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边缘计算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它融合了AI、智能互联、智能工厂等多重要素,市场规模非常巨大。同时,边缘计算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例如安全的边缘计算要求超低功耗、功能安全和系统安全;数十亿不同应用的终端设备要求实时处理;从边缘端到云端,AI无处不在,等等。恩智浦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李廷伟博士认为,“这些都是恩智浦的优势所在,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里,恩智浦将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恩智浦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李廷伟博士
“快鱼吃慢鱼”
汽车恰好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有趣、融合了各种技术、能够移动的终端设备。“过去,我们认为汽车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而现在的汽车却集成了智能终端、中央计算和多种应用,OTA软件升级、软件定义汽车、域架构等新技术层出不穷,每年的整车出货量已经从几十万向超百万辆发展,演进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李廷伟博士说。
作为在汽车MCU/MPU和非功率模拟器件领域排名全球第一的公司,恩智浦每年有52%以上的收入来自于汽车业务,在MCU、高集成可复用软件、全面电气化解决方案(电池管理/电子控制系统/车外所涉及的储能、充电桩)、系统安全/功能安全等多个领域拥有完整布局。
“大家也知道,中国市场的特点是快鱼吃慢鱼,不是大鱼吃小鱼,因此速度至关重要。 ” 李廷伟博士强调称,为了更快地支持顾客产品量产落地,减轻他们的设计和成本压力,恩智浦已经在系统工程、系统上市、生态合作中做出了“比以往都更多的系统级集成”,包括完整的芯片方案、经过验证的参考设计平台、大幅增加软件集成度等,“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仍然需要携手起来在生态中不断努力。”
目前,恩智浦大中华区拥有9000名员工,包括1600名研发工程师,占据了全球员工总数的25%。此外,还拥有遍布全国各地的办事处、6个研发中心和承担恩智浦全球50%MCU芯片封测业务的天津封测工厂。鼓励创新方面,除了超过200个在中国定义、设计和开发的产品和今年上半年启动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二期项目外,10月电气化应用实验室的启动,更成为恩智浦持续践行本地化的又一重要举措。
恩智浦在中国的首个电气化应用实验室
据介绍,这是恩智浦在中国建设的首个专注于电气化领域的实验室,由电池以及电源管理芯片新产品验证和系统应用实验室、门级驱动验证实验室和测功机房、电磁兼容实验室、解决方案展示室四个部分组成,配备了全球最先进的实验和测试设备,旨在通过一流的技术专家和实验设施为中国客户的应用开发提供高质、及时的支持和服务。
在汽车领域,恩智浦到底在销售什么?
恩智浦市场及销售副总裁、大中华区汽车电子业务总经理刘芳说,这是恩智浦CEO Kurt Sievers先生和全球销售执行副总裁不久前访问中国时,他们在共同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而最终形成的共识是,“除了产品本身以外,恩智浦还能提供的是全球范围内汇聚的智慧。通过深刻理解技术、产业环境变革以及商业的本质,我们将更加谦卑地为中国客户提供服务,以适应中国的生态环境、产业环境和产业链。”
恩智浦市场及销售副总裁、大中华区汽车电子业务总经理刘芳
在她看来,“本地化”不仅仅是一个词汇,它还代表了一种变革,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根本改变。恩智浦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服务、引领改变、协助解决问题,并与他们一同探索未来的新路径。这一路径可能是产品,也可能是解决方案、全新的架构,甚至是创新的商业模式。
例如通过去年启动的新能源客户赋能中心(ECEC),恩智浦超越了传统的芯片供应角色,着力于推动合作伙伴在设计、规划、质量及生产各环节的个性化发展与卓越成就,这不仅涵盖了可持续设计、高可靠性和创新测试验证方法,而且还注重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价值提升,而不只是单一部件或流水线操作的效率。
刘芳表示,针对汽车,恩智浦在整体战略上将更加聚焦应用领域,如在新能源汽车中,高级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里的传感器端、毫米波雷达、成像雷达,以及公司对未来电子电气架构的变革、软件定义汽车的理解等等,都将会是恩智浦未来聚焦投资、投入和分享的核心领域。
目前,恩智浦在全球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及非功率类模拟器件市场中居于领先地位,涵盖了从90纳米至5纳米的全系列MCU系统解决方案。该公司最新还发布了集成安全距离测量与短距离雷达功能的下一代汽车专用单芯片超宽带(UWB)解决方案Trimension NCJ29D6,以及新一代电池管理控制器IC MC33774,这些创新产品在智能入门和电池管理系统方面,为汽车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固的保障。
恩智浦半导体资深副总裁、汽车微控制器总经理Manuel Alves Mendes对媒体说,与客户会面时,他经常询问客户的电子电气(EE)架构是否适应当前的软件定义汽车趋势,因为他相信尽管整车厂和中国的OEM们正在面临不小的挑战,但恩智浦有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这一转变。
恩智浦半导体资深副总裁、汽车微控制器总经理Manuel Alves Mendes
挑战一来自愈发复杂的汽车架构,它不仅出现在中国,而是普遍存在于全球范围内。为此,我们需要研发出共同的硬件和软件,在帮助客户简化软件的同时,让硬件实施也变得更加容易。此外,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也需要关注线束的问题——这不仅涉及到研发层面,而且还需要进一步的简化。
挑战二来自需要加快平台和架构的上市速度,能让产品以最快的速度从供应链投放到市场,这就需要开发一系列系统级解决方案。
挑战三和挑战四分别来自电气化解决方案的效率和成本。这并不难理解,因为效率不仅仅涉及到行驶里程,也包括在建立这种系统后,确保功能的安全性以及所有部件的高度整合性。同时,考虑到当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OEM们希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降本增效”确实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事情。
Manuel Alves Mendes希望能帮助客户重新定义汽车,一方面关于硬件,要简化重新配置计算,实现一体化整合,使汽车更加高性能,从而达到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另一方面是关于软件,软件必须要有更宏大的思维,能够在云上进行虚拟的开发。恩智浦将持续地进行软件的部署,扩展到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同时优化软件和硬件的配合。
他特别提到了恩智浦在软件开发时执行的新的“向左转”战略,也就是不仅在芯片出现之前,即使是芯片出现之后,也可以利用云上虚拟环境进行合成以持续地改善和部署软件,让软件具备完全的可重复利用性,减少重新设计和开发的环节。据透露,目前恩智浦的软件开发团队已超越了硬件开发人员规模,这一转变凸显了恩智浦对于软硬件结合、系统集成和服务生态的全面布局,旨在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解决策略,确保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创新。
六大承诺,赋能中国用户成功
李廷伟博士代表恩智浦表达了愿与中国客户进一步并肩同行,拥抱边缘计算巨大市场机遇的意愿,并承诺会在以下六个层面充分加强合作:
- 在一些领域里,中国客户的需求已经领先于全球,需要开发符合中国客户需求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 以速致胜。这里包含了不同维度,比如技术支持、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需要恩智浦将决策层前移,每个事业部都有本地的工作人员定义产品;需要调动全球的优势资源来开发最优秀的产品,也需要更好、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客户和整个生态系统的需求。
- 增强供应链的韧性。未来几年,期望能够将芯片的制造转移到中国来,以便能够更好地提升供应链韧性。
- 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公司不同的团队、不同的产品线之间展开合作,来推动实现系统级解决方案。
- 助力行业领军企业。在中国,恩智浦服务着6000多家客户,无论客户规模大小,公司都承诺更好地服务对方,与客户共赢。
- 赋能中小企业客户。对于中小客户而言,合作往往是基于不同的应用,最终目标是助力客户产品的落地,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未来,恩智浦会继续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发不同的应用,更好地赋能更多中小客户。
“我们都处在一个新的时代,既有地缘政治等宏观层面的挑战,也有来自本地的诸多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刚刚提到的这六个方面,使得我们身处边缘计算这个新时代,仍充满机遇。”李廷伟博士在回答《电子工程专辑》记者提问时强调称,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更加成熟化,很多本土企业从此前的跟随者变成了现在的领导者,跨国公司的经营不再是过去“有什么产品就卖给本土企业什么产品”的模式,而是要理解其需求,开发出满足需求的产品,还要同时兼顾规模效应和落地速度。
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恩智浦这样拥有广阔产品组合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此前,新产品导入和发布更多都在欧美,现在很多会选择在中国首发,这就需要企业做出更好地布局,比如从全球视角为大客户制定战略并实现共赢,通过更多的基础设施来为中小客户提供本地化、定制化的服务,甚至很多可以从云端进行支持并为他们赋能。这意味着,不同于过去简单地做一个增量的投资,现在更需要恩智浦从结构化思维出发去适应新的时代和环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