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成式AI将人工智能真正带入深度进化的发展阶段。除了爆火的ChatGPT,人形机器人也成为新的风口。
8月18日,在2023年智元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布会上,智元机器人发布了人形双足机器人远征A1。同时,智元机器人还透露过它“在工厂打工的场景”,例如可以到新能源汽车工厂装配底盘,以及正与国产头部汽车厂商进行密切洽谈。
图源:智元机器人官网
如今,国产头部汽车厂商的身份揭晓,就是国产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近日,比亚迪宣布对人形机器人公司智元机器人进行近200万元的投资,这也是比亚迪首次押注人形机器人领域。
未来,随着国内外越来越多企业和资本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这一风口预计将涌现更多的入局者,在一定程度上助推AI技术在人类生活、生产各个领域全面开花,让我们真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比亚迪为何投资人形机器人?
近日,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智元新创”)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比亚迪等多名股东。
此次具体的融资信息显示,比亚迪的认缴出资额为191.497万,持股比例达到3.76%。变更后,公司注册资本由4847.0226万元增至5097.376万元。除了比亚迪,蓝驰创投、沃赋创投、奇煜投资等也都是智元机器人这一轮的新增股东。
据悉,智元机器人于今年2月成立,虽成立时间不长,但已被视为业内知名“独角兽”,其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BV百度风投、奇绩创坛、经纬中国等。此次包括比亚迪在内的融资是A++轮。此前完成A+轮融资时,就被曝估值在十几亿美元左右。
在8月18日的发布会上,智元机器人现场展示了人形双足机器人远征A1。该机器人身高175cm,重量53kg,最高步速可达7km/h,全身49个自由度,整机承重80kg,单臂最大负载5kg。不仅在形态上与人类相似,远征A1更在双足行走、智能任务、人机互动等领域展现出业界领先的能力。
图源:智元机器人官网
远征A1现场演示了一个人形机器人应有的“超能力”:步态平稳、进行3C产品的组装装配、物料搬运,甚至于在烹饪场景中磕鸡蛋,帮助老人吃药。
据了解,智元机器人自研了一套机器人运行时中间件系统AgiROS,提供多种语言接口,以插件形式兼容主流生态,包括ROS、ROS2等机器人开发生态、GRPC、HTTP等云服务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软硬件能力,远征A1融入WorkGPT这样的AI大模型,充分应用了语言和图像大模型庞大的先验知识库和强大的通识理解能力,并实现复杂的语义多级推理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思维链”。这也使得远征A1具备了自主感知环境、理解任务、编排动作等智能化功能。
那么,比亚迪布局人形机器人的真实逻辑也显而易见:远征A1可以在比亚迪工厂参与外观检测流程、进行装配底盘等汽车装配线上作业。
当然,考虑到最大竞争对手特斯拉已经布局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比亚迪自然不能旁观。再者,拥有“大脑”的机器人会以具体任务为导向自我决策,可能会对未来智能驾驶的发展带来一些借鉴经验甚至产品落地的可能。
“具身智能”已成风口
据悉,智元机器人创始人之一是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稚晖君原名彭志辉,典型的90后,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曾入职OPPO研究院AI实验室,担任算法工程师。2020年,彭志辉经过前后七轮的面试,通过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成功入职,成为华为计算产品线昇腾部门的一名算法工程师,主要方向是AI边缘异构计算领域,年薪百万,其声名大噪。
然而,未曾想到的是,怀揣“机器人梦”的彭志辉在2022年12月离开华为。2023年2月,智元机器人悄然成立,彭志辉任职首席创新官及人形机器人首席技术官,负责人形机器人产品研发工作。目前,除了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彭志辉还出任CTO和首席架构师,又新增了董事的身份。
实际上,智元机器人广受资本以及产业巨头看好,证明了作为仿生机器人产业的一部分,人形机器人赛道正在变得越来越火。
在最近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抢占“风头”。同时,值得一提的是,AI大模型技术加快了对机器人“大脑”的升级,使其更具商业化应用的可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人。
一方面,大模型的强拟合能力使得人形机器人在进行目标识别、避障、三维重建、语义分割等任务时具备更高的精确度。另一方面,大模型解决了深度学习技术过分依赖单一任务数据分布,场景泛化效果不佳的问题,通用视觉大模型通过大量数据学到更多的通用知识,并迁移到下游任务中,基于海量数据获得的预训练模型具有较好的知识完备性,提升场景泛化效果。
目前,大模型正在赋能人形机器人,使其感知能力、思考和决策能力、行动执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更具备通用性的可能。可以说,GPT(预训练大预言模型)和人形机器人的出现,是机器人在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的一大步。
此前,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一次演讲中预测:“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是具身智能。”按照定义,“具身智能”,是指一种智能系统或机器,能够通过感知和交互与环境进行实时互动通常具备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的能力。
目前,无论是特斯拉、本田、丰田等车企,还是华为、小米、三星、谷歌、亚马逊等巨头,以及达闼机器人、追觅科技、宇树科技、傅利叶智能、小鹏鹏行、乐森机器人、星动纪元等在内的厂商,也都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而众多产业资本也纷纷下注,以期望捧出个“独角兽”来。
何时商业化落地?
说到人形机器人,波士顿动力公司应属该领域的典范。波士顿动力最早因研发的Big Dog而被世界闻名,曾发布BigDog、Rise、LittleDog、PETMAN、LS3、Spot、Handle、Atlas等多个机器人,从单足、多足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其中,Atlas机器人可以跑酷、后空翻、跳舞、使用工具,其出色的运动性能为未来商用服务型人形机器人树立了标杆。
然而,Atlas机器人以复杂的AI算法、多模态视觉感知和高性能电液驱动系统实现优异运动性能,但百万美金的高昂成本限制了商业化进程。
相对而言,特斯拉以电驱替代液驱,旨在实现人形机器人的产品标准化、低成本和可量产。据悉,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使用电驱作为动力系统,优化关节数目降低静坐和快走的功耗,将FSD、Dojo芯片、纯视觉系统等自动驾驶技术迁移至人形机器人,优先运动控制算法研究。这也使得电驱有望替代液驱实现高运控性能,低成本优势驱动打开消费市场。
目前,特斯拉推出的Optimus售价定在2万美元,通过配套供应链、发挥规模效应和算法协同,有望加速人形机器人降本。今年7月,马斯克在特斯拉召开的2023年第2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回应:特斯拉目前只生产了5-6台Optimus机器人,数量虽然有点少,但未来每个月都会增加。
未来,在人形机器人这条赛道上,将涌入越来越多的参与者,竞争也将更加内卷,但无疑会进一步助推人形机器人低成本化。
稚晖君就在此前发布会上表示,远征A1将在2024年快速进入商业化落地,“智元机器人不但是最酷的机器人,而且也会是最实用的机器人,其将首先应用于工业智造领域,随后逐步走向家庭,协助工人、科研人员和家庭成员完成各种任务。”
据悉,智元机器人还将努力把机器人成本控制在20万元以内。因此,在比亚迪投资智元机器人之后,未来远征A1或将首先在比亚迪工厂商业化应用,毕竟对比亚迪和智元机器人双方是双赢的结果:一是提升了工厂智能化水平,继而降低人工成本;二是人形机器人有了规模化应用的场景。
对于未来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马斯克乐观估计,按照人和机器人的数量2:1比例,机器人的需求会远远超过车,需求或许可能会至100亿台。据高盛预测,在乐观情境下,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或将达到1540亿美元。
未来,我们可以想象那一番场景:在一座智能化工厂里,一个个人形机器人在车间穿梭着,在人们发出新的语音指令之后,又会切入到下一个工作任务中;在商场中,人形机器人可以通过引导、讲解,直接促成下单,然后购物之后,又有人形机器人提拎采购的商品;在一个人在家时,人形机器人可以做好饭菜,还可以陪着聊天畅谈……总之,此前在科幻电影中才能出现的场景,未来将切切实实出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