片、vivo自研的电竞芯片Q2外,最值得一提的是还采用了汇顶科技提供的多项创新技术,包括超声波指纹识别、新一代屏下光线传感器以及智能音频放大器与软件方案。
亚化咨询重磅推出《中国半导体材料、晶圆厂、封测项目及设备中标、进口数据全家桶》。本数据库月度更新,以EXCEL表格的形式每月发送到客户指定邮箱。中国大陆半导体大硅片项目表(月度更新)中国大陆再生晶圆项
近日,有网友曝光了小米汽车员工职级与薪资一览表。据了解,小米汽车员工分为专员、专家/经理/主管、总监、VP/CXO等四类,职级从13 级到 22级共10级。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董
10月30日,备受瞩目的iQOO最新旗舰机——被誉为“性能之光”的iQOO 13在深圳震撼发布。该款机型由BOE(京东方)独供6.82英寸超旗舰2K LTPO直屏,行业首发搭载全新一代Q10发光器件,
Oct. 31, 2024 产业洞察近年来,产业界对固态电池应用的追求与期盼加速了这项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丰田、日产、三星SDI等全球制造商已开始试制全固态电池
GIPHY平台于2023年被Shutterstock收购,每天触达超过10亿用户。美通社消息,作为全球最大的GIF和贴纸库,GIPHY与领先的移动短视频平台TikTok达成合作,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驱
论坛信息名称:2024先进封装技术与材料论坛时间:2024年12月26日地点:江苏苏州联合主办:亚化咨询日程安排12月25日16:00~20:00   会议注册12月26日09:00~12:00   
10月30日,据多家媒体报道,大运集团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远航汽车被自家员工曝出人员流失较为严重、延迟发放工资等情况。有自称是远航汽车研发部人士表示,底盘研发部门人员流失速度快,目前仅剩十余名员工坚守岗
理想汽车最近宣布成立了一个专注于海外业务的一级部门,由王进领导,他将直接向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邹良军汇报工作。理想汽车表示,此次海外扩张计划重点关注中东和中亚市场,并考虑进入拉丁美洲市场。公司打算在这
东芝电子元件今日宣布,开始提供适用于3相直流无刷电机的栅极驱动[1]IC——“TB9084FTG”的工程样品。这款器件可用于驱动包括车身系统应用[2]、电动泵以及电机发电机[3]在内的关键车载功能。该
本文来源:智能通信定位圈01蜂窝物联网行业寡头效应正加剧表:历年蜂窝物联网模组Top5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按出货量)数据来源:Counterpoint Research在总的出货量上,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