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存储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第十三届电子信息产业标准推动会上根据技术性能和市场情况作了判断:SSD(固态硬盘)取代 HDD(机械硬盘)时机已经到来!
倪光南院士指出,当前HDD市场基本上被外企垄断,中国在HDD领域寻求突破异常困难。不过,随着中国国产存储整机和闪存生产能力逐步提升,特别是在产业链上游,中国半导体存储生产SSD主控芯片和DRAM的光刻工艺为12-28nm,不需要用到先进光刻设备,因而在芯片和装备领域可以做到自主可控。
他也介绍,在产业链中游,中国存储整机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构筑在自主的核心存储芯片、系统架构和软件之上,也已具备国际领先技术水平。目前中国国产存储整机品牌厂商在国内市场占比达85%,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达20%。
对于倪光南院士的判断,美光企业副总裁兼存储产品事业部总经理JeremyWerner此前也撰文分析了SSD及HDD硬盘的发展趋势。他认为,SSD在功耗、空间、辅助硬件整合、可靠性和相对使用寿命等方面能带来成本节约已被广泛接受,“在未来十年中,SSD基本上会使机械硬盘沦落至如今磁带一般的境地,仅用于诸如存档之类的低性能场景。”
而云存储服务商Backblaze也曾发布了2022中期SSD故障质量报告,得出了“SSD比HDD更耐用”的结论。
图源:Backblaze
因此,有专业人士认为,既然SSD比HDD更可靠,因此全固态存储方案是可行的,配合NAS的SMART检测等机制,注意规避一下固态错误使用方式就行了。
实际上,SSD的确已经在很多应用场景逐渐取代HDD。未来,两者将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竞争角逐:一是价格,当SSD价格接近甚至低于HDD时,HDD的生存空间将会被大规模的压缩;二是存储时间,目前SSD还有个短板就是数据的存储时间远低于HDD,未来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可谓得到解决。
随着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物理世界与现实世界加速融合,数字信息资源出现两个趋势:一是全覆盖,一切社会和自然现象都可以数字化;二是数字信息资源可以无限复制。数据显示,预计到2023年,实时数据将占全球数据圈25%的份额,金融智能风控、交通自动驾驶、运营商网络云、媒资元宇宙等诸多场景,都需要依赖快速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得以实现。
而《“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提出,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建设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因此,“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存储方案,是在数字经济时代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对此,倪光南院士特别建议,要重视对存储产品的安全审查,包括供应链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加强宏观政策引导;推广国产存储整机和SSD控制器芯片,带动国产NAND Flash闪存颗粒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