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必对哲库的解散冷嘲热讽,毕竟哲库之后,还有很多手机芯片厂商、立志造芯的车企、初创芯片企业等面临同样的困境,巨大的资金消耗、软件与工具链缺失、产业链生态体系的构建、产品应用的落地……都是绕不开的环节。然而,但哲库的结局有些让人感到遗憾,毕竟三年多的技术研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付诸东流。

5月12日,OPPO终止哲库(ZEKU)业务。

面对全球经济、手机市场的不确定性,OPPO作出了这个选择,“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会妥善处理相关事宜,并将一如既往做好产品,持续创造价值。”

今年2月,来自产业链方面的信息:OPPO自研AP(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芯片已经进入流片阶段,采用台积电4nm工艺,外挂联发科5G调制解调器,预计2023年年底量产,2024年上市。

图源:OPPO官网

不曾想,反转来得如此之大,如此之快,以至于公布这一消息之前,还有很多人都在讨论AP流片之事,甚至哲库内部会议之前的总监级别的管理人员仍不知情。当然,关于解散哲库,有很多的猜测,但OPPO似乎给的解释为:市场低迷、不确定性。但实际上,OPPO芯片业务定位不清晰、内部激进的“速胜论”是导致出现哲库结局的根本原因。

市场低迷,创新点缺乏

目前来看,全球政治地缘关系、通货膨胀以及经济不确定性等仍在压制消费需求的回暖。

国际数据公司(IDC)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将会低于12亿台,同比下降1.1%;而中国市场的出货量预计将仅有2.83亿台,同比也会下降1.1%。

当然,手机行业基本都寄希望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大环境的逐渐好转和全球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回暖。

尽管OPPO的市场表现并不差,但似乎仍对其潜在的市场风险持谨慎态度。IDC近日最新数据显示,OPPO时隔一年以19.6%的市场份额再次回到国内手机市场第一的位置。

IDC指出,OPPO双旗舰高端战略初显成效:Find N2&Flip系列斩获第一季度折叠市场份额第一,为OPPO的高端突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刚发布的Find X6系列的市场欢迎度高于预期,使得OPPO在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份额明显提升,跻身TOP3。旗下品牌OnePlus市场表现强势,同比增幅超过300%,帮助OPPO在线上渠道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不过,手机市场终究还是存量市场,尽管OPPO销量没有大幅度下滑,但营收下跌幅度远远高于预期。对此,有行业人士分析,OPPO营收暴跌的原因是强行给渠道压库存,通过渠道打折和返现激活出货量,导致看似市占比上升,但实际不赚钱。

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如今的手机市场真是太卷了!

当然,手机市场内卷除外市场这个外因之外,还有手机行业创新不足这一内因。目前,全面屏、LTPO OLED屏、120W快充、上亿像素主摄……都在高端智能手机上普及应用,且正朝中低端手机蔓延应用。可以说,每年手机行业的微创新基本上就是芯片常规的升级了。

由此,手机行业也出现了价格战、低水平重复建设、新品推出周期缩短、过度广告投放等内卷现象。特别是随着手机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手机厂商的新品推出时间越来越短,而且新产品迭代升级或差异化并不大。这就进一步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下降,进而降低了消费者换机的欲望。

难以承受SoC研发投入之重

芯片是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也是手机厂商打造差异化竞争力为数不多的一张牌。

从目前来看,目前OPPO的资金流是没有问题的,即使哲库坚持2-3年也不会有太大问题。因此,资金不是OPPO关停芯片业务的主要原因。

OPPO也曾豪言投资500亿研发芯片。据悉,2021年12月,OPPO发布了首款自研的影像NPU芯片——马里亚纳 X,2022年12月,OPPO又发布了自研的蓝牙音频SoC芯片——马里亚纳 Y,2023年2月,OPPO则发布了其首颗电源管理芯片——SUPERVOOC S。

随后,OPPO又从影像NPU、音频SoC正迈入手机AP,甚至将自研整合AP和基带的手机SoC,以实现手机软硬件的一体化和功能整合,最大化实现产品定义阶段的目标功能。

然而,芯片产业是一个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中,人力成本是芯片研发重要成本之一,何况OPPO曾用两三倍的薪资挖人,大幅度加剧了自身芯片研发成本。

根据职友集的统计数据显示,哲库科技的平均薪资为44504元/月,其中20000-30000元月薪的占比2.3%,30000-50000元月薪的占比45.6%,50000元以上月薪的人员占比51.1%。仅此次颇为厚道的赔偿方案,也可能有5亿之数,而三年多人工薪资成本可能也高达60亿元以上。

除此之外,芯片研发所需的EDA工具、半导体IP以及芯片的流片和量产也很烧钱。据悉,哲库一年的EDA费用大概在3000万到5000万美元左右。4nm AP芯片所需的Arm IP费用可能就需要3000万到5000万美元,其他的各类IP可能也需要3000万到5000万美元。4nm的一次MASK制作费用大概在2000万美元左右。

因此,OPPO三年多在芯片业务上的投入高达近100亿元,虽远低于计划中的500亿元,但在手机市场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是有可能加大OPPO财务危机的。尽管哲库在芯片自研上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而且手机AP也已经流片,但距离真正的量产,特别是在手机市场满足能用、好用的需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即使跟海思科技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

那么,如果OPPO在手机SoC研发投入太高,而自研芯片给手机业务带来的收益,抵不上芯片研发的支出,那么OPPO必须要对股东负责,难有像华为那样的战略定力。也正如段永平的经营理念:一旦发现方向(当然,自研芯片不是错的,而是当下有些不合时宜)是错的,就要及时止损,以避免公司遭受更大的损失。

芯片“速胜论”“大跃进”

正如上文所述,芯片具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投入周期长的特性,导致包括哲库在内的国内芯片从业者还有许多功课要补齐,包括EDA工具、半导体IP、半导体制造等。

有行业人士分析,OPPO之所以关掉哲库芯片业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OPPO与渠道商高度绑定,不仅仅是简简单单关系好,而是渠道商就是股东,联合起来可以决定OPPO高层任免。这也就决定了OPPO资本逐利的根本属性,至少比华为这样的企业难有长期性、大手笔投入的战略决心和定力。

因而,OPPO在既无相应的芯片从业经验,又无长期性的战略决心,且企业内部“速胜论”盛行,必然难以在芯片技术研发上走得更远。特别是OPPO直接冲刺4nm旗舰芯片,其技术目标实在有些“大跃进”的意思。

这就导致出现OPPO芯片研发定位过高和短期内难出效益的矛盾,也没有时间和意愿从从低到高、从外围小芯片到整体soc的积累,只能“不成功就成仁”。可以说,赚快钱的思维已经深植于当前中国芯片产业土壤中。

根据企查查公开的信息显示,2022年,中国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达5746家!这个数据是行业下行、供需矛盾所致,也是优胜劣汰的结果。

目前,手机厂商自研芯片最成果的当属苹果。然而,苹果自研芯片可以追溯至“乔布斯时代”,是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推动与IBM、摩托罗拉组建MI PowerPC(Apple、IBM、Motorola)联盟,开启了自研芯片之路。而苹果2008年收购芯片设计公司P.A.Semi之后也才真正拥有了芯片研发能力。而即使十多年的芯片技术研发布局,苹果也依然受制于高通的基带芯片的限制。

华为也是芯片自研的翘楚。尽管在美国的打压下,其子公司海思科技目前步履维艰,但基于相对丰富的产品应用,在满足一些成熟芯片工艺应用的同时,仍在加大在先进芯片工艺上的突破。也就是说,海思科技业务范围更广,即使先进工艺芯片不能研发,中低工艺芯片也还有订单,比如大量lot设备和终端设备。而且海思科技成立于2004年10月,前身是创建于1991年的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技术沉淀数十年。

因此,OPPO打出的芯片这一张牌,耗时3年多,耗资上百亿,却仅在如今处在风口浪尖的行业中激起了一丝涟漪。而芯片自研之路,似乎也要回归价值、理性与平淡。当然,OPPO或许在自研芯片上的业务定位也并非赚快钱,而是契合自身手机业务,以实现手机竞争差异化,但芯片制造的水比预想的还要深。

总结

我们不必对哲库的解散冷嘲热讽,毕竟哲库之后,还有很多手机芯片厂商、立志造芯的车企、初创芯片企业等面临同样的困境,巨大的资金消耗、软件与工具链缺失、产业链生态体系的构建、产品应用的落地……都是绕不开的环节。然而,哲库的结局有些让人感到惋惜,毕竟三年多的技术研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付诸东流。

实际上,基于在手机领域的成功经验,OPPO完全可以拓展手机之外的智能终端业务,同样对芯片特别是相对成熟的芯片工艺具有很大的需求。如果OPPO以更加坚定的战略决心和定力,选择合理的芯片技术路线,并且持之以恒的投入,自研芯片之路也可能会一直走下去,与未来更多的智能终端应用相匹配,自然是最优解。

责编:Jimmy.zhang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 真的只是这些表面上大家都看得到的原因吗???
  • 成也萧何败萧何
  • 希望我们能比较顺利的过芯片这一关
  • 这个说的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突然的停止,事出突然必有妖,相信和政治有关
  • 不错哦
您可能感兴趣
从品牌战略的角度来看,华为本次选择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作为商标,可能是为了借助这些神话角色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形象……
在外观和部分组件方面,iPhone 16e 延续了 iPhone 14 的设计。它的外壳与 iPhone 14 相似,就连 Face ID 模组也完全一样……
荣耀新任CEO李健首次公开亮相即宣布投入100亿美元布局AI终端生态,并推动Magic系列提供7年系统更新......
太倒霉了,把儿童手表的充电线,接到了骨传导耳机上,当下耳机就被烧了!是手表充电线电流过大导致的损坏?还是正负极反接造成的?
股价飙升不仅让小米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也让其创始人雷军以近 4400 亿元人民币的财富估值登顶中国首富,超越了……
这一激励机制在消费电子行业堪称“天花板级”,也折射出公司对核心人才的重视。在消费电子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安克创新是如何实现如此亮眼的成绩?这笔巨额分红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TEL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现任TEL中国区地区总部——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赤池昌二正式升任为集团副总裁,同时兼任东电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和东电光电半导体设备(昆山)有限公司总裁。
预计在2025年,以下七大关键趋势将塑造物联网的格局。
领域新成果领域新成果4月必逛电子展!AI、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汽车、新能源、半导体六大热门新赛道,来NEPCON China 2025一展全看,速登记!
本次股东大会将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形式召开,股东们可选择现场出席或线上参会。
2025年,智能驾驶技术迎来了全民普及的曙光。昨晚,吉利汽车在一场盛大的AI智能科技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加入比亚迪和长安汽车行列,成为自主车企中第三个普及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企业。发布会的核心亮点在于吉利
倒计时1天,『2025年行家说开年盛会(第8届)取势行远·LED显示屏及MLED产业链2025年蓝图峰会』明天正式启幕。本届开年盛会特设「2025年产品/技术/市场蓝图计划」、「COB」、「MiP及玻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引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图1 采用自上而下方法实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引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追光逐电 光引未来----编者荐语特征提取是计算机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即可报名参会!往期精选《2024年度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即将发布!2024年,36家移动机器人企业融了超60亿元2024移动机器人市场:新玩家批量入场,搅局还是破局
‍‍近几年,随着Mini/Micro LED技术的高速发展,LED产业呈现几大发展趋势,如LED显示间距持续缩小、LED芯片持续微缩化、产品、工艺制造环节更为集成,以及RGB 封装与COB 降本需求迫
高通又放大招了!3月3日,也就是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的第一天,高通正式宣布,推出自家的最新5G调制解调器及射频解决方案——高通X85。高通X85对于高通X85的发布,行业早有关注。因为高通的手机So
据报道,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西班牙巴塞隆纳的全球发表会上表示,小米汽车计划于2027年进军海外市场。小米的立足之本在于深耕本土市场,作为一家中国车企,唯有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方能谈及海外扩张。因此,小
 点击上方蓝字➞右上「· · ·」设为星标➞更新不错过★2025 年 3 月 12 日至 14 日  连续 3 晚 19:00 - 20:30德州仪器电力全开 为您带来 “高效 DC-DC 转换器的设
在3月4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发布消息称,将于4月13日举行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将同期举行。会上表示,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