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NEV)销量突破600万台大关,达到680万辆,渗透率高达26-28%,在全球NEV中占比也超过50%,成为当之无愧的“王牌”。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从早期有人质疑到政策驱动,直至变成市场驱动过程中的重大里程碑事件。受益于此,本土车厂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达到了60-70%,年度Top5销售车型也已从2013年以内燃机为主,发展到2022年NEV占据主流的位置。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极大推动了汽车半导体的增量发展。数据显示,未来几年内,该市场将有望保持近30%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并迅速实现翻倍的增长。
从细分领域来看:
- 功率半导体。在电气化趋势推动下,预计从2021年至2029年,在中国市场,用于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半导体市场规模将以约2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实现增长。
- 智能化和自动辅助驾驶需要的半导体。预计未来五年,在中国市场,用于ADAS应用的半导体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0%。“当前,智能化和自动辅助驾驶以L2级别和“L2+”级别为主,高阶自动驾驶的不断发展会让所需的汽车半导体用量出现大幅增长。”曹彦飞说。
- 推动网联化的半导体。从2021年至2029年,中国域控制器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也将超过30% 。
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汽车电子事业部负责人曹彦飞日前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英飞凌汽车创新峰会暨第十届汽车电子开发者大会(IACE)上表示,作为汽车半导体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导者,英飞凌在几乎所有汽车的应用中,都拥有完整、全面和系统级的解决方案。
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汽车电子事业部负责人曹彦飞
例如在车身与电子电气架构领域,英飞凌拥有车身控制模块、网关、域控制等解决方案;在底盘与安全和自动驾驶领域,英飞凌有雷达解决方案如激光雷达、摄像头,包括TPMS(胎压检测系统)等等;动力总成,包括传统的动力总成,英飞凌可持续提供非常丰富的产品,从信息娱乐、车机、仪表盘、抬头显示,到OBC、DCDC、BMS、主逆变器等。
根据曹彦飞的解读,IACE既是开发者平台,也代表着“I+ACE(王牌)”的意思,即“我们是王牌”。这一王牌主要涵盖四个业务单元:动力与新能源系统、底盘与智能驾驶、车身与智能网联,以及存储,英飞凌方面希望这些非常丰富的产品,能够成为所有合作伙伴征战市场、拓展客户以及增强竞争力的王牌。
但整个汽车市场是非常庞大且多元的,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单独覆盖,必须要携手业界伙伴,与上下游产业链一起合作,共建生态系统,结合各方技术、产品、服务,为终端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很多人对生态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探索、不同的做法。从英飞凌的角度来看,我们所强调的汽车圈生态涵盖了业界各个领域,包括大学、行业协会、工具厂商、design house(开发公司)、媒体智库以及行业机构等,最终所有这些生态圈合作伙伴聚集在一起,为汽车市场、终端客户以及消费者服务。“曹彦飞说。
数字低碳永续发展
低碳化和数字化是英飞凌近年来积极向行业传递的理念。
英飞凌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负责人潘大伟先生表示,在碳减排方面,英飞凌的目标是在2025年将自有工厂的碳排放减少70%,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这也是半导体行业中第一家定下长期碳中和目标的国际公司。
英飞凌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英飞凌科技大中华区电源与传感系统事业部负责人潘大伟
得益于低碳化和数字化,英飞凌的营收在过去五年内均实现了高速增长。2022财年,英飞凌营收达到142.18亿欧元,利润率达到23.8%。2018年,英飞凌宣布在奥地利菲拉赫新建一座300毫米薄晶圆功率半导体芯片工厂,该项目已于2021年投产。2022年,英飞凌先后宣布在德国德累斯顿投资50亿欧元扩大300毫米晶圆制造能力,以及在马来西亚居林工厂建设第三个厂区,预计于2024年投产。得益于此,英飞凌的宽禁带半导体生产能力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在英飞凌19个不同的生产基地当中,中国无锡的工厂未来五年会进一步加大生产能力,提升本地采购能力,发展英飞凌在大中华区加工、代工的合作伙伴。
大中华区在整个英飞凌商业版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潘大伟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英飞凌大中华区成立以来,2019、2021、2022三年的营收占比分别为35%、38%和37%,均超过总体的1/3。接下来,英飞凌将围绕三大发展策略发展在大中华区业务:
- 培养本土开发团队。英飞凌在不同的地区建立了跨部门、跨事业部的系统专业团队,积极投身本土发展。
- 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建立本土生态圈。不断扩大员工团队,从销售推广半导体产品,转型为客户提供不同的系统级解决方案,增加客户价值。
- 建立数字化生态社区。通过数字化优化用户旅程,提升用户体验。
“我们期待与合作伙伴一起继续去推广、推动低碳化、数字化,为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贡献我们科技的力量。”潘大伟讲到。
助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活动始于2016年,由教育部委托高校自动化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是一项面向全国大学生举办的探索性工程实验活动和科技竞赛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十七届,参与学生总数累计超过42万人。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组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卓晴在演讲中指出,智能车竞赛相对于其他的学科竞赛,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涉及的学科多,包括控制、模块识别、传感器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等,综合性强。
第二,学生参赛的成本低,起步的技术要求不高,但是留给同学们的想象空间大;
第三,在强调公平竞赛的同时,注重技术指导,加强学术交流。
而在过去三年里,智能车竞赛也得到了英飞凌公司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助力培养了未来各种人才。四年以来,英飞凌AURIX TC2/TC3微控制器系列、LED驱动芯片、硅麦传感器、以及电源芯片等产品,支持了近五百多所高校近万名参赛队伍完成了他们参赛作品的制作,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此过程中,英飞凌公司还举办了非常多的技术培训活动。其中不仅仅针对英飞凌器件在大赛中的应用,也包含了相当多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竞赛组委会还为英飞凌的LED驱动芯片设立了大赛灯光秀的竞赛内容,让同学们的车模技术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今年暑期即将举办的第十八届智能车竞赛,是三年以来首次全面恢复线下的比赛。据透露,在今年的竞赛中英飞凌微控制器应用比例将大大提高,竞赛组别有四个组别指定使用英飞凌的微控制器。此外,还有两个组别允许参赛队伍选择英飞凌的微控制器来制作车模作品。
卓晴表示,根据智能车竞赛办赛的宗旨,竞赛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培养模式。很多高校在组队的过程中,结合智能车竞赛的比赛任务,创建了相关的创新实验基地,开设了培训课程,组织了学生的科创团体。大学课程中很多的理论和方法,例如车辆控制系统设计、环境感知中的信号处理、控制中的优化决策等,都能在智能车竞赛车模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应用,也弥补了课堂教学覆盖面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