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沪硅产业已成为中国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硅片企业有望深度受益晶圆厂扩产,其子公司上海新昇300mm大硅片实现14nm及以上逻辑工艺与3D存储工艺的全覆盖和规模化销售、主流硅片产品种类的全覆盖,公司300mm半导体硅片部分产品已获得格罗方德、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力微、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多家国内外芯片制造企业的认证通过。

4月10日晚间,沪硅产业披露2022年度年报显示,实现营收36亿元,同比增长45.95%;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同比增长122.45%;扣非净利润1.15亿元,相比上年同期扭亏为盈。

2020年4月20日,沪硅产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成为国内“半导体大硅片第一股”。因上市时尚未实现盈利,根据科创板相关规定,股票代码戴上了特别标识,为“沪硅产业-U”。

然而,三年之后,沪硅产业实现盈利,将于4月12日取消特别标识,由“沪硅产业-U”变更为“沪硅产业”,正式“摘U”。 关于业绩增长原因,沪硅产业表示,2022年公司下游半导体产品需求旺盛,同时公司产能进一步释放,特别是300mm半导体硅片产品的销量增长显著。

300mm半导体硅片销量增长

目前,沪硅产业主要从事300mm抛光片及外延片、200mm及以下抛光片及外延片、SOI硅片、压电薄膜衬底材料等研发与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存储芯片、图像处理芯片、通用处理器芯片、功率器件、传感器、射频芯片、模拟芯片、分立器件等领域。

报告显示,由于2022年沪硅产业下游半导体产品需求依然旺盛,同时产能进一步释放,特别是300mm半导体硅片产品的销量增长显著,因此收入同比增加了45.95%。

报告期内,沪硅产业子公司上海新昇300mm半导体硅片30万片/月的产线全面达产,累计出货超过700万片,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量产300mm半导体硅片正片产品,且实现了逻辑、存储、图像传感器(CIS)等应用全覆盖。

具体来看,上海新昇与多个合资方共同出资逐级设立一级、二级、三级控股子公司,实施新增30万片/月集成电路用300mm高端硅片扩产项目,项目建成后,子公司上海新昇300mm半导体硅片总产能将达到60万片/月。

报告期内,沪硅产业子公司新傲科技继续推进300mm高端硅基材料研发中试项目,并完成了200mmSOI生产线扩容,产能由3万片/月提升至4万片/月。在外延业务方面,新傲科技与客户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开拓IGBT/FRD产品应用市场,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市场份额。

同时,沪硅产业子公司芬兰Okmetic在芬兰万塔启动200mm半导体特色硅片扩产项目,将进一步扩大面向传感器以及射频等应用的200mm半导体抛光片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沪硅产业子公司新硅聚合完成压电薄膜材料衬底的中试线建设,并持续进行产品研发和送样,部分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

目前,沪硅产业正重点推进200mm特色硅片及300mm硅片扩产项目,同时公司通过与原料提供商签署长单将实现降本增效,预计未来将实现100万片月产12寸产能目标。

大硅片国产化占比加速提升

目前,全球硅片市场份额主要以美国、日本和欧洲等企业为主,主要被日本信越化学、日本胜高、中国台湾环球晶圆、德国世创和韩国 SK 五大企业占据,五大企业占全球硅片市场份额约为90%。

沪硅产业自设立以来,紧跟国际前沿技术,突破了多项半导体硅片制造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打破了中国大陆300mm半导体硅片国产化率几乎为0%的局面,公司300mm产能率先实现量产。

专利方面,截至2022年8月,新昇科技在全球申请了917项专利,其中已获得433项专利授权,分布集中在:长晶、硅片切磨抛工艺,以及外延艺等,总出货量超过700万片。2025年公司可基本解决300毫米大硅片卡脖子问题。

在2020-2022年,沪硅产业营收分别约为18.1亿元、24.67亿元和36亿元。按销售额口径计算,该公司在全球市场份额逐年提升,分别约为2.3%、2.7%和3.5%。

目前,沪硅产业已成为中国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硅片企业有望深度受益晶圆厂扩产,其子公司上海新昇300mm大硅片实现14nm及以上逻辑工艺与3D存储工艺的全覆盖和规模化销售、主流硅片产品种类的全覆盖,公司300mm半导体硅片部分产品已获得格罗方德、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华力微、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多家国内外芯片制造企业的认证通过。

实际上,除了沪硅产业之外,国内还有很多半导体硅片领域的发力者乃至新入局者,将进一步提升国内大硅片市占率。其中,TCL中环就在今年年初公告计划以77.57亿元收购鑫芯半导体股权,致力于300mm(12英寸)半导体硅片研发与制造,估算收购完成后12英寸硅片理论产能将达120万片/月,从而较沪硅产业、弈思伟等国内同领域厂商形成产能优势。

而弈思伟也在寻求通过科创板上市加快业务发展。据悉,奕斯伟材料一期项目已于2020年7月投产,目前12英寸月产能达30万片,产能规模当前国内第一;二期项目已启动建设,满产后总产能将达100万片/月。

目前立昂微12英寸硅片产能也已达到15万片/月。据了解,该公司12英寸硅片产品已成功打入、华虹宏力等国内一线晶圆厂供应链。

SEMI预计2020年至2024年全球将新增30余家300mm芯片制造厂,中国大陆的300mm芯片制造产能在全球的占比将从2015年的8%提高至2024年的20%,产能持续释放及地缘政治影响下,国产大硅片占比有望随国产制造在全球占比提升而持续受益。

责编:Jimmy.zhang
阅读全文,请先
您可能感兴趣
作为对“美国新一轮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的回应,中国国家商务部于12月3日发布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
毫无疑问,乌克兰“价值26万美元”的矿产资源将成为这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让美国通过控制这些资源来重塑全球供应链,而且进一步增加自身的财富和影响力。
作为产业链的上游,硅片市场的复苏会滞后于产业链的下游环节,目前全球硅片市场整体出货量仍然同比增长为负。其中,300mm(12吋)硅片出货量自今年二季度起逐渐复苏;但200mm(8吋)及小尺寸(6吋及以下)硅片市场的需求仍较为疲软,没有看到市场回升态势,产能利用率和出货量的恢复都还需要更多时间。
尽管信越化学是全球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厂商,但“跨界”半导体设备也可以依托其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市场优势及客户资源,而且其初步瞄定技术难度较低的先进封装设备。
如何从稻杆、稻壳等原料中低温、便捷地大规模合成纳米碳化硅,并控制其尺寸形态,是技术上的难点。
美国希望在2027年底IRA石墨豁免期结束之前完成石墨供应链的“去中国化”,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301关税对石墨这一材料实施关税豁免也能说明这一点。
目前,智能终端NFC功能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面对新场景新需求,ITMA多家成员单位一起联合推动iTAP(智能无感接近式协议)标准化项目,预计25年上半年发布1.0标准,通过功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确保新技术产业应用。
中科院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刘明院士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记忆交叉阵列的符号知识表示解决方案,首次实验演示并验证了忆阻神经-模糊硬件系统在无监督、有监督和迁移学习任务中的应用……
C&K Switches EITS系列直角照明轻触开关提供表面贴装 PIP 端子和标准通孔配置,为电信、数据中心和专业音频/视频设备等广泛应用提供创新的多功能解决方案。
投身国产浪潮向上而行,英韧科技再获“中国芯”认可
今日,长飞先进武汉基地建设再次迎来新进展——项目首批设备搬入仪式于光谷科学岛成功举办,长飞先进总裁陈重国及公司主要领导、嘉宾共同出席见证。对于半导体行业而言,厂房建设一般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设备选型、设
近期,多个储能电站项目上新。■ 乐山电力:募资2亿建200MWh储能电站12月17日晚,乐山电力(600644.SH)公告,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申请已获上交所受理,募集资金总额为2亿元。发
12月18 日,据报道,JNTC与印度Welspun BAPL就车载盖板玻璃的开发及量产签订了投资引进业务合作备忘录(MOU)。资料显示,JNTC是韩国的一家盖板玻璃厂商。Welspun的总部位于印度
2024年度PlayStation游戏奖今日公布,《宇宙机器人》获得年度最佳PS5游戏,《使命召唤:黑色行动6》获得年度最佳PS4游戏。在这次评选中,《宇宙机器人》获得多个奖项,包括最佳艺术指导奖、最
扫描关注一起学嵌入式,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嵌入式开发软件中查找和消除潜在的错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通常需要英勇的努力和昂贵的工具才能从观察到的崩溃,死机或其他计划外的运行时行为追溯到根本原因。在最坏的情
又一地,新型储能机会来了?■ 印度:2032储能增长12倍,超60GW据印度国家银行SBI报告,印度准备大幅提升能源存储容量,预计到2032财年将增长12 倍,超60GW左右。这也将超过可再生能源本身
LG Display  12月18日表示,为加强OLED制造竞争力,自主开发并引进了“AI(人工智能)生产体系”。“AI生产体系”是AI实时收集并分析OLED工艺制造数据的系统。LG Display表
今天上午,联发科宣布新一代天玑芯片即将震撼登场,新品会在12月23日15点正式发布。据悉,这场发布会联发科将推出全新的天玑8400处理器,这颗芯片基于台积电4nm制程打造,采用Arm Cortex A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电网和可再生能源系统向着更智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助力优化能源分配构建更加绿色和可靠的能源未来12 月 24 日 上午 9:30 - 11:302024 德州仪器新能源基础设施技术直播
极越汽车闪崩,留下一地鸡毛,苦的是供应商和车主。很多人都在关心,下一个倒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会是谁?我们都没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但可以借助数据管中窥豹。近日,有媒体统计了15家造车新势力的销量、盈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