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四部门发布《关于提高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公告》指出,集成电路企业和工业母机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20%在税前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20%在税前摊销。
毫无疑问,通过增加抵扣让利企业,让研发费用和无形资产都能以税收大幅度抵扣的形式得到价值体现,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研发压力,有助于提高产业链的自主性、安全性和竞争力。
近年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力度逐渐加大,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激情。在“十三五”期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5.3万户增加到2019年的33.9万户,五年内增长了5.4倍。同时,减免的税额也从726亿元上升到3552亿元。
2022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优惠的规模较上年增长了16.3%和11.7%,有效地激励了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当前,集成电路是中国被国外技术“卡脖子”的核心领域,刺激集成电路企业的创新研发,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而机床是一切工业制造的基础设备,故被称为“工业母机”。工业母机是制造业基石,是国之重器。在政策利好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自主可控趋势明显。目前我国中低端机床已基本实现本土替代,但高端机床则基本依赖进口,本土化率不到10%,高档数控机床“卡脖子”问题较突出。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趋势下,工业母机或将迎来增量政策支持,未来国产化进程将加速。
对于该政策的出台,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也表示,上述举措有利于积极调动和激发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内生研发动力,继续大力支持芯片、半导体、机床和磨具设备等特殊领域、关键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更大增值税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将帮助企业减轻研发资金和税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