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电子元件供应链并非易事。凭借 40 年的行业经验,Smith形成了一系列关键的成功经验和策略,以下几点是他们分享的成功经验和可靠策略:将采购列为优先事项;制定多源采购策略;合理扩展供应商基础;在品质方面决不妥协……

每隔几年,全球的电子技术就会发生一次迭代,并且会直接影响到所有电子行业内的公司。而作为半导体供应链,会首当其冲地面临一些供需变化,只有积极调整供应链策略才能正确应对这些挑战,保证企业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电子行业的供应链管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里我们想分享在过去40年中不断校验和纠错中积累起来的成功范式。” 在日前ASPENCORE举办的2023全球分销与供应链领袖峰会上,Smith首席全球化官 Mark Bollinger不吝分享了公司在供应链管理上的心得。

Smith首席全球化官 Mark Bollinger

供应链管理四大秘诀

Mark Bollinger认为,首先要把重点放在溯源和源头供应上。疫情期间,很多地方出现了供应链断裂和供应不足,这期间Smith给自己定的采购原则,是一定要做到循原采购,如果自己做不到,就要赋能合作方,让他们帮助保证供应链源头的稳定。“Smith公司一直把循原采购放在非常关键的位置,为此疫情期间还在战略方面做了一些调整,以便多余出来的资源可以得到善用,并且降本增效。”

第二,要有多元化的采购战略。强调这点的原因是很多采购没有践行多元化,只有一个源头,为了尽可能降低供应链的风险,应当同时允许多个供应链存在,这种并行架构让我们一方面确保有足够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一旦某条供应链出现周期性的供应不足,就可以有其他供应源头补上。这种做法在面临市场波动时,可以有效地增加供应链的韧性。

第三,把供应链基础尽可能地铺开扩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供应链不管是应对周期性的变化还是挑战,都有更足够的响应能力。“尤其在选择供应方的时候,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不能忽略这几点——最好要考虑一下对方的财务稳健性、国际影响力、品质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所有因素都可以帮助你选择一个更合适的供应商。” Mark Bollinger说到。

第四,在品质上不能有任何让步,品质是必须恪守的生命底线。在选择合作方时,必须要对他们的品质严格把关,品质上一旦让步,可能会引发其他问题,影响到最终的利润流。

据介绍,Smith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服务全球的供应商,半导体行业对供应链的要求很高,所以不管现今市场上是什么情况,都致力于保证基本的供应链稳定。同时公司也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缺货潮,谁经历过谁懂

Smith亚太区总裁 Kent Pang主要负责亚太地区的业务,在过去20多年中,他最开始在香港办事处负责采购,2000年前后采购范围覆盖到了亚洲其他市场和办事处,服务于最重要的客户。同时他也跟当地的团队展开密切协作,积累了很多深刻的认知,明白半导体行业目前面临着哪些挑战。

Smith亚太区总裁 Kent Pang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Kent Pang首先谈了新冠疫情给整个行业带来的影响。以Smith自己的客户为例,疫情以前和客户沟通很简单,打电话到办公室或发一个邮件,10-15分钟就能得到回复。“疫情导致很多客户开始居家办公,在这期间他们不一定能及时回邮件。慢慢地我们发现,疫情器件的供应链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会出现缺货等很多问题。”

在这种环境下,无论对供应商还是客户来说,都在考验供应链企业的处理能力。

近30年来半导体行业缺货事件

“我是2000年毕业后加入Smith的,当时担任采购很开心,但刚入职就经历了一次大缺货——在座有些朋友可能也经历过那次2000年的缺货。” 在座无虚席的ASPENCORE分销与供应链峰会上,Kent Pang回忆到,“经历过这一波大缺货的人都有印象,当时这个情况是非常考验采购的。慢慢地后面几年,又经历了很多次缺货,不过我印象最深的还是2010年TI很多IC缺货。背后的原因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

其实这样的缺货潮离我们并不远,从2000年2010年短短十年,就出现了两次大缺货。可能有不少囤货的人,就是在等这五年一遇的缺货。那么如何预测下一次缺货如何到来呢?“今天很多同行过来问我们的生意怎么样,缺什么货。”Kent Pang打趣到:“所以我刚才跟同事出去吃饭时,特地看了一下我们的展(IIC Shenzhen 2023)有哪家厂商没来,有没有任何小道消息。说不定从一些细节,就可以推测出到底什么时候再出现缺货,不过我认为,按照目前的趋势,下一次缺货应该不会太远了。”

订单遍地的光景已不在,你要时刻准备着

从这几十年来的全球半导体营收情况来看,整个行业都呈现曲折向上的趋势。所以Kent Pang 认为,目前这种下行周期是希望很快结束的,但如果下一个低点明天就来了,你也要随时做好准备。

“在过去几年疫情缺货的环境下,你打错电话都有机会可以接到定单,这是很奇怪的现象。但如果下行周期结束,下一个阶段开始后,你还做同样的业务还能接到定单吗?”Kent Pang认为不能,所以在下行期的关键在于为回暖做准备。业务有很多种,机会好的时候,我们可以随随便便地收到订单;但行情不好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查缺补漏,时刻准备着。

管理电子元件供应链并非易事。凭借 40 年的行业经验,Smith形成了一系列关键的成功经验和策略,Kent Pang对于采购方面颇有心得,以下几点是他们分享的成功经验和可靠策略:

  • 将采购列为优先事项
  • 制定多源采购策略
  • 合理扩展供应商基础
  • 在品质方面决不妥协

采购很重要

过去两年,很多老板和经理人会认为采购很重要,也很厉害,把关注重点放在了采购上。没错,采购在过去几年对很多公司来说的确是很重要的环节,但前提是你能拿到货,才有机会。随着周期转变,这样的机会慢慢消失了,很多人开始忘了采购的重要性,开始转而认为“还是业务比较重要。”

以前缺货时老板觉得采购很重要,会竭尽全力留在才。如果能在去年那样的缺货环境下拿到很多现货的王牌采购,说什么都是对的。然后形势一转,生意开始不好做了,老板们就觉得采购不是重要因素了,这是典型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这种做法其实在业内很多公司都是常态,但Kent Pang认为这是不对的,采购永远是公司的重要核心,老板们一定要把采购人才留住。“一家公司有很多地方需要投入资源,IT维护需要钱,推广营销需要钱,那还剩下多少可以给到采购做培训呢?值得大家思考。”

总结下来主要是三点:

1、多元化整合元件的运输方式

2提升对供应链网络的了解程度,及时响应并控制干扰

3运用数据分析实现可视性的现代化,不再完全依赖预测和市场情报。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

疫情期间,很多下游厂商都发现了自身的一个缺点,就是供应链太窄,供应商也比较单一。Smith从不少客户处得到的反馈是,疫情之后他们学会了分散风险,拓宽供应链。作为供应商Smith也认为需要从两个部分风险自身分散:

第一、全球供应商网络为应对供应链中断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比如把100%的所有采购放到香港,这就代表没有把任务分散。把不同的采购放到不同的地点,分散一下很重要,虽然大家都希望疫情不会再来,但如果你的采购重地再次因为某些不可抗力被封闭,那么整个公司的采购工作也会被迫暂停。

第二、与成熟、可靠的经销商合作,从多个可信赖的供应商采购元件,可进一步降低风险。采购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今天国内的很多供应商,如果未来慢慢转移到东南亚,你又如何应对?所有采购决策者们需要制定一年、三年的策略,来适应这种未来的趋势,并且要做到和供应商一起同步成长。

第三、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让你能以更优价格采购高品质元件,并提高在市场上的创新地位。从过去几年最缺货的产品看,大多是电源IC、MCU等某一种元器件,所以现在每个采购好像成了这些稀缺产品方面的专家,过去几年他们并没有买多少硬盘、CPU,因为这些产品比较少出现缺货。所以针对经常出现缺货的品类,要加强多供应商的开发,尤其被认定在未来这个行业中会逐渐变得重要的产品,要时刻保持与供应商的好关系。

管好你的供应商

除了积极开发供应商,也要管理好他们。“老板很清楚地告诉我们,Smith不需要接所有生意,有些生意我们不需要接,同时也不能去接。尤其是面对有法规问题的定单,Smith一定要保护好客户,这个概念要清楚坚决地被执行。” Kent Pang说到,要做到这点,必须从源头开始审批,“有些供应商说和Smith做生意有点麻烦,要填很多东西、申报很多东西。不过这都是基于我们对客户负责任的态度。”

品质上决不妥协

同时,在品质方面决不妥协,有效且全面的质量管理方案对确保获得最优质的元件至关重要。需要定期对已核准的供应商名单进行全面的评估,电子元件必须经过精心筛选和全面检验,并进行破坏性、非破坏性和定制化等测试。合作伙伴应具备行业标准的认证和资质,并定期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设施、安全、流程及程序的再认证。此外,Smith还强调与重视IT技术进步和创新的经销商合作。评估合作伙伴是否积极主动采取以上措施,是保护供应链和维护业务安全的最佳方式。

结语

在过去几年,半导体供应链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将继续演变。Kent Pang认为,如果不采取多元化采购策略,全球供应链将持续疲软且容易受到干扰。“最好与积极采取措施以应对市场波动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即刻准备,借鉴近年来的经验教训,保持灵活性,应对未来的变化。”

责编:Luffy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感兴趣
此次追加的 1000 亿美元投资将用于建设全链条的先进半导体产能,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环节。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市场蓬勃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全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来到了持续发展阶段,这也促使了企业不断加大其在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其中 AI、机器视觉和 RFID 等先进技术在实现高效生产物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此次关停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随着 IBM 自身业务发展放缓与在中国业务的大幅缩减,IBM 在华研发团队不断萎缩,陆续被裁撤。
ADI 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Vincent Roche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根据过去 18 个月渠道库存水位下降、预订量逐步回升等信号,公司已度过半导体行业周期的最低谷,市场形势正转向对其有利,ADI 正处于持续复苏的有利位置。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8家车企接入人形机器人领域,试图在“智驾技术同源”的框架下,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美国白宫还对一些半导体企业在接受政策补贴后,又宣布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地区进行重大扩张计划感到失望。这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可能对法案中的“护栏条款”提出更高的要求,将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带来更多政治性的干预。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千万级中标项目5个,百万级中标项目12个。文|新战略根据公开信息,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5年2月,国内发布35项中标公告,披露总金额超15527.01万元。(由新战略移动机器人全
回顾2024年,碳化硅和氮化镓行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并经历了重要的变化。展望2025年,行业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解读产业格局,探索未来的前进方向,行家说三代半与行家极光奖联合策划
市值一夜蒸发2900亿”作者|王磊编辑|秦章勇特斯拉陷入一个怪圈。马斯克的权力越来越大,但特斯拉的股价却跌得越来越惨。就在昨天,特斯拉股价又下跌了4.43%,一天之内蒸发4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5
从上表可知,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40强PCB企业总营收约416.7亿美元,同比增长7.6%。其中,营收排名第一位的是臻鼎科技(36.05亿美元),排名第2~5位的分别是欣兴电子(26.85亿美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即可报名参会!往期精选《2024年度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即将发布!2024年,36家移动机器人企业融了超60亿元2024移动机器人市场:新玩家批量入场,搅局还是破局
插播:历时数月深度调研,9大系统性章节、超百组核心数据,行家说储能联合天合光能参编,发布工商业储能产业首份调研级报告,为行业提供从战略决策到产品方向、项目资源的全维参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订阅刚开年
前不久,“行家说三代半”报道了长安汽车采用氮化镓OBC车载电源(点击查看)。近期,比亚迪、广汽埃安两家车企又相继公布了氮化镓应用进展:比亚迪&大疆:车载无人机采用氮化镓技术3月2日,比亚迪、大疆共同发
据报道,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西班牙巴塞隆纳的全球发表会上表示,小米汽车计划于2027年进军海外市场。小米的立足之本在于深耕本土市场,作为一家中国车企,唯有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方能谈及海外扩张。因此,小
如果说华为代表了国产手机芯片的最高水平,那么紫光展锐无疑就是国产中低端芯片最大的依持了。3月3日,巴塞罗那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紫光展锐正式发布手机芯片T8300。据了解,T8300采用的是6nm
在3月4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发布消息称,将于4月13日举行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将同期举行。会上表示,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