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工信部办公厅印发《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中提到,根据汽车芯片技术现状、产业应用需要及未来发展趋势,分阶段建立健全我国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加大力量优先制定基础、共性及重点产品等急需标准,构建汽车芯片设计开发与应用的基础;再根据技术成熟度,逐步推进产品应用和匹配试验标准制定,切实满足市场化应用需求。
《指南》明确,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明确环境及可靠性、电磁兼容、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等基础性要求,制定控制、计算、存储、功率及通信芯片等重点产品与应用技术规范,形成整车及关键系统匹配试验方法,满足汽车芯片产品安全、可靠应用和试点示范的基本需要。
到2030年制定70项以上汽车芯片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基础通用、产品与技术应用及匹配试验的通用性要求,实现对于前瞻性、融合性汽车芯片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有效支撑,基本完成对汽车芯片典型应用场景及其试验方法的全覆盖,满足构建安全、开放和可持续汽车芯片产业生态的需要。
汽车芯片是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元器件,是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汽车智能化持续发展,对车规级芯片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消费类及工业类芯片相比,汽车芯片的应用场景更为特殊,对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较为严苛,需要充分考虑芯片在车上应用的实际需求。
一直以来,中国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都比较严重。同时,中国缺少健全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上下游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语言,更多是借鉴国际使用的标准做汽车芯片测试、评价。
因此,标准的制定将满足汽车芯片产品安全可靠应用和试点示范的基本需要,引领和规范我国汽车芯片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快我国汽车芯片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芯片提供有力支撑。
对于汽车芯片标准建设,《指南》还强调,加强统筹组织协调、促进标准实施应用、加强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跟踪研究;要深化与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WP.29)、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推动与其他国家汽车芯片标准化机构建立技术交流机制,在汽车芯片相关国际标准制定中发声献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