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中,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正式投入运行,我国有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化平台。开市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平稳。2022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逾5088.9万吨,总成交额28.14亿元。
目前,只有电力行业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范围,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其他七大高排放行业亟待纳入。在2023两会上,不少代表建议扩大碳市场的覆盖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按照“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的原则逐步推进扩容。
随着碳交易体系的不断完善,未来更多行业有望纳入覆盖范围,“十四五”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加快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转型的关键期、窗口期。高排放企业如何提高自身能源综合管理水平,降低能耗及能源成本?公共建筑、居民小区如何利用储能站、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等技术实现错峰用电和绿色用电?从更细分的角度,上游半导体供应商又能为从大型数据中心,到小型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能效提升做些什么?一系列相关问题成为了围绕双碳目标上下游厂商共同关注的焦点。
3月29日,在由AspenCore主办的2023国际集成电路展览会暨研讨会(IIC Shanghai)上,同期举办了第二届 “碳中和”暨绿色能源电子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邀请到来自罗兰贝格、意法半导体、英飞凌 、蓉矽半导体、NVIDIA、Graphcore、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阳光电源、中科创星、AMD、上海绿然环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厂商的企业高管共同探讨碳中和与能源转型之路。
在主题为“碳排放交易体系覆盖范围扩大,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圆桌论坛中,AspenCore电子工程专辑副主分析师刘于苇(Luffy Liu)与来自不同领域的特邀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各自角度解读了碳交易体系对各行业结构带来的影响和改变,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和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分享了最行之有效的方案。
由左到右依次为:
AspenCore电子工程专辑副主分析师 刘于苇
阳光电源 阳光慧碳副总裁 陈韦
蓉矽半导体副总经理 高巍
上海绿然环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咨询顾问 石璐
甲骨文公司NetSuite行业技术总监 梁永安
电力行业率先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给各行业带来的影响
过去两年中投入运行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虽然只纳入了电力行业,但由于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用电,所以对几乎所有行业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阳光电源 阳光慧碳副总裁陈韦对此很有感触,作为一家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阳光电源产品的主要市场除了国内,更多是面向美国、澳洲和欧洲等海外市场,阳光电源在国内虽然不属于受控排企业,但其欧美地区的客户对产品碳排放是有一定要求的。
陈韦表示:“虽然欧盟的碳关税还未起征,但是阳光电源已经陆续接到海外客户对于产品碳排放量报告的诉求,集团内的专业团队也在为主流出口产品做这方面的工作。”今年3月,阳光电源在合肥举办的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号召所有供应链企业共同参与供应链的碳管理,因为只有把碳足迹强度降下来,才能增强产品在海外的竞争力。
作为一家Fabless初创公司,蓉矽半导体主要的能耗问题在供应链的碳足迹上,所以公司在整个供应链的配合和企业选择上非常注重绿色能源的采用,尤其是晶圆制造和封测端的流程。Fabless企业本身耗能的地方集中在实验室,高巍以车规级器件为例表示,“做耐高温测试需要进行1000-3000小时的高温烘烤,过程本身非常耗能。要控制这类能耗,就必须对设备商进行筛选,要求其在能耗上必须有所改善。”
上海绿然是一家提供咨询和数字化服务的公司,成立之初的愿景就是创立绿色低碳的舒适生活,石璐表示,“要实现这样的愿景很艰难,但我们一直相信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在双碳和碳交易体系建立的大背景下,上海绿然开始为很多国际化大公司提供碳足迹相关服务,并在帮助企业做ESG(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时强调将碳资产作为一个管理体系,从企业战略层面重视碳管理。
甲骨文在国内有大量电力和钢铁行业的客户,梁永安一阵见血地指出,以前大家普遍觉得碳资产交易更多是财务上的问题,而并不会用IT手段来解决。“随着这几年政策的变化,我们在做光伏新能源或涉及大量钢铁用料客户时,发现他们开始重视双碳政策带来的影响,并希望我们在信息化上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他认为,原来很多中小型企业对碳交易该怎么做完全没有认知,随着碳排放交易体系覆盖面扩大,他们开始希望通过IT化的手段把碳中和或者相关政策、管理工具,变成一种内置或沉淀的知识置于系统中。
半导体原厂在“双碳”中要扮演的两个角色
蓉矽半导体是一家功率器件原厂,作为原厂在碳中和中往往要扮演好两个角色——一个是自身生产运营中的降碳,另一个更重要,是用自己的产品去助力其他企业、行业实现节能降碳。在高巍看来,碳化硅这类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具有高压、高导热以及高频等物理特性,已经在新能源相关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对节能减排起到非常大作用的同时,也对实现 “双碳”有着重要意义。以1500V储能系统为例,如果采用2000V碳化硅器件可以带来整体效率提升、体积缩小以及节能带来等效果。
蓉矽半导体副总经理 高巍
不过高巍同时表示,碳化硅对“双碳”的意义要从制造和应用两个角度分析,虽然碳化硅器件在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能带来很好的减排效果,但制造的流程本身是一个耗能环节。蓉矽半导体选址成都,是因为成都是中国最大的水电供给地,他透露公司未来发展规划中,“是有晶圆制造想法的,在成都采用绿电的方式制造功率半导体器件,带来的节能减排效果会非常明显。”
既然碳化硅器件对“双碳”意义重大,那么中国国产碳化硅器件目前处于什么水平呢?高巍举了一个例子,目前蓉矽量产的是第一代1200V SiC MOSFET,第二代产品在去年完成全部设计时,性能已经超越美国一家知名碳化硅企业。“当时非常开心,但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另外一家美国公司推出了他最新一代的产品,把我们按在地上摩擦了一通。”他感叹道,“我们在不停追赶先进对手的同时,对手也在不停地发展。”
从蓉矽碳化硅产品性能与国外大型公司对比来看,高巍认为至少差一到两代的水平。能不能赶上呢?他觉得要换一套思路——中国的功率半导体厂商大多数延续了一种“逆向追赶”的习惯,比如说某家国外巨头推出了一款优秀产品,中国的设计公司就会追逐这类设计、去做这种产品。如此一来始终是跟在人家后面追赶。“换一种思路,按照功率半导体的发展逻辑,从应用需求出发做设计,沿着自己的发展路线走。只有正向的思维和设计,与应用场景紧密结合,才有机会跟国际大厂竞争。”
“预先碳中和”带来的示范效应
最近阳光电源在其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了一条消息, “经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认定,阳光电源实现了预先碳中和。”对于这里所说的“预先碳中和”,陈韦给出了其两层含义,一是预先,一是预留。
所谓预先,指的是阳光电源在大会筹备前期就提前介入,从所有来宾的交通工具、住宿、会场用电,到餐饮和物料的损耗,都在早期提出低碳化的举措。举例来说,大会所有来宾的午餐必须采购本地食材,以减少运输中的碳排放,配餐种类上以蔬菜为主,不用牛羊肉,因为牛和羊是反刍动物,碳排放量比一般动物多。酒店选择公共交通较便利的,方便参会者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出行,尽量不使用私家车。会务转场车也采用新能源车,没有燃油车。此外在会场设计的所有阶段,物料均不允许用一次性物料,尽量用可再生材料。
阳光电源 阳光慧碳副总裁 陈韦
预留方面,由于阳关电源在会议现场就能拿到证书,所以在确保核算数据有效性的前提下,提前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进行了协商。“这里的难点在于要在大会结束前出证书,而这时候整个活动还没有结束,预先的核算并不准确。”陈韦说到,“所以我们与三方机构协商,先根据已有信息情况进行预估,核算出一个碳排放报告,在这个基础上再上浮50%。”这预留的50%能够抵消比他多50%的碳信用,实现“预先碳中和”, 另外中和的碳信号来源也来源于阳光电源自己的光伏电场,产生CCER进行抵消。
阳光电源这次预先碳中和的“打样”,对于整个电源行业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陈韦认为,他们之所以要做这样一个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的碳中和,也是为了能够引导供应商、客户以及合作伙伴共同在低碳化上努力。“阳光电源本身是合肥高新区碳中和行动联盟的盟主单位,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带动未来更多这样的活动。希望以后阳光电源主办的无论是会议还是论坛,都会做这样一个碳中和的行动,引导行业产业上下游,提高减碳意识,带动行业脱碳和碳中和的进程。”
企业从过去的“被动”合规,转变为“主动”合规
绿然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服务咨询,国家推行“双碳”政策这几年,石璐也感到公司客户关注和诉求点的变化。此前,企业大多处于“被动”合规状态,往往是基于政策要求,在环评里加入碳排放的信息,或是在ESG、国家环境信息平台上定期披露。经过这两年双碳政策的提出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趋向“主动”合规,很多行业中的领头企业甚至会成立自己的碳中和行动小组。
以绿然服务最多的化工类客户为例,这样的低碳小组就有7个,有关注绿电的、关注有技术路径的。石璐认为,企业开始牵头做这件事,就说明行业整体的意识已经提高了,“作为绿然这样的咨询公司,就可以和企业站在同一个维度上对话,而不是像过去总是说‘我觉得你需要做什么’,或者说‘你觉得我可以为你服务什么’。”
上海绿然环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咨询顾问 石璐
谈到目前哪类企业或行业对于实现数字化转型、节能减排最迫切,石璐以绿然服务最多的化工行业为例进行了说明。在中国的能源分布下,我们所用的很多东西都是从化石原料转变而来的,电力大部分也是化石能源发电而来,虽然目前化工行业还没有被纳入碳交易和排放的配额管理,但很多企业已经感到了压力。石璐表示,一方面企业会自己做很多准备,另一方面绿然也会建议,如果有碳管理的需求,要首先内部成立碳中和的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而且必须是由总经理牵头。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石璐认为,首先必须让企业从战略层面认同碳管理,才能开展下去。此外对于低碳数据采集的数字化,包括产品的碳足迹,是很多跨国企业迫切需要的,绿然也建议他们在这几个方面做一些工作。
国内企业要在碳交易体系上与国际接轨,要注意什么?
甲骨文在数字化上是很有发言权的,就各行各业开始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这件事上,也基于其在企业ERP系统领域的积累推出了Netsuite平台,这个平台能给企业在碳资产、碳交易方面带来显著的帮助。
梁永安认为,当前很多公司对于实现碳中和缺乏主动的愿景,为什么要减排?减到什么程度?都是常被问到的问题。所以甲骨文从数字化角度给客户建议时,更建议他们从顶层设计开始,把碳减排的非财务指标与财务目标结合,做成完整的企业战略。比如企业准备扩大生产,必然会增加碳排放,公司目标是要保持每单位的排放量不变还是下降?达成这个目标应该采取什么手段?
“我们在整个信息化的过程中引入了一些战略管理工具,来帮企业把整个减排目标设定好,再把实现这些目标通过什么手段、通过哪些运营设施和团队来实现,分解下去后把它变成一些更具体的工作事项。”梁永安说到,通过过程的分解以及与生态的合作,一些机构会评估企业在目前所处行业的碳中和水平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并给出优化或改善建议。基于这些建议,再决定用什么样的工具来做流程改造或碳足迹盘查。“我们从顶层分解,再通过数据汇总明确需要做的战略执行效率或绩效监控,从这个层面来做完整的规划。”
甲骨文公司NetSuite行业技术总监 梁永安
目前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在国内的大力推广,未来甚至可能与国际接轨,那么国内企业在碳业务的财务、流程以及数据方面还有哪些需要加强的?梁永安认为这需要进行战略下推,例如苹果在供应链管理上,就要求供应商配合他的策略,一起打造绿色供应链并做一些减排活动。
因此国内企业面临的问题是,要怎么做才能符合欧美的碳排放标准。其实碳足迹问题更多是供应链的问题,涉及到供应商的选择策略,国内企业需要考虑的是——是否需要对系统进行一些改造?达到什么标准才能进入我的合规供应商列表?整体工厂布局、生产投料动作,要不要做一些改进?……
“所有这些改变都要因应不同国家的需要和标准来进行。碳资产交易如果和国际对接后,也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欧盟和中国的标准能不能实现互认碳排放权。”梁永安说到,这意味着如果国内企业要把生意做到海外,大概率在碳资产的交易时也要参与到海外交易系统中,这就会涉及到对交易品种的拓展。“现在更多是碳排放权的类似现货交易,未来可能会涉及到排放权的期货期权,不同的交易品种对应财务处理规则是不一样的,对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也不一样。对企业的财税合规来说也会形成一个挑战。企业如果要出海,就必须应对不同国家在碳交易上的要求。”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什么样的高效解决方案
近年来,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设施,以及新型储能装机增速迅猛,是“双碳”目标带来的巨大商机。不过新能源开发利用仍存在电力系统对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接网和消纳的适应性不足等问题,国家在2021年提出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个全新系统要求从发电、送电到消纳、储能产业链上的关键基础材料、设备、零部件等技术升级,还会涉及到退役风电机组、光伏组件、电池回收处理技术等新产业链发展。引入一些更先进高效的解决方案,成为了新型电力系统普及的当务之急。
陈韦认为,双碳目标的本质是能源问题,要改变目前的能源结构,大头在于电力系统如何变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但以风电和光伏为主的新能源极不稳定性,光照较好的条件下,光伏会比较给力,但如果碰到阴雨天,发电量就会暴减。电网要维持实时的平稳,如果大部分电力都来自风、光这种波动的来源,挑战很大。这对电力的生产、接入以及消纳,以及风光耦合入电网等一系列技术都带来了挑战。
阳光电源目前正在布局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在储能系统、充电桩以及绿电制氢设备上,所有技术起到了组合拳作用。尤其在光、风、储、氢、换几个场景,从出力端、负荷侧、储能侧到移动设备侧,可以组成虚拟电场、V2G等技术应用。未来如果整个电力系统变成以新能源为主体,意味着大部分的能耗终端设备都会变成用电为主,其中典型的应用场景就是电动汽车。
陈韦认为,电动汽车将来会变成一个大终端。就像人们在20年前定义手机一样,最早的手机只是打电话的工具,而现在的手机已经远远超越了通讯工具的范畴。未来电动汽车则会变成一个扩大版的手机,可以用它做很多事,比如发能量红包,汽车空间够大也会让它具备社交属性,以电力为驱动可以做更多的数字化集成。
“不过这些技术都需要以直流电的电网运输系统为载体,目前我们的电网是以交流为主,因为交流电长途运输的时候能量损耗比较低。发电后从直流变交流,到了终端电器又要用回直流电,这当中涉及很多的能量损耗。”所以陈韦认为,直流传输系统需要突破,“电直接从直流产生,然后直流运输,直流使用。这可能不再依赖传统的能源介质传输,或许是通过风、光发电,先转换成氢或氨再运输,根据能源互联网的转换平台及时响应需求端需求,实现丝滑耦合。”
高巍也认同这个观点,在新能源领域中,中国是全球最活跃且发展最快的,不过很多应用场景给新能源的使用带来了挑战。以光伏为例,在阳光充足时电能大量产生,带来较大的电流冲击,而阴雨天没有阳光的时候,发电量又会降下来。在这样时高时低的发电场景下,如何用功率器件把可能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就是应用端对器件端提出的挑战。他认为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需要整个回路中的器件抗浪涌能力足够强,如果设计出具有十倍以上抗浪涌能力的产品,就可以满足这些特殊需要。
在新能源产业链中,从光伏、储能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所有新兴事物都在不停往前发展,针对新兴的应用场景一定会有新兴需求。比如以前以400V充电平台为主,现在讨论较多的则是800V快充平台,因为把电压升起来、电量降下去,才能实现高速快充的目的。在这样的场景下对功率半导体器件提出了新的挑战,就是高压下器件电压是否能够满足运用需求。
“蓉矽半导体擅长从新的应用场景出发,推出新的应用方案。我们会有针对性的设计器件,来满足一些特殊的需求。” 高巍说到,作为一家国产功率半导体器件设计公司,也特别需要国内像阳光电源这样的大企业给予机会和支持,“让我们带着解决方案,去解决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这是我们特别想做的事。”国内企业应该一起共同前进,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国内公司,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这是特别特别重要的。
电力之后,下一个被纳入碳交易体系的行业是?
最后,对于近期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其他七大高排放行业,哪个最有可能会率先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各位圆桌嘉宾也从各自的角度给出了看法。
为什么第一个纳入体系的行业是电力?陈韦认为这是国家在做顶层设计时综合考虑很多因素的结果,因为电力行业本身的数据基础较好,碳核算方法相对不复杂,集中度较高也有利于进行集中管理。“而且整个电力行业不缺配额量,在履约方面也没有那么大压力。”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以来,总体运行较平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只有电力一个行业,过于集中造成流动性相对较差,价格传导机制和发现机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陈韦认为,如果要纳入新行业,也会遵循本身数据基础比较好、集中度稍高一些的行业。但也会考虑到这个行业是不是缺少碳配额,这样就可以形成跨行业的交易,“个人认为,比较大概率会纳入的是电解铝、钢铁、水泥这几个行业。”
高巍认为,哪个行业被纳入体系与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关系,围绕这个目标一定是先从高耗能的企业下手,比如火力发电、水泥、炼钢这种高耗能行业会首先纳入管理。高巍之前在高校做教师时发现,已经有老师开始收集和整理水泥厂的数据做实验和验证,着手分析这类行业碳排放问题了。而作为一家半导体公司,出来的功率半导体其实是为国家节能减排做服务的,但晶圆制造本身也是耗电耗水大户。“未来在某个阶段,整个晶圆制造环节是否也会纳入到国家的碳排放管控范围?我觉得这个阶段很快也会来了。”
石璐也认同高巍和陈韦对于现有行业纳入管控的判断。她表示,国家做碳排放管理战略时,会考虑几个因素:第一,碳排放比较大的高能耗行业;第二,排放数据比较好,国家政策便于推行的行业。我国电力行业中大部分都是国企,在这样的行业中国家政策相对比较好推行。
除了这两点,石璐还补充到,目前考虑哪个行业先纳入碳交易体系,还需要看该行业未来采用新能源的技术是否已经相对成熟。她回忆起多年前,清洁能源的概念就被提出,但当时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技术还不完善,“如今因为有了阳光电源这样好的整体解决方案,有了蓉矽半导体和甲骨文在具体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改进,使得我们光伏、风力发电的成本大大降低。这样一来很多行业就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基于公司对这些行业的判定,石璐也认同钢铁和水泥这类高耗能行业会进一步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而且据悉这些行业的碳排放规则和指南也在逐步制定过程中,这有利于把排放量核算清楚,为碳排放交易奠定基础。
关于哪个行业会首先纳入,梁永安也认同大家的观点,但他从服务企业的视角谈了一点不一样的感受。甲骨文在服务企业时往往需要做一些信息化,这个过程中需要了解企业的产品特性,也要了解其市场在哪里。
最近几年,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了国内企业出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有国内企业把工厂设到海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必然到大量的钢铁消耗。不管是在国内做成半成品转到海外,还是直接从国内出口钢铁到海外再进行生产,都面临着海外针对这些高能耗产品的碳关税或相关政策限制。如何满足海外的需求?这些企业大概率会购买一些国际可再生资源认证工具,而这些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资源的认证,恰恰是中国电力企业认证量最高。“所以从满足这些钢铁企业履约或是合规层面来说,我也是比较看好电解铝和钢铁这些行业被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