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后,全球经济放缓,消费者缩减支出,加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中国消费者开始转向购买本土品牌的电动汽车,这导致丰田、本田等老牌车企的燃油车在中国市场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根据AlixPartners发布的《2023全球汽车展望报告》,今年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销量首次超过海外品牌。预计到 2030 年,本土品牌在中国将占据 65%的市场份额。
《报告》指出,这得益于政府多年来对众多新能源车企带动市场增长的大力支持、汽车厂商对车辆造型设计和以顾客为导向的科技功能的高度关注以及新能源车企产品上市速度的不断加快,中国汽车厂商将在未来几年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导力量。
事实上,行业中的变化也在印证这一预测。上周六(12月2日),日本汽车大厂丰田汽车(Toyota)表示,因面临销售竞争压力和汽油发动机汽车销售疲软,决定暂停中国天津工厂的部分生产。一汽丰田也表示将通过减产帮助经销商缓解库存和资金压力。
另外,日本另一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Honda)也宣布,将解雇中国一家合资企业约900名合约员工。
天津一汽丰田暂停部分产线
据路透社报导,丰田汽车去年在中国市场销量出现10年来首次下滑,今年第1季再次下跌。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进口车销量已跌至88万辆,2023年销量仍维持下滑。
考虑销量表现疲软、生产系统有待调整及优化,丰田汽车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天津一汽夏利汽车合资的“天津一汽丰田” (TFTM)工厂的部分老化生产线已暂停,但仍维持营运。
这家合资公司成立于2000年6月,前身为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2002年6月“天一重组”后,一汽集团与丰田汽车公司签署了“8·29”战略合作协议,将天津丰田纳入整体合作框架之中。
2002年10月,天津一汽丰田的第一款产品——“威驰”(VIOS)轿车顺利下线,在国内汽车市场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2003年9月,正式更名为“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创造了单一品牌世界销量第一的“花冠/卡罗拉”( COROLLA EX/COROLLA)轿车也落户天津,并于2004年2月正式投产。
2005年3月21日,作为丰田品牌旗舰产品的“皇冠”(CROWN)轿车在第二工厂下线,给国内高档汽车市场带来新的生机。2005年10月24日,“锐志”(REIZ)轿车正式下线,这标志着天津一汽丰田产品战略布局的初步完成,一汽集团与丰田公司的合作,正式进入全面发展时期。2009年3月城市型SUV车型RAV4的投产,是公司由单一轿车产品向轿车、SUV多样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但好景不长,随着电动化逐渐成为趋势,以及中国本土品牌的迅速崛起,一汽丰田上述燃油车的市场在近年开始被逐步蚕食。在今年 10、11 月份已大幅下调生产的前提下,12 月到明年 2 月份一汽丰田的生产仍将继续大幅向下调整。这也导致一汽丰田将同步下调 2023 年的销量目标,目前距离其 102 万辆的销量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日本时事通讯社在报导中认为,丰田本次停止在中国的业务与部分产线,可视为其进行重大生产调整的一部分,旨在应对油车在中国销售疲软的问题。
广汽本田裁员900人
本田汽车同样受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重心转向电动车影响,决定在同中国合资的广汽本田裁员900名合约员工。
本田公司称,这次裁员计划,是本田汽车自1998年与中国广州汽车公司合资生产汽车25年来,第一次实施裁员。当时广汽集团和本田汽车公司在广州市花都区共同组建了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成为了广州市的第一家合资汽车企业。从最初的雅阁,到后来的CR-V、飞度、思域为代表的一系列产品,广汽本田逐渐拓展了自己的销售市场,并不断扩产。
本田发言人表示,此次裁员占该合资企业总数约1万3000名员工的7%,将根据当地规定对提前离职的员工给予补偿。
发言人拒绝透露哪些车型的产量被削减,只是指出产量正在减少,因此派遣合约也随之终止。
中国与美国并列为本田最大的市场之一。本田汽车在电动车发展方面起步较慢,虽然今年前10个月受美国需求强劲带动,全球汽车销量达320万辆,但在占全球销售额30%的中国,今年只售出49万辆车,较去年同期下跌18.5%。
早在去年4月,广汽Acura(本田旗下的高端品牌讴歌)官方就发布公告,确定自2023年起本,将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和销售广汽 Acura 品牌的现有产品。广汽本田将充分整合广汽讴歌品牌资源,加入到电动化事业中来。
讴歌自2006年正式进入国内市场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但在如今惨淡的销量面前,这一豪华品牌或许也认清了现实。
合资车企面临电动化转型和中国品牌崛起双重压力
中国已定下目标,到2035年纯电动车将成为新车销售的主流。本田是仅次于丰田的,在中国的日本最大汽车制造商,但因其在中国的产品阵容主要是由汽油动力车和油电混合车组成,几乎没有电动汽车,因此中国本土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对本田形成挤压。
本田的困境与其他在中国展开业务的日本同行如出一辙。据透露,今年7月,丰田汽车对其合资企业“广汽丰田”汽车公司裁员约1000人。
就在今年10月,日本另一家汽车巨头三菱汽车公司也在董事会上宣布,将结束在中国的车辆生产。原因也是中国纯电动汽车(EV)本土企业迅速崛起,而主打汽油车的三菱汽车销售低迷,不仅放弃重启3月起停产的在华工厂,还将在库存耗尽后结束销售。
据日经新闻报道,三菱撤出中国市场后,广汽可能会将三菱汽车在湖南的工厂改造成为一个电动车生产基地。早在今年5月,就有市场传闻称,埃安的项目组已经正式进驻广汽三菱,工厂超1100名员工将与广汽埃安签署合同,内部代号为“ACS项目”的广汽埃安第三工厂已经正式启动。
这些合资企业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入驻中国短短十几年,带动一大批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在华投资建厂,在中国境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中国也因为这些合资企业,在2009年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新车市场,并持续至今。前期建立的完整汽车供应链,也是中国自主品牌够顺利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
但随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迅速崛起,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改朝换代”,曾经长期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居领先地位的合资品牌汽车逐渐式微,焦虑的情绪也在蔓延。有分析认为,合资车企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如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具备和他们掰腕子的实力,再加上新能源汽车上跟进得不如国产品牌,一些国外品牌汽车可能就此退出中国市场。
您如何看合资车企和自主车企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在未来的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他们还能共存多久?欢迎留言点评。
- 一线城市排斥油车和混动, 此两项是人家强项, 如果让消费者自由选择而不是用摇号来卡, 才不要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