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Matter 1.0去年10月份发布以来,引发了物联网(IoT)和智能家居业内的强烈反响。Matter工作小组计划每年定期发布两次标准更新,以推动开发人员和用户体验的改进。今年5月,CSA连接标准联盟正式发布了Matter 1.1标准,该版本是Matter协议在2022年秋季发布后的首版更新。
Matter 1.1主要基于Matter 1.0上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对技术规范进行澄清和梳理。例如SDK Bug的修复、开发新设备类型指南、增加自动测试化工具的测试范围以及优化对间歇性连接设备(ICD)的支持等。
“自从1.0发布以来,我们技术规范截至4月底下载次数已经达到17991次,已经认证的产品和软件达到1135个。”6月8日,在由AspenCore主办的2023国际AIoT生态发展大会上,CSA连接标准联盟中国成员组主席宿为民博士在演讲中表示,“这个下载数量对一个新的标准来说,我们认为达到了预期目标。”
宿为民博士,CSA连接标准联盟中国成员组主席
据介绍,Matter技术规范的下载是开放的,不仅针对会员,大量的下载也意味着有大量Matter相关产品正投入到实实在在的开发阶段。Matter标准的参与者已经不仅仅是通信芯片公司或模块公司,更多终端企业也希望能够真正研究协议,进行产品开发。
Matter的认证趋势
宿为民分享了一组数据,从目前产品认证的类型上看,还是以照明产品作为主,包括彩色灯、开关单元、色温灯等等,也有一部分是调光灯、调关开关和窗帘电机。
她特意强调了软件,因为“我们希望大家知道,Matter是可以认证软件的,作为通信协议类的标准,最大的特点是把软件组件纳入了整个物联网认证体系。”
其中下图蓝色高亮部分就是软件组件,目前已达54款。
过去人们谈到物联网互联设备时,普遍指硬件设备,它们之间需要互联。所有互联背后需要有软件支撑,Matter使得软件成为物联网中一个独立的部分,可以和其他设备进行连接。软件公司可以自己开发独立的Matter软件,去控制另一个独立的Matter设备。
认证公司数量方面,来自中国的认证成员已占将近50%,说明中国正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Matter大的生态环境中。
从月度认证数量来看,2022年10月Matter标准发布后,在12月达到认证高峰。这是因为在Matter标准发布之前就已经有很多厂商开发了产品,随着标准发布,这部分产品进行集中认证后,很自然地成为了Matter认证的产品。春节过后,随着中国企业进一步融入到Matter验证进程中,3、4月也呈现出认证产品上升的态势。
Matter到底是什么?
回到Matter标准到底是什么,宿为民表示,从所有产品开发到目前完成的效果看,其主要有四大特点:简单、互操作、可靠和安全。
- 简单指的是Matter争取做到协议上让所有设备以一种统一、简单的方式完成加入。目前以二维码、蓝牙或NFC的方式,都可以实现Matter协议设备简单的加入网络。消费者只需第一次完成Matter网络的加入,后续同样的设备都可以走同样的流程;
- 互操作,指的是带有Matter标志的产品和生态天然能够互操作,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哪个设备连接哪家生态;
- 可靠性,指的是一致且低延时的本地连接,互联网断网时仍能工作;
- 安全性仅针对协议层,所有设备在互相通信过程中,要确保通信安全,以便设备在入网时确保它是安全的,只要经过Matter认证的就一定可以加入到Matter的网络中。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经过Matter的认证,肯定是加入不了整个网络中。”宿为民说到之所以强调安全,是因为AIoT时代的后台网络数据安全已经超越了Matter的覆盖范围,“Matter只负责连接部分。后台数据安全,我们寄期望于整个智能家居或者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安全。”
Matter的标准架构如上图所示,属于基于底层IP网络层之上的应用层协议,可跨越所有兼容网络协议的融合层,是一种固定与移动设备通用的协议,可扩展至云端。具体支持的IP协议包括Wi-Fi、以太网、Thread等。应用层协议主要是解决智能家居或物联网所有设备组网过程中,设备发现的能力及具体设备定义能力。
“经常有人问,Matter有没有基于蓝牙之上?”宿为民说到,“目前来说是没有基于蓝牙之上,因为蓝牙不是一个IP协议,但是Matter使用了蓝牙配网的机制,所以Matter依然是使用了蓝牙BLE的协议。”
从Matter的网络拓扑结构来看,各种设备都可以融入到网络中。对于一些非底层IP的协议,可以通过CSA联盟开发的网关来连接。这也是为了解决联盟内部协议互操作问题而专门开发的网关类设备,可以提升整个Matter协议的互操作,通过网关升级,很多设备可以轻松成为Matter网络的一部分。
目前Matter已经支持的设备类型以照明、暖通、安防类的门锁、窗帘幕帘等最基础的设备为主。一些电视机、智能音箱、控制面板甚至是控制软件(手机APP),也在支持范围内。此外网桥设备也已经完成支持,这是和其他基础网络类的设备之间的连接通道。
正在开发中的设备类型包括摄像头、白家电、扫地机器人以及各种传感器的控制设备,例如用于空气质量、烟雾、环境、能源管理类型的感测设备。其中,白电是一个体量非常大的类型,据悉海尔公司正领导一个白电类型的Matter工作组,预期下一版的Matter标准中会出现各种白电类型。
Matter最独特之处在于跨生态控制
Matter之所以被国际上的主要生态公司提出,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不能再让目前各个生态独自林立的状态继续下去,这对整个物联网的发展没有好处,所以Matter标准主要就是要解决跨生态的连接。
宿为民举了一个典型的场景例子,一个灯泡被消费者买回家后,面临着家里有人在使用iPhone,有人在使用安卓手机,还有各种可以控制家里智能家居的APP。“如果他们都属于Matter认证的类型,这个灯泡可以既成为被Apple生态控制的设备,又可以成为被亚马逊智能音箱控制的设备,也可以成为某个极客自己制作软件控制的设备——只要那个软件是经过认证的。”
她认为,这是Matter开发最核心的,也最被期待的应用场景,“一个设备来了可以被多个生态控制,通过这样简单的逻辑,打破生态之间割裂的状态。”
Matter的消费者体验是入网方式特别一致,通过扫描二维码、NFC、蓝牙甚至一个数字串的配网机制,都可以把Matter设备加进来。对于开发者来说,也提供了更多便利,实现“开发一次,全球部署”。
宿为民表示,她经常碰到一些国内需要出口的企业,他们擅长做硬件,但是因为要融入到物联网,不得不做后台数据库、软件、APP。“有了Matter后,我认为对开发者来说变得更加简单了,你擅长硬件就只做硬件部分,通信协议采用了Matter后它就可以被其他软件所控制,具体用什么软件来控制由消费者选择。”
对销售商、集成商来说,也变得更加简单了,只要寻找认为最合适的硬件和软件,把它们集成在适合的场景,就能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已支持Matter的公司和产品
目前支持Matter生态的公司,包括谷歌、苹果、亚马逊、三星、LG Electronics等国际大厂,以及OPPO、涂鸦、小度等国内厂商。以OPPO为例,只要把手机操作系统升级到最新,就可以支持Matter设备控制了,苹果方面也是一样。
配网及控制软件认证方面,宿为民认为已经事先向整个生态抛出了橄榄枝。苹果是认证排行上的第一名,其APP或各种控制设备、控制面板都已经被纳入到Matter生态领域。
虽然目前已经有一千多款Matter产品获得认证,但从认证到上市还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周期,设备厂商需要跑完整个研发、制造和包装的过程。目前已经上市的产品大部分都是照明类、控制类和开关类的产品,国内外品牌都有,但目前主要还是在欧美市场上售卖。
计划上市的Matter产品也是以欧美市场为主,在中国也有一些照明、网关产品在计划上市。随着更多产品不断上市,宿为民也表示非常期待看到软件和这些上市产品之间非常自然的连接,给消费者带来浑然天成的家居物联网或者智能家居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Matter采用了授权第三方机构签发数字证书的方式,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系统,把所有Matter证书进行数字化管理。授权的测试认证机构方面,目前深圳3家,台湾2家,广州、东莞和上海各一家。
在AIoT时代,Matter能做什么?
在AIoT时代,Matter这样一个协议能够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改观呢?宿为民提出了两点想法——
第一,这样一个最基础的通信协议为大数据基础提供了保障。所有数据、设备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协议,设备所提供的内容在生态上得以全面开放,形成了最大的数据基础保障。换句话来说,任何一个生态,当你看到这个空间里有Matter设备时,就能立刻知道这个设备目前的状态、拥有者。这项功能不需要事先开发,只要在特定网络空间里就能实现。
另外,Matter的互操作特性在AIoT时代提供了两点话题:1.赛道话题,过去我们提到IoT,基本上都需要成为一个全面的赛手,而现在可以选择做纯硬件赛道或纯软件赛道,也可以选择既做硬件也做软件的生态赛道;2.场景智能化,因为大量设备瞬间变得可获得了、可触及了,Matter给所有软件从业者提供了非常灵活的场景设计环境。
宿为民以一个互操作墙为例,如上图所示,墙里有苹果、谷歌等不同的生态,而设备们分别加入到不同的生态中,其中存在很多生态交集部分。在这样互操作的场景下,用户将产品拿到家后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自己的场景,系统集成商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定制场景,甚至AI系统还可以根据用户喜好定制或者设计出场景。
本次大会特别感谢以下赞助商:
泰凌微电子、Melexis、珠海昇生微、虹茂半导体、虹美功率半导体、中科银河芯、安谋科技、Nordic、艾睿电子、盛博科技、意法半导体、中国光博会、荣睿达、鸿鼎业、磐启微、SiliconLabs、Mouser、芯智云、创芯在线、创新在线检测、清微智能、泰克科技、移远通信、兆易创新、InvestHK 香港特別行政區投资推广署、戴尔科技集团、BEKEN博通集成、Qorvo、蓝牙联盟、中移物联
- 出文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