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TI(德州仪器)的无线连接系列产品中,出现了两颗分类为“MCU or MPU attach”的新品CC3300和CC3301,支持最新的Wi-Fi 6。TI在前不久的上海国际嵌入式展上展出了这个系列的芯片。借着这个系列的芯片发布,我们也顺便观揽这次TI在嵌入式展上展示的产品和技术。

最近TI(德州仪器)的无线连接系列产品中,出现了两颗分类为“MCU or MPU attach”的新品CC3300和CC3301,支持最新的Wi-Fi 6。TI还特别在前不久的上海国际嵌入式展上展出了这个系列的芯片。

媒体会上,德州仪器(TI)中国区技术支持总监师英将这两颗芯片称作companion IC(配套IC),主要是通过SDIO/SPI或UART接上这个系列的芯片,“用单根天线就可以让已有的传输系统通过Wi-Fi或BLE接入到物联网中去”。

借着这个系列的芯片发布,我们也顺便观揽这次TI在嵌入式展上展示的产品和技术。

 

为什么需要Wi-Fi 6

这次新发布的两颗SimpleLink系列Wi-Fi 6连接芯片,并不像此前的大部分CC系列无线连接芯片那样,是一颗相对完整的MCU。师英说:“我们发现目前的电子系统中,基本上都有已经非常强大的处理器或者MCU。”“我们要帮助客户考虑如何将现有系统快速接入到无线网络中去。所以CC3300和CC3301就做成了companion IC。”

如文首所述,通过SDIO/SPI或UART,就能让现有系统通过通过Wi-Fi或BLE接入到物联网中去。“可以轻松连接TI和其他公司的MCU和处理器。”比如说和CC2652R7或者AM243x连接,对不同的无线协议做出支持,实现更高的灵活性。

其框图如上图所示,内核涵盖了MAC/modem,RF射频等组成部分。

“这是个集成度非常高的产品,外围电路非常简单。在5x5 QFD的封装里,整个电路单元或模组单元可以做得非常小。”师英说,“我们是在全球范围内超过230个热点环境下进行压力测试;产品可以满足工业需求,也就是-40℃-105℃温度范围内运行。”另外当然还涵盖了不少Wi-Fi 6的特性,诸如WPA3加密与固件身份认证等安全特性。

具体到两颗芯片,CC3300为Wi-Fi 6单模支持,CC3301同时支持Wi-Fi 6和BLE 5.3。上面这张图列出了CC3301的关键参数。包括安全特性,2.4GHz频段支持,最大吞吐等。

这其中Wi-Fi 6是尤为值得一提的。TI援引了Wi-Fi联盟首席执行官Kevin Robinson的话:“随着Wi-Fi 6和Wi-Fi 6E的加速采用,预计2023年Wi-Fi 6设备的全球出货量将达25亿台。”TI也在前不久的技术文章里谈到,“从简单的家用血压监测仪到公司的设备网络和整个公用事业电网,Wi-Fi在当今许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智能家居设备,到电动汽车充电站,乃至智能楼宇等,Wi-Fi 6都能“节约时间和能源”。

Wi-Fi 6即IEEE 802.11ax标准,虽然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主要是相比前代显著更高的吞吐,但Wi-Fi 6也包含速率最低几十Mbps的特性,实际针对成本敏感型IoT有一些特别的优化,包括节能协议、范围增强、频谱扩展等。

TI在资料中特别提到CC33xx系列对于Wi-Fi 6支持的上述特性。其中OFDMA作为频域空间多路并发,本身是Wi-Fi 6和Wi-Fi 5一个很大的区别:用户通过不同时间分段区分,每一个时间片段,一个用户都可以完整占据所有的子载波。相比于Wi-Fi 5的OFDM,能够实现更细的信道资源分配、提供更好的QoS,并且达成更高的并发。

而Target Wake Time目标唤醒时间,是个能够降低功耗和缓解访问争用问题的特性。这是个对IoT设备,尤其低业务量的设备很有价值的节能机制。在建立TWT协议后,不需要接收信标帧,而是在某个周期被唤醒。802.11ax应该还对TWT进行了一些改进。

MU-MIMO不必多说,这是很多人都相对熟悉的特性了。和Wi-Fi 5相比,Wi-Fi 6在这项特性上同时实现了上下行双向的MU-MIMO(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可与前述OFDMA配合。而BSS Coloring(基本服务集着色)是一种同频传输识别机制,对来自不同BSS的数据进行着色,接收端可以在早期就识别同频传输干扰信号并停止接收,对于密集网络而言也就提高了工作效率。

还有一些来自Wi-Fi 6的特性,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某些特性可能在不同的产品实施上会存在差异。但从总体来看,Wi-Fi 6都提升了效率、降低了上代技术可能存在的干扰与冲突,进一步加强了安全性。

师英也说:“这些技术会极大提升Wi-Fi带宽使用率,也是工业物联网需要的非常有用的技术。”与此同时,在Wi-Fi 6标准之外,他也强调TI在无线互联产品领域的设计经验,包括“对于数据编码格式以及射频电路本身做了很多设计优化”,还有“-40℃到105℃范围内提供可靠稳健的无线连接”,“与各地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的互通互联测试”,以及“大约230接入点”的严苛压力环境下测试等,都是TI为产品带来的价值。

CC33xx系列产品预计今年Q4量产,CC3300和CC3301是首批产品。师英透露说,今年晚些时间TI还准备推出更多“性能更优异、功能更复杂的产品”,“下一步可以引脚兼容地将设计从2.4G升级到5G,或许未来还有三频设计”。

 

接入到Wi-Fi的物联网应用

实际上,师英特别提到了无线连接技术领域面临的设计挑战,包括设计节点增多,连接稳定性、可靠性和相互干扰问题;物联网场景,尤其工业物联网本身可能面临恶劣环境;技术和标准还在迭代,“处理未来的标准合规性,以及跨平台之间的灵活性也是一大挑战”...

这是TI期望通过产品去解决或缓解的问题。与此同时高密度环境中的Wi-Fi设计,本身还面临射频性能、可靠性,还有成本、安全、认证,与其他技术共存,和如何降低复杂性、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等问题。

TI的SimpleLink Wi-Fi系列,尤其这次发布的CC33xx产品,在TI看来就着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前文提到Wi-Fi 6标准本身的一些进步就已经在着力解决部分问题了;TI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方案实施。

展会现场,TI也基于CC33xx展示了对应的demo,比如说电动汽车充电站demo。这个demo主体上是基于AM62x + CC3301构成的系统,这里AM62x是处理器主芯片,核心为Cortex-A53。

加上CC3301之后,外加CC1352——达成对于更多主流无线通信协议的支持,让充电桩接入到电网系统,用户可以实时监测用电情况,电网则可监测、调整负载供应。现场工程师速度我们,这套系统“可完全符合全球任何地区的 EV Charging项目标准”。

“不光是充电桩,在很多更复杂的应用场景里,可以实现光、储、充、放一体的解决方案。”师英说,“用户可以实时了解能耗,电网则实时更新大数据使用,动态根据负载、需要来调整供应能力。”

还有像是联网医疗的应用,不需要使用到AM62x这样的处理器,而基于“普通的MCU就可以简单地通过CC3301,将设备接入到物联网中去”。这些都是CC33xx的典型应用。

师英表示,上述应用的技术路线里,“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接入到Wi-Fi网络”,这些应用“需要很方便地接入到已经存在的公共网络里面,需要用到Wi-Fi”,而“CC3300和CC3301就是非常可靠、易于设计、经济实用的解决方案”。

 

TI展位其他展示:

△ 使用单个MCU(AM2634)的牵引逆变器,“4个400MHz主频的R5F内核,这个方案里面,我们用两个R5F内核去做AUTOSAR相关功能,集成了MCAL,这两个内核是锁步的;另外1个R5F内核做安全诊断相关操作,最后1个R5F内核控制牵引逆变器运动。”

展会现场的工程师还跟我们解释了整个系统,包括控制系统采样电流信号,位置信号通过旋转变压器采样,MCU进行信号解码、FOC运算等;整个系统是SiC设计(UCC5870-Q1驱动)…

△TI的MPU处理器,包含AM62A、AM68A、AM69A的展示,这三者的算力依次递增;右下图是AM62A的CMS电子后视镜demo。

AM62A可用于对象、人脸识别等应用,“工业应用里,可以做到车道级别的识别,可在仓储AGV、AMR;

更高算力的AM68A,“基本市面上能见到的自动驾驶汽车,10辆有9辆都有它,是L2-L2.5级别的自动驾驶,可用于前视、环视,“可以带5个摄像头、5个雷达”;

AM69A算力达到了32TOPS,目标L3-L3.5级别自动驾驶,“可以带16个摄像头,可以精确到车道的厘米级,高速上可以做到完全的自动驾驶”;

△ 应用于工业的双屏解决方案(DPI+LVDS),基于AM62系列,“我们和飞凌一起做的”;“两个显示子系统可以同时使用,做不同的显示方案”;“里面也带GPU,可以跑Linux、Android”;

△ 创龙、智华飞创基于AM62x的SoM板;

△ CC2340 BLE无线产品演示,这个demo展示的是智能家居应用的蓝牙遥控器,“比如我手里拿个蓝牙遥控器,去语音控制电视”;

△ 工业应用常见的机械臂展示,自然是TI的主场之一

△ Cortex-M0+ 系列通用型MCU产品展示,这两款对应MSPM0G,MSPM0L;前者有更高的计算性能,后者主打低功耗——以下demo都是围绕这两个产品的演示

△ 基于TI的M0+ 通用MCU第三方的设计方案,包括压缩机驱动板(“通过高度集成化的模拟外设,将PCB板面积缩小约1/3)、医疗参考设计方案——包括血压脉搏计、指夹式血氧仪…

△ 耳机充电盒应用,能体现小封装、低功耗特性;PIR运动传感器参考方案,“提供和开发板相兼容的接口,可以直接插上使用,给予开发者快速上手的途径”;

△ 针对汽车后视镜应用的感应控制,通过了AEC-Q100 Grade 1认证;电源监测和计量参考设计方案——TI的高精度ADC和MCU组成的设计方案,“TI也为开发者提供软件算法库,完成电能质量分析仪、谐波分析等额外功能”…

△ FOC电机控制的参考设计,“使用数字加速器和两个4MSPS ADC降低环路延迟”;可配置电池解决方案,针对电池的电量检测参考设计;

△ 烟感参考设计方案,“无迷宫的设计,大大简化了系统所需的体积;TI也提供算法库来优化,兼容有迷宫、无迷宫的方案,给客户更灵活的选择去评估性能”

责编:Illumi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华为Mate 70系列中的Mate 70搭载了麒麟9010芯片,而Mate 70 Pro/Pro+/RS则首发了麒麟9020芯片。近日,百万粉丝的网红博主@杨长顺维修家 对华为Mate 70 RS进行了拆解……
此次发布的iQOO Neo10系列不仅在性能上进行了全面升级,还在用户体验方面引入了多项创新技术,其中再次采用汇顶科技超声波指纹方案,引发了广泛关注。
今年进博会上,瑞萨展示了不少AI相关的技术。在我们与赖长青的对谈中,他也解读了AI对于瑞萨而言意味着什么...
根据柏能科技集团官网的最新信息,公司已将总部从香港迁往新加坡,成立PC Partner Singapore PTE Ltd,并已于15日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GX)成功挂牌上市。
智能嵌入式视觉和机器学习等实时计算密集型应用对能效、硬件级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不断扩大的航天市场对计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AI芯片设计人员通常会在系统CPU旁边集成单独的IP模块,以满足AI日益增长的需求。这种方法导致了AI芯片的配置不够理想,因为通常需要依赖三家不同的IP供应商和三套工具链,这不仅使得功率、性能和面积(PPA)指标较差,也增加了适应新算法的难度。
目前,智能终端NFC功能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面对新场景新需求,ITMA多家成员单位一起联合推动iTAP(智能无感接近式协议)标准化项目,预计25年上半年发布1.0标准,通过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确保新技术产业应用。
中科院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刘明院士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忆交叉阵列的符号知识表示解决方案,首次实验演示并验证了忆阻神经-模糊硬件系统在无监督、有监督和迁移学习任务中的应用……
C&K Switches EITS系列直角照明轻触开关提供表面贴装 PIP 端子和标准通孔配置,为电信、数据中心和专业音频/视频设备等广泛应用提供创新的多功能解决方案。
投身国产浪潮向上而行,英韧科技再获“中国芯”认可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12月17日,江苏路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掩膜版生产项目迎来重要进展——首批工艺设备机台成功搬入。路芯半导体自2023年成立以来,专注于半导体掩膜版的研发与生产,掌握130nm至28n
来源:观察者网12月18日消息,自12月2日美国发布新一轮对华芯片出口禁令以来,不断有知情人士向外媒透露拜登政府在卸任前将采取的下一步动作。美国《纽约时报》12月16日报道称,根据知情人士以及该报查阅
12月18日,珠海京东方晶芯科技举行设备搬入仪式。插播:加入LED显示行业群,请加VX:hangjia188在10月31日,珠海京东方晶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Mini/Micro LED COB显示产品
对于华为来说,今年的重磅机型都已经发完了,而明年的机型已经在研发中,Pura 80就是期待很高的一款。有博主爆料称,华为Pura 80将会用上了豪威OV50K传感器,同时电池容量达到5600毫安时。至
有博主基于曝光的信息绘制了iPhone 17系列渲染图,对比iPhone 16系列,17系列最大变化是采用横置相机模组,背部DECO为条形跑道设计,神似谷歌Pixel 9系列,这是iPhone六年来的
2024年度PlayStation游戏奖今日公布,《宇宙机器人》获得年度最佳PS5游戏,《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获得年度最佳PS4游戏。在这次评选中,《宇宙机器人》获得多个奖项,包括最佳艺术指导奖、最
近期,高科视像、新视通、江苏善行智能科技等企业持续扩充COB产能。插播:加入LED显示行业群,请加VX:hangjia188■ 高科视像:MLED新型显示面板生产项目(二期)招标12月18日,山西高科
 “ 担忧似乎为时过早。 ”作者 | RichardSaintvilus编译 | 华尔街大事件由于担心自动驾驶汽车可能取消中介服务,Uber ( NYSE: UBER ) 的股价在短短几周内从 202
LG Display  12月18日表示,为加强OLED制造竞争力,自主开发并引进了“AI(人工智能)生产体系”。“AI生产体系”是AI实时收集并分析OLED工艺制造数据的系统。LG Display表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系统向着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助力优化能源分配构建更加绿色和可靠的能源未来12 月 24 日 上午 9:30 - 11:302024 德州仪器新能源基础设施技术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